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鎮(zhèn)吳綾實驗小學 王偉婷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考試中占有較大比例。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寫作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將真實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對讀者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形成情感共鳴,是寫作訓練的最終目標。本文闡述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寫作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難的,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內(nèi)心有話口難開”的問題。學生的情感豐富,能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細微的變化,但到了寫作的時候,卻表達不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話到了嘴邊說不出來。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缺少知識積累,寫作訓練較少。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課堂資源和有限的閱讀資源,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讓學生建立寫作框架和思維體系,以便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的最基本、最好方法,就是加強寫作指導的力度。教師要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和重點任務,提高寫作教學的地位,讓學生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很多教師對寫作不夠重視,甚至忽視寫作指導。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認為寫作是初中才考查的知識,小學生只要完成識字任務就可以,小學階段寫作就是浪費時間。殊不知,小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最佳時間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寫作習慣的最佳時期。另外,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不足,作文水平不高,寫作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干脆就放棄了寫作教學。這些都是小學生作文水平不高、提升緩慢的主要原因,也間接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較弱。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受到年齡以及心理發(fā)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指導學生寫作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這樣做看似簡單,卻是教師教學中的最大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會提供寫作主題,大多陳舊老套,打消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評判作文的標準比較單一,將文采好的作文作為范文,會打擊那些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寫作信心。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真實情感的表達,以激發(fā)其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寫作題材大多是針對某位英雄人物或者英雄事跡進行點評,談談自己的體會,或者是講述一下自己身邊的某種現(xiàn)象,作文題材太過單一。有的教師為了方便會給出學生寫作提綱或者相關(guān)素材以及例文,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提高作文水平,還會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寫出的作文毫無新意。有些教師會在考試之前押題或者給學生最佳寫作模板,這種做法會嚴重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運用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化教學,小學教學朝著網(wǎng)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很多學校將與新聞、媒體、網(wǎng)絡信息有關(guān)的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輔助教師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作文是一項任務量大、對想象力要求高的學習任務,寫作訓練有固定的字數(shù)和主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拼湊字數(shù),以完成任務,從而導致作文水平下降。
例如,以“我最喜歡的動物”為題寫作,教師可以拓寬寫作范圍,不要局限于一種動物。很多孩子沒去過動物園,僅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貓、狗、雞、鴨、小烏龜?shù)?。寫作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世界各地動物的圖片,例如澳大利亞的袋鼠、考拉等,簡單描述其生活環(huán)境、性情等,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又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了學生寫作素材不足的問題。
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講述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或者從平凡的小事中收獲了什么,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思考方式,養(yǎng)成講述真實經(jīng)歷的好習慣。寫作是鍛煉學生勇氣的最佳平臺,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請學生走上講臺,講述身邊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以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師要從旁指導,既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又以生活為實例教授了學生寫作技巧。
例如,以“那個星期天”為題寫作,教師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指導。教師可以舉一兩個生活中的小例子,拋磚引玉,然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周末生活,告訴學生哪怕是玩游戲也可以,再就這些故事指導他們?nèi)绾螌?。生活化教學,就是讓學生注重生活小事,讓作文具有生活氣息。
總之,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寫作對于學生來說十分困難,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內(nèi)心有話口難開”。學生的情感豐富,能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細微的變化,但到了寫作的時候,卻表達不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話到了嘴邊說不出來。這是因為學生缺少知識積累,參加的寫作訓練較少。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課堂資源和有限的閱讀資源,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讓學生建立寫作框架和思維體系,以便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運用生活化教學,可以糾正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根據(jù)生活體驗寫出好文章。學生的生活是寫作素材的主要來源,而不應是教師指定背誦的范文。模式化的寫作只會讓學生想象力缺失,從而導致作文單調(diào)、沒有感情,不能吸引讀者,這與新課標作文教學的要求是相背離的。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提倡學生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而在生活的點滴中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