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新作文 執(zhí)行/清揚
在2021年新設(shè)置的“校長視點”這個欄目,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三位校長的不同風采。不止于老師的“教書育人”,校長更兼任管理、引領(lǐng)一所學校進步的使命,他(她)是思想導師、精神教練,心系師生,激活師生,讓老師和學生在平安的校園里教授、學習知識,編織夢想,創(chuàng)造價值。在每個人的求學道路上,一定有一位校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期的編讀在線,就來看看小編們分享的校長故事吧。
◆寧靜以致遠
@肖 堯
初秋,泡桐花早已飄落,葉子正隨風遠逝,打算來年再繼續(xù)復(fù)制精彩。它們很平凡,就像人世間很多平凡的生命一樣。但總覺得它們還總有那么一點點特別之處,就像我遇到的一些人……
這些人,是千千萬萬俯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校長們。讀書的每一個歷程,從小學到研究生,每一個階段的校長,我都還能記得他們的面貌,都能讓我生出特別的感動來。但要說起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shù)初中校長。
校長姓劉,是鄉(xiāng)村初中的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兼任初三年級語文老師。他當時也就三十多歲,但總是在笑,永遠神采奕奕的。他講課生動,引經(jīng)據(jù)典,把毛主席作為偶像,給我們講了很多關(guān)于毛主席成長歷程中的趣事?,F(xiàn)在想來,很多事例都被“神化”了,不覺莞爾。
他是來自洪洞別的鄉(xiāng)鎮(zhèn)的,來我們村當校長,真的是拖家?guī)Э?,媳婦和一兒一女也跟著他在學校吃住。現(xiàn)在看來就是流行說的“帶著家庭去工作”吧。我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幀畫面是,他在講臺上,講到諸葛亮“非寧靜無以致遠”,說起自己給女兒取名為“寧靜”,兒子則為“致遠”,好不得意。當時就認為這真的是好有學問的校長。這兩個名字,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好的名字了吧。
時隔20年,這位愛笑的劉校長,以及他“寧靜以致遠”的洪亮聲響好像都被秋風帶遠了。不知他近況如何了呢?我總想,即使兩鬢凝霜,他總還是愛笑的吧?“寧靜”和“致遠”應(yīng)是他最溫暖的慰藉吧?或者他還會懷想起自己上課時的風采嗎?
◆我的校長有魄力
@清 揚
九月桂花飄香,又是校園里生機勃勃的開學季。6月送走畢業(yè)季的孩子,9月迎來升學的新一屆學生,在這樣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許多學校一定會舉辦極富儀式感的活動?;顒由?,校長發(fā)言是必不可少的。從校長的發(fā)言和重大決策中,我們往往能看到校長的胸襟和氣魄。
中學時代,我的校長姓陳,嚴肅認真,雷厲風行。剛?cè)雽W的我始終記得學校的兩件大事。
一是班級周管理,每周由一個班級管理整個學校的事務(wù),包括考勤、衛(wèi)生、風紀。一整幢教學樓,每個教室外都有一名學生監(jiān)督課堂紀律,包括教師不能拖堂等等。在上崗前,每個學生還要上講臺向一整個陌生的班級里的學長學姐介紹自己。這樣的一周時間處下來,不僅讓新生鍛煉了膽子,還溝通了不同年級間的同學友誼。新生不僅認識了高年級的學長學姐,也了解了學校的設(shè)置、時間管理等等,很快便能融進中學生活。
二是新圖書館的建成。我們學校的圖書館在市里所有的學校里都是最好的,原因自然是斥巨資建造。這個“巨資”是成功的企業(yè)家資助的,當時,圖書館的落成儀式上還邀請了這位企業(yè)家出席。許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曾是中國臺灣首富。嶄新的圖書館有新的借閱制度,里面的藏書更是豐富,讓從鄉(xiāng)鎮(zhèn)學校來的我們感到了莫大的幸福。當然,除了圖書館,還有實驗室、電腦室和學校禮堂,都是這位校長在職時建好的。
除了硬件,還有軟實力,陳校長招聘了一批年輕的新老師,整整三年,我所認識的老師,每一位都教學認真,而且不論文科理科的老師,板書都極其漂亮。我一直記得,有一位年輕的化學女老師,因為個子嬌小,班級人又多,她總是不由自主提高聲音,力求讓我們每個人都聽清的樣子。也記得物理和數(shù)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那一長串的解題過程,漂亮整齊,令人賞心悅目。
校長是踐行教育家理念的管理者。如果說,我的學校之所以成為重點學校,我想,一定要感謝陳校長,甚至于我畢業(yè)后的歷任校長,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的母校直到今天都仍是省里的重點中學。
◆80后“校長爺爺”
@明 燈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校長,莫過于最近新聞中的80后校長張鵬程。而張校長的聞名全國,還要從一則視頻走紅開始說起。
“妞妞,干啥嘞這是?”視頻中,粉衣姑娘把雞腿裝進塑料袋,笑瞇瞇地說:“拿回去給俺媽吃。”校長見狀說:“你吃吧,我再給你拿一個?!辨ゆそ舆^雞腿,捧著飯碗一邊吃一邊笑,咀嚼兩三口,眼眶開始泛紅,嘴唇似癟未癟,好像忍住一聲凝噎。
人們的關(guān)注點首先在小女孩身上。為什么要帶一個雞腿給媽媽?換成普通思維,如果想要帶雞腿回家,直接拿走兩個,不就可以了嗎?她沒有主動要雞腿,而是選擇自己省下雞腿不吃,留給媽媽。這個細節(jié),足以說明一切——貧苦鄉(xiāng)村,美食并不豐裕。小姑娘卻懂得百善孝為先。這樣的教養(yǎng),與教育環(huán)境密不可分。
這所學校,是河南周口太康縣清集鎮(zhèn)二郎廟小學。學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校長和藹可親,與孩子們打成一片。他走到哪里,一群嘰嘰喳喳小麻雀就跟到哪里,簇擁著他叫“校長爺爺”
“校長爺爺”生于1982年,不到40歲的他,兩鬢斑白,不見青絲。校園經(jīng)費不足,他貸款自掏腰包,修繕樓頂、硬化操場、開設(shè)食堂、建造宿舍。為了節(jié)省開支,學校的設(shè)施建設(shè),幾乎都是張鵬程親力親為。種種付出,讓他“早生白發(fā)”。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愛和智慧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這樣的校長值得所有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