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笑 朱斌 劉宏
顱腦外傷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與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相比,我國的顱腦外傷數(shù)量更多[1]。這就對急診科顱腦外傷傷情的分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在早期快速的評估病情,篩選出嚴重的顱腦損傷,進而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置,可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從而降低病死率。休克指數(shù)(SI)即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是目前臨床上常用于急性創(chuàng)傷患者的評估指標[2]。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用于評估意識水平顯示與顱腦損傷患者的死亡相關[3]。結(jié)合兩個指標的特點,日本學者提出一種新的評分工具rSIG休克指數(shù),其是以GCS評分/SI計算,可以評估創(chuàng)傷患者的死亡風險[4]。本文探討rSIG 在評估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顱腦外傷患者316例。入選標準:①年齡≥14歲;②首診我院且外傷后12 h內(nèi)入院。③明確有顱腦外傷史。排除標準:①入院時已死亡或主動放棄治療。②其他部位外傷,簡明損傷評分(AIS)[5]≥3分。所有患者均立即按照顱腦外傷救治指南進行救治[6],包括吸氧、機械通氣、監(jiān)護、鎮(zhèn)靜鎮(zhèn)痛、控制血壓、急診手術等。根據(jù)患者院內(nèi)結(jié)局將患者分為存活組(282例)和死亡組(34例)。
1.2 方法 收集所有進入急診室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GCS評分、入院生命體征、院內(nèi)結(jié)局等資料。根據(jù)入院時的生命體征計算SI、即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及rSIG、即GCS評分/S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及MedCalc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以M(Q1,Q3)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通過約登指數(shù)尋找最佳截斷點、比較曲線下面積(AUC)、分析rSIG對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符合標準的患者316例,其中存活組282例,死亡組34例。存活組患者SI低于死亡組[0.60(0.50,0.71)VS.0.65(0.50,0.96)],存活組患者rSIG高于死亡組[22.09(15.76,27.32)VS.8.34(5.84,11.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存活組與死亡組基本資料比較
2.2 rSIG和SI對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SI對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較低,ROC曲線下面積(AUC)為 0.608(95%CI:0.552~0.662,P>0.05)。rSIG對腦外傷患者院內(nèi)死亡預測有一定的價值,rSIG的AUC 0.842(95%CI:0.798~0.881,P<0.05),rSIG 靈敏度為0.912、特異度為0.794。見表2、圖1。
圖1 rSIG和SI對顱腦外傷患者院內(nèi)死亡的 ROC 曲線
表2 rSIG、GCS和SI對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2.3 rSIG分組顱腦外傷患者比較 以rSIG 13.58最佳截斷值,將患者分為rSIG≤13.58和rSIG>13.58組。rSIG≤13.58組患者的院內(nèi)死亡率明顯高于rSIG>13.58組。見表3。
表3 顱腦外傷患者在rSIG≤13.58、rSIG>13.58時院內(nèi)死亡比較
顱腦外傷是急診領域常見的急危重癥,特別是嚴重的顱腦外傷,死亡率高;而且在存活的患者中有較高的致殘率。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顱腦外傷年發(fā)生率為55~64/10萬,每年近10萬人因顱腦外傷死亡,且發(fā)生率和致死、致殘率逐年升高,這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7]。盡早的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縮短搶救時限,提升救治效果[8-9]。準確快速的對顱腦外傷患者進行分診,識別危重患者,對提高救治效果顯得尤為重要。既往已有包括TRISS評分和ISS評分等多種方法來評估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但是這些指標計算較復雜且難以在繁忙的急診科第一時間獲得。因此,對于急診醫(yī)護分診而言一種無創(chuàng)、簡便、可以反復、動態(tài)測量的指標就顯得尤為重要。KIMURA等[4]分析168,517例創(chuàng)傷患者,發(fā)現(xiàn)rSIG是可以用于確定創(chuàng)傷患者風險水平的可靠指標。一項對成人嚴重顱腦外傷患者預后進行的多中心研究[10]分析發(fā)現(xiàn)rSIG可以預測成人重型顱腦外傷死亡。本資料結(jié)果顯示,死亡組患者的rSIG明顯低于存活組,rSIG預測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的AUROC為0.842,最佳截斷點為13.58,靈敏度為0.912、特異度為0.794。進一步以rSIG13.58為最佳截斷值分組,結(jié)果顯示rSIG≤13.58組患者的院內(nèi)死亡率明顯高于rSIG>13.58組。提示rSIG在判斷顱腦外傷患者院內(nèi)死亡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SIG≤13.58時患者死亡風險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rSIG是對顱腦外傷患者院內(nèi)死亡進行預測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對于入院rSIG≤13.58的患者歸類為優(yōu)先救治的對象,及時救治,合理分配醫(yī)療資源。通過動態(tài)觀察rSIG可以更好的預測顱腦外傷患者的死亡風險,快速評估病情,從而對顱腦外傷患者進行高效的分診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