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婉斯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火星街小學 甘肅蘭州 730050)
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講究的是團隊的配合以及默契能力,這種形式的教學就不僅僅要求單個人做好,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并且合唱是人類較高級的人聲集體的演唱形式,相比于獨自演奏,難度更高,觀賞性也比較強。在聲音的運用上,擁有更廣泛、更豐富的色彩調解性,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培養(yǎng)音樂能力、養(yǎng)成集體主義觀念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因為在合唱教學中,比較強調團隊的配合能力,在一些音樂表演上,人數(shù)一旦多了起來,就容易發(fā)生出錯的現(xiàn)象,此時就體現(xiàn)出配合的重要性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對于今后的發(fā)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在小學時期,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平時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性,開發(fā)學生的藝術細胞,但若是一對一或者是單獨地教授,會讓學生變得獨來獨往,而知心的朋友則是對學生幫助十分巨大,可以彼此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互相分擔困難,今后的社會需要的也是全能型的人才,離不開團隊之間的配合。而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加入合唱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因素,合唱能培養(yǎng)學生有較好的音樂感受和審美能力,訓練合唱中音部的和諧,音量的均衡和音色的統(tǒng)一所形成的整個合唱的協(xié)調。學生演唱時的合作,也能提高對指揮動作的敏感反應,鍛煉了反應能力。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合唱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十分適應于音樂教學中,相比于語數(shù)外這些科目,音樂屬于偏向于藝術類的學習,努力是必須的,但是也比較考驗學生的天賦和靈感。靈感的出現(xiàn)則離不開學生對它的興趣,興趣一旦產生,學生學習音樂也能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唱的興趣。
例如,當教師講授到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湘教版)第一課“猜謎謠”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合唱的興趣。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屬于歡快輕松的,并且歌曲的名字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課前簡單地引導學生,問他們喜歡猜謎語嗎,然后講一些比較有趣好玩的謎語,讓學生們首先對猜謎語充滿興趣。然后教師進一步地提起音樂中也有猜謎語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就會增強,緊接著教師就可以播放這段歌曲,帶領著大家一起去演唱,演唱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聲音整齊度以及他們的配合程度,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合唱就需要學生在不斷練習中不斷提高。學生在一起演唱的同時,教師也比較容易觀察出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做出及時地改正,這對于學生自身的音樂水平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也有利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需要教師著重去注意。
調整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現(xiàn)在的社會是變革更新很快,教學方面也要跟上社會的步伐,所以教師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也要做到靈活多變,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奧爾夫合唱教學,柯達伊歌唱教學,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是國際上開始廣泛運用的三大教學法體系,[1]也能夠和目前國家教育“新體系”教學法相融合,教師應該在音樂課堂中熟練地運用這一模式。同時這三個教學體系各有特點,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和身體之間的關系,講究律動性,可以鍛煉學生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而柯達伊歌唱教學是在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基礎上進行的,在傳統(tǒng)的音階上加入了手勢,使得音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奧爾夫教學法更加關注學習主體的發(fā)展,強調每個學生都以主體身份參與課堂,這也比較適應現(xiàn)在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引導學生多互動,積極參與到環(huán)節(jié)里來,并能夠發(fā)揮集體活動的積極作用,學生在合唱中相處時間比較多,一般一首有一定難度的合唱歌曲需要學生和教師花費數(shù)天去學習,甚至還要排練陣型等,在日常相處中,學生就會慢慢地拉近距離,增強彼此友誼。同時它也能提高合唱教學的趣味性,做到充分關注學生內心的理解,這樣就能讓學生合唱之旅的趣味性更多,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為之后專業(yè)音樂知識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因此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中,教師學會運用良好的音樂合唱教學模式是至關重要的,而奧爾夫合唱教學等體系就是很好的參照選擇,既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和對音樂的積極性,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對于合唱教學的發(fā)展以及音樂課堂的高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當教師講授到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湘教版 湖南文藝出版社)第二課時中“山村來了售貨員”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注意教學模式的運用這節(jié)內容主要是講述民族音樂,體驗民族吹管樂器的魅力之處,讓學生對這些樂器都有所了解。教師就可以運用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鍛煉學生樂器和身體之間的協(xié)調性,也能默默產生一些對樂器的默契,還可以附加一些民族舞,讓學生對國內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奧爾夫合唱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在一些民族音樂的展示中,合唱是其中的關鍵一環(huán),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需要人們進行合唱的,并且合唱教學也能表達出民族音樂的恢弘大氣,激發(fā)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方便教師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講述,也能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也是很有幫助的。
烘托良好的音樂氛圍也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課堂氛圍的好壞帶給學生的影響也是遠遠不同的,良好的音樂氛圍會讓學生學習時有所感悟,受到音樂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而比較差的課堂氛圍則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僅是教師講授相關的音樂知識時會感覺到事倍功半,學生也會聽著感覺很乏力,影響接下來的學習進度。同時合唱教學也是很需要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合唱“二字講究的是“合”,這就代表學生們在一起練習歌曲的時間會很多,因為人數(shù)比較多、時間也比較久,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嘈雜、鬧騰的狀況,這些狀況都會對學生練習合唱帶來一定的弊端,而良好的音樂氛圍就能讓學生迅速沉靜下來,把心帶到了課堂中,避免出現(xiàn)“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分心情況。并且合唱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給學生以旋律美、感情美、節(jié)奏美及和聲美的綜合美感的熏陶,這些美感帶給學生的好處是巨大的,又能給學生以均衡、和諧、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心理平衡與美的享受,在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的時候,也能緩解壓力,帶給學生輕松愜意的心情。所以教師平時要注重烘托課堂中的音樂氛圍,[2]讓學生一上課就能進入到音樂的世界里去,合唱教學也講究“共鳴”二字,若是在嘈雜、吵鬧的環(huán)境里,學生是很難做到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音樂之間的共鳴的?!敖煺叱啵吆凇?,當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氛圍里學習音樂知識,這對于學生自身的音樂發(fā)展是很有裨益的,也能促進合唱教學的發(fā)展,更能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例如,當教師講授到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湘教版 湖南文藝出版社)第一課時中“歌唱祖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學會烘托一種恢弘、激昂的課堂氛圍,當每個人談到自己的祖國時,內心應該是激動、自豪的。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播放一些彰顯著強大的視頻,閱兵儀式、GDP實力排名等,這樣就會先帶動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學生也會通過視頻感嘆祖國的強大,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播放一些帶有音樂的MV等,進一步渲染激昂、自豪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對于之后的“歌唱祖國”內容的學習也會變得游刃有余。當然這個課堂音樂氛圍的烘托是根據(jù)課本所學內容而定的,學習到比較熱情、積極的歌曲時,音樂氛圍就要顯得熱情奔放,而面對比較憂傷的歌曲,音樂氛圍就需要低相對沉、緩慢,這樣才會使學生學習音樂獲得最大化的收益,也能夠體現(xiàn)出課堂音樂氛圍的重要性,對于之后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以及合唱教學的發(fā)展都大有裨益。
充分發(fā)揮樂器的作用也是教師和學生不能忽視的關鍵因素,平時教師在音樂合唱教學中往往忽略了樂器的重要性,這就會讓學生對音樂失去了進一步了解的機會?!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也適用于這種情況,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中缺少了樂器的作用,這對于學生提高自身音樂水平是很有弊端的。并且平時在學習一些民族音樂時,會時常需要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樂器做輔助工作,方便學生去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一旦缺少了這些樂器的幫助,會極大地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的進度。同時樂器也有著它的不可替代性,學習演奏一門樂器對兒童和成人都非常有益處的,不僅可以讓演奏者心情愉悅,健腦益智,甚至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心情,提高樂理知識也非常有幫助。并且演奏一門樂器是一種豐富而復雜的情感體驗,學生們在訓練樂器的同時,能夠整合各種視覺、聽覺、觸覺、精細動作的發(fā)展,也會造成大腦結構持久性的改變,促進一些大腦區(qū)域更加發(fā)達。經常練習小提琴的孩子,會明顯發(fā)現(xiàn)左腦區(qū)域相比一般孩子更為發(fā)達,這就是樂器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平時要多注意這方面,充分發(fā)揮樂器的作用,在音樂合唱教學中讓學生都能夠接觸并使用樂器,也能讓學生對合唱教學能有更好的體驗。
例如,當教師講授到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湘教版 湖南文藝出版社)中“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注意樂器的相關使用。這首歌是相對比較安靜、低沉的旋律,這就需要教師用鋼琴等比較溫和的樂器來展示相關的音樂,通過琴音來贏取學生的共鳴,[3]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能有更好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只有當學生親身去體驗樂器的作用,這樣學生才能有所感悟,也能認識到樂器的魅力。并且音樂訓練也會明顯提高口頭記憶,空間推理和識字能力,這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學樂器越早,效果越明顯,帶給學生的好處也更多,所以在小學期間,通過樂器進行合唱教學是十分有好處的,對于學生們之后的音樂發(fā)展以及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都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合唱教學法融入其中,通過以上幾大方面,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此豐富他們的小學音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