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區(qū)南星瀆小學 李 珠
語文新課標倡導“教學要源于生活”的理念,本文結合“生活化作文”理念,分析研究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并針對目前作文教學的問題提出一些優(yōu)化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營造靈動、智慧、高效的作文課堂提供參考。
高年級學生不同于中年級學生,他們已有了兩三年的寫作經(jīng)驗,對寫作的興趣大不如前,“想寫作,要寫作,樂寫作”的欲望越來越小。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體驗生活的美好,沒有機會去看社會的百態(tài),更鮮少走進大自然,被斬斷了生活之源的同時,也愈發(fā)失去了寫作興趣。
很多學生的作文與生活、學習關系不大,寫作素材更多來源于優(yōu)秀作文的片段。在目前高年級的作文課堂上,學生“說假話,編假事”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比如,寫自己“最敬佩的人”,很多學生寫了雷鋒的故事,敬佩他樂于助人,雷同的故事情節(jié),一看就是從作文書上借鑒來的。
不難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式仍舊占據(jù)著高年級的寫作課堂。教師給一個題目或話題,講明寫作要點后,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或作為課后作業(yè)。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在寫作前,給學生展示幾篇優(yōu)秀作文,然后要求學生寫作。完成草稿,教師便開始大幅修改,學生謄寫后教師再寫評語。這樣傳統(tǒng)的套路化的作文教學,不僅耗時耗力,更打擊了學生的寫作自信。
教師普遍認為批改學生的作文是作文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是由教師一人獨自完成。但批改后,并不是立刻發(fā)下來,通常要等到下次作文時學生才能看到評語。如此長的周期,不少學生早已忘記自己所寫的作文內(nèi)容,更難以靜下來心細細品讀教師的評語。此外,在作文批改中,教師的評語較為籠統(tǒng),例如“語言優(yōu)美”“語言流暢”“生動形象”等,學生對這類萬能評語不感興趣。
生活化作文教學要抓住“學生生活”和“作文教學”的聯(lián)系,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生活走進作文中,讓作文貼近生活。因此,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將表達真情實感作為生活化的寫作動機,把作文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闭缛~圣陶先生所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很多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是因為他們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漠不關心。于是,我從四年級下半學期開始讓學生寫日記。一開始大家熱情高漲,雖然寫的都是芝麻蒜皮的“豆腐塊”文章,卻真實有趣。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換課風波”,有個女學生是這樣寫的:
又是早放學,還是覺得有點煩。
今天的課本來很豐富,英語、書法、美術樣樣都有。但是語文老師卻把它們換走了,1、2、3、4……我伸出手指數(shù)了數(shù),今天一共上了5節(jié)語文課!我都快暈過去了!不過想到接下來語文課少了,我又倒吸了一口涼氣。
多么生活化的語言,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小作者的疲憊心態(tài)??梢姡瑢W生并不是無話可說,只是缺少生活化的寫作素材。當然,積累素材的方式不僅局限于寫日記,還可以讓學生畫畫、做手抄報、設計電子周報等,借助多姿多彩的活動、豐富有趣的形式,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化作文教學倡導多元的教學模式,面對不同的作文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靈活調(diào)整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作文類型無外乎以下幾類:命題類、活動類、寫實類、想象類、傾訴類等。對于不同類型的作文,教師應選擇設計科學的教學模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命題類作文
首先,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梳理相關信息;其次,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加強作文指導;再次,學生整理加工作文素材;最后,學生動筆作文。
2.活動類作文
教師不妨設計一些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或者有趣的話題,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環(huán)境感受生活的真實。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五下作文3時,就組織了一場拔河比賽,第一堂課先將學生帶出教室,來到了真實的拔河比賽情境中,精心的前期準備和精彩的拔河比賽,讓學生意猶未盡。第二堂課,從課外回歸到課堂,借助圖片和視頻,帶著學生回顧并簡單體驗了整場比賽,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了如何寫作,效果頗佳。
3.寫實類作文
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真實地去體驗生活,如果時間、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觀察和指導,這樣的作文指導更有針對性、也更為細致,然后再讓學生把感受體驗用文字或者配畫記錄下來。
4.想象類作文
教師可以依托課文、詞語、音頻、視頻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天馬行空地想象。
5.傾訴類作文
教師應多寫下水文,把自己想對學生說的話寫出來,讓學生感受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呵護。那是五年級下學期,我接到學校安排不再帶班,心中滿是不舍,便決定給班里的孩子每人寫一封信。經(jīng)歷了擬草稿、修改、正式起筆,耗時兩個多月終于完成。孩子們拿到信的那一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信,認真地讀了起來。有些孩子臉上露出了欣喜,有些孩子則滿臉驚訝,有幾個女孩子甚至抹起了眼淚……
第二天,我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封回信,我特別感動,在征詢孩子的意見后,我讀給了全班聽。接下來的幾天,我陸續(xù)收到了孩子們的回信,信中提到了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不經(jīng)意的眼神、話語、動作,原來都深深地烙在孩子們的心中。
新課標指出: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作文。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作文教學的難點。生活化作文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寫的是他們最熟悉的身邊的人或事。因此,對這類作文的評改,其實學生自己最有話語權。
綜上所述,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評析好詞佳句的能力,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大顯身手”。不妨這樣試試看,在初次評改時,教師可以先示范評改,然后將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4人,組員同時閱讀作文,提出點評建議,再由組長寫好旁批、總批。雖然一開始耗時比較長,但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后,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全體學生先自評,然后與同學互評,教師再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評改,盡可能多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亮點,給予足夠的信任和鼓勵,學生的作文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