賈喜平
(卓資縣上高臺林場,卓資縣 012300)
上高臺林場位于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境內西北部,地處大青山東端,東與察右中旗毗鄰,西與呼和浩特市的賽罕區(qū)、新城區(qū)接壤,北與察右中旗和四子王旗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1′~112°23′,北緯40°56′~41°15′。東西長45 km,南北寬34 km,林場總經營面積44 298.9 hm2。
林場地處陰山山系大青山東麓,屬山地中山、丘陵區(qū),也有少量灘川地分布,山地丘陵、灘川地及土石山地和石質山地相互交錯分布。海拔高度在1 350~2 200 m之間。
林場屬寒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季風氣候,其顯著特征為春季風多雨少,溫差大,氣候干燥。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較為豐富。降水少而集中,光、熱、水配合較好。年平均氣溫6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 735.6 h,≥10 ℃有效積溫1 480~2 050 ℃。年降水量337.5 mm,降水集中在7~9月,蒸發(fā)量1 900 mm左右。無霜期平均為120 d。年平均風速2.6 m/s。
上高臺林場主要河流是大黑河,長87 km。為季節(jié)性河流,雨季山洪暴發(fā),天旱河床干涸。
大氣降水是該地區(qū)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淺層可利用地下水資源比較貧乏。地下水埋深110~180 m。
上高臺林場土壤呈現(xiàn)垂直分布結構。隨著海拔由高到低,土壤自上而下呈帶狀分布,即山地草甸土—淋溶灰褐土—典型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栗鈣土。
林場屬于半干旱氣候區(qū),天然植被受水熱條件和復雜地形影響,其類型分布從旱生草原植被逐漸過渡到半干旱森林植被,同時受到地帶性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存在明顯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隨著海拔增高,植被類型由灌叢草原向森林、亞高山地草甸演變。
數(shù)據(jù)以2017 年林地變更成果結合森林資源補充調查成果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
林場林地總面積44 298.9 hm2,喬木林地面積11 233.0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25.36%;灌木林地面積10 775.4 hm2,占24.32%;未成林地面積276.1 hm2,占0.62 %;苗圃地面積15.0 hm2,占0.03 %;無立木林地面積2 000.6 hm2,占4.52 %;宜林地面積19 998.8 hm2,占45.15 %。森林林木總蓄積量675 594 m3。森林覆蓋率49.70 %,林木綠化率49.70%。詳見表1。
表1 林地面積按地類統(tǒng)計表
林場林地總面積44 298.9 hm2,按森林類別分布:林場全部為公益林地。
按事權等級分布:國家公益林(地)面積36 709.6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82.87%;地方公益林(地)面積7 589.3 hm2。占17.13%。
公益林(地)按保護等級劃分為國家一級公益林和國家二級公益林。其中:國家一級公益林(地)面積7 245.5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16.36%,國家級二級公益林(地)面積29 464.1 hm2,占66.51%。詳見表2。
表2 林地面積按森林類別統(tǒng)計表
2.3.1 喬木林資源結構
2.3.1.1 喬木林優(yōu)勢樹種面積、蓄積結構
喬木林總面積11 233.0 hm2、總蓄積675 594 m3。其中:白樺面積、蓄積最大,分別為8 992.9 hm2和456 278 m3,分別占總面積和總蓄積的80.06 %和67.54 %;落葉松次之,分別占18.46 %和31.44 %。詳見表3。
表3 喬木林優(yōu)勢樹種面積、蓄積結構表
2.3.1.2 喬木林林種面積、蓄積結構
喬木林以特種用途林為主,防護林次之,特種用途林面積、蓄積分別占喬木林的90.32 %和91.22%。詳見表4。
表4 喬木林林種面積、蓄積結構表
2.3.1.3 喬木林齡組面積、蓄積結構
喬木純林占絕大多數(shù),面積11 213.8 hm2、蓄積673 761 m3,分別占喬木林總面積的99.83%,占總蓄積的99.73%;混交林很少。按齡組分,以中齡林為主,無過熟林。中齡林面積、蓄積分別占70.53%和61.77%。詳見表5。
表5 喬木林齡組面積、蓄積結構表
2.3.1.4 喬木林郁閉度結構
喬木林郁閉度0.6、0.7 的面積、蓄積較大,分別占喬木林總面積和總蓄積的39.90 %、36.63 %和36.34%、36.68%;喬木林郁閉度0.3的面積、蓄積最小,分別占喬木林總面積和總蓄積的0.36 %和0.10%。喬木林無郁閉度0.2的。詳見表6。
表6 喬木林郁閉度面積、蓄積結構表
2.3.1.5 喬木林起源結構
天然喬木林面積9 145.3 hm2,占喬木林總面積的81.41 %,蓄積量461 645 m3,占喬木林總蓄積的68.33%;人工喬木林面積2 087.7 hm2,占喬木林總面積的18.59 %,蓄積213 949 m3,占喬木林總蓄積的31.67%。詳見表7。
表7 喬木林起源結構表
2.3.2 灌木林資源結構
2.3.2.1 灌木林起源、樹種結構
林場的灌木林起源為天然林,全部為國家特別規(guī)定灌木林,灌木林總面積10 775.4 hm2,優(yōu)勢樹種為繡線菊、虎榛子、柄扁桃(山櫻桃)、山杏。其中:虎榛子、柄扁桃所占面積較大,面積為6 631.7 hm2和2 990.6 hm2,分別占灌木林總面積的61.55 %和27.75%,詳見表8。
表8 灌木林樹種結構特征表
2.3.2.2 灌木林林種、覆蓋度結構
林場的灌木林林種為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其中:防護林面積1 467.3 hm2,占總面積的13.62%;特種用途林面積9 308.1 hm2,占86.38%。
覆蓋度結構:覆蓋度為疏的30%~49%、中的50 %~69 %、密的70 %。灌木林地覆蓋度疏(30%~49%)的面積8 884.2 hm2,占灌木林地總面積的 82.45 %;覆蓋度中(50 %~69 %)的面積1 693.9 hm2,占15.72%;灌木林地覆蓋度密(70%以上)的面積197.3 hm2,占1.83%。詳見表9。
表9 灌木林林種、覆蓋度結構表
林場天然喬木林資源所占比重較高,天然喬木林面積與蓄積分別占全場喬木林地面積與活立木蓄積的81.41%和68.33%。主要以白樺、山楊、榆樹等樹種為主。林場天然林呈現(xiàn)出集中連片、生長茂密、色彩絢麗的特點。
林場喬木林中純林面積較大,占喬木林總面積的99.83%,混交林面積,僅占0.17%。山區(qū)天然次生林的不合理采伐利用,致使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形成大面積的以白樺、山楊為主的闊葉純林。而且喬木人工造林樹種單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林場喬木闊葉林面積占喬木林總面積的81.42%;針葉林面積占18.58%。闊葉林面積是針葉林面積的4.3倍。
林場每公頃喬木林蓄積量是全國平均水平(89.79 m3/hm2)的67.05%。喬木林平均胸徑10.4 cm,與全國平均水平(13.6 cm)相比低3.2 cm,每公頃年均生長量1.5 m3,低于全國年均生長量(4.23 m3)。
林場主要灌木林樹種有繡線菊、虎榛子、柄扁桃(山櫻桃)、山杏等,灌木林地覆蓋度疏(30 %~49%)的面積占灌木林地總面積的82.45%;覆蓋度中(50%~69%)的面積占15.72%;覆蓋度密(70%以上)的面積197.3 hm2,僅占1.83%。
由上述分析可見,上高臺林場生態(tài)區(qū)位重要,林地全部為公益林,其中國家公益林占比為82.87%,應按森林資源的特點,加大管護力度,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林場宜林地占比較大,為森林資源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