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酉昂
(江門市新會區(qū)大澤鎮(zhèn)沙沖小學 廣東·江門 529100)
學生的科學實驗還只停留在兒童嬉戲活動的層次,把一個個實驗當作體育課里的游戲,“圖”個熱鬧,并沒有把自己當作“小科學家”來探究問題。雖然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熱鬧有余、思維不足??茖W實驗的更重要的任務構建知識層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后續(xù)的學習存在著很大的隱患。
在實驗活動過程中,以小組合作形式是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小組討論中,有些學生默不作聲,只顧自己做事,毫不理會老師和同學是怎樣去探究的,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覺得自己是“觀眾”;也有些學生把實驗儀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把這份探究的權利留給自己,并沒有合作的意識,這大大影響著實驗的開展。
新課開始,學生往往能堅持一段時間,但是總不能堅持很久,他們總想自己操作,總認為實驗很簡單,無需老師講得那么清楚,堅信自己能順利完成實驗。隨即帶來自由探究的混亂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發(fā)揮性、無序性,對科學的真理現(xiàn)象滿不在乎,遠離了教材的意圖,陷入了“貪玩”的狀態(tài)。
除上述三點外,實驗教學低效性的表現(xiàn)還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學課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很差,學習態(tài)度不穩(wěn)定,總憑著一時的興趣進行學習。這樣的現(xiàn)狀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積累、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的心理活動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更是不能充分發(fā)揮。那么,怎樣在科學實驗課中,變教師的主動為學生的主動,怎樣提高學生探究性活動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課題。
經(jīng)過教研組兩年多的科學課堂教學實踐,我們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與大家共同探討:
我們科學教師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如果能構建起人性化的學習常規(guī),對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質(zhì)量是十分關鍵的。實施新課程以后,新的教學理念指引著教法和學法的變革。教師必須把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時時放在心上,要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合作性、探究性。要實現(xiàn)這樣的變革,就勢必要構建新的科學教學常規(guī)。
只要常規(guī)落實到位,我們的科學實驗就有了保證。學習常規(guī)不是要學生記憶背誦條文,而是理解后的行為守則,學生的自覺行動。讓學生明白實驗課不是體育課也不是活動課。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監(jiān)督約束,學生自然能初步遵守,慢慢地習慣這樣的科學課堂學習。在分組活動時,能控制音量,不會認為教室是個農(nóng)貿(mào)市場;也不會把分組活動誤解為自由活動,漫無邊際地學習。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只是明明知道還要再不小心中繼續(xù)違反。大多數(shù)學生是想動手弄個究竟,弄個明白,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他們還是學生!只要耐心教育,給他們樹立合適的標桿,經(jīng)常提醒督促,他們會慢慢開始遵守課堂學習常規(guī)的,這一點我們要充分相信他們。
(1)實驗設計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實驗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因此在科學實驗中必須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靶W生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jīng)驗想聯(lián)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钡诓煌哪挲g階段又存在著差異。
(2)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憑一時的興趣來學習,很不穩(wěn)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設計實驗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如:三上第一單元中“植物的葉”一課的實驗設計,我向?qū)W生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葉(楓葉——掌形葉;銀杏葉——扇形葉;竹葉——披針形葉;雪松——針形葉),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大自然中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同種樹的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
小學科學高段實驗相對于三、四年級來說較為復雜,所以對于實驗和觀測的要求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多時候我們便會擬訂很多的條條框框來限定規(guī)則,以求實驗順利有效的進行,但這種順利和有效完全降低了學生的獨立性。
2.3.1 指導學生進行制訂實驗探究計劃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在科學探究的具體內(nèi)容標準中指出: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內(nèi)容作出書面計劃。制訂計劃就是“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問題,我們就得思考一下具體做哪些工作呢?如進一步明確問題、準備材料、明確方法步驟等。為使探究活動更具目的性、計劃性,我們把“事先想”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想好了才能做。
經(jīng)過這樣的系統(tǒng)操作,學生也明白制訂計劃的重要性,每次實驗要經(jīng)歷“事先想,想好了再做”的步驟。當然計劃的制訂也有不少的方法,我們不能一個標準,盡量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去制訂,充分發(fā)揮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有了計劃,實驗的開展也有章可循了,實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減少了無謂的時間,少走彎路,向著有效的學習目標邁近。
2.3.2 引導學生在實驗活動前猜想和假設
當要探究的問題提出以后,我們一般會讓學生猜想和假設,如果只是為了得到答案走走形式,那探究活動的過程就會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學生根本體驗不到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一真理時的思維過程。
2.3.3 控制實驗材料,明確實驗要求進行實驗驗證
很多時候,我們課堂的實驗步驟是由教師一步一步演示,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或是簡單的操作。在整個設計實驗、驗證的過程中,從學生表面上看是參與了,其實質(zhì)是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其心智活動很少的,不利于學生發(fā)展。
在學生探究活動的時候,教師往往有活動的提示。筆者認為有的活動要求,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討論中提出,當真的需要教師提出的時候,教師必須在學生活動之前交代清楚。在提供學生實驗材料之前先交代活動的要求,材料還在教師手中時,你說話學生會聽。因為他們還想拿你的材料,還不能自己去擺弄材料,但是如果你沒有把事情交代清楚就把材料給學生,然后想起來還有要求需要補充的話,學生一般是不會聽你的了。所以對于活動提示,教師一定在材料提供之前說明清楚,但是不能太多,最好不超過三條,清清楚楚的交代,否則學生記不住也做不好。
2.3.4 引導分析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討論和交流提煉結論
實驗后的交流匯報,教師往往指向?qū)嶒灲Y果,忽視對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解釋,當學生說出結論后,往往我們做老師的就感到萬事大吉了;忽視表達與交流的過程,匆匆的走過場,沒有指出存在的問題,其中存在著相當大的隱患。甚至會扭曲實驗本來的結論,影響了正確的認識事物。首先要求學生關注實驗現(xiàn)象,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其次引導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重點培養(yǎng)數(shù)據(jù)意識;第三,討論和交流時一定要進行提煉。在科學實驗課中,我們要讓每組同學進行實驗后的討論和交流,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見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在這樣集思廣益下,學生獲得了信息的整理、修正,完善了當時的見解,步步向真理逼近。
2.3.5 小結反思
做完實驗,我們的確應該好好反思,為什么有些實驗能成功?為什么有些實驗會失敗?適當?shù)姆此加兄诖龠M對原有知識的鞏固,也有助于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加以分析,找到關鍵的問題再實驗,再小結。在反思中學生意識到要想成功就必須努力,嚴格控制實驗變量,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態(tài)度。
科學探究需要時間。在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得要有時間去試驗自己的新想法,要留出出錯誤耽誤的時間,要有時間作沉默思考,要有時間來展開討論。因此充足的時間成了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可或缺的前提。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追求“小步走”,設計很多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講究水到渠成。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思維空間比較小,便于教師控制,但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剝奪了學生在課堂里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茖W課堂必須給學生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進行探究,不要總是打斷他們的思維,不要讓20分鐘的實驗因為教師的不斷叫停,而變成10X2或5X4。在《電和磁》這一課中,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使小磁針的偏轉現(xiàn)象變得更為明顯。按照一般的處理,指導學生通電線圈,也可以產(chǎn)生較大的磁性,讓學生嘗試,用不了幾分鐘時間,探究活動就結束了。但如果設計成在學生探究了幾種,增加磁性的方法后,著重探究通電線圈的引出、不同繞法、放置方法等等,教師只是適時地提供相助錦囊,一切活動都由學生按思路有條不紊的進行,直到全班同學都完成探究。這么大塊的探究時間有保證,讓孩子在有計劃的實驗步驟下自主探究,增加了對線圈增大磁性的感性認識和科學認識過程。探究怎樣使小磁針偏轉幅度更大這個實驗,學生發(fā)展情況不同的是,需要不同的時間。課堂中可能會出現(xiàn)有的組已經(jīng)完成,有的組還在繼續(xù)的情況;有時,由于時間的不充分,也可能得出的結論是從書中“偷”來的;有的實驗所需時間很長。這個時候需要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當然,在這20多分鐘的實驗探究時間里,并不是放羊式的自由探究和實驗,教師將是更加繁忙。在學生初步進行了怎樣增強小磁針偏轉角度的方法的探究活動后,會覺得自己的探究活動結束了,會覺得無事可做。教師適時的給小組提示卡,讓他們變得有事可干,而且這個任務也能促進學生繼續(xù)對磁性增強的探究。這里明顯體現(xiàn)一個遞進的探究活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合理地利用實驗探究活動的時間差,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弊寣W生自己設計和開展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探究性是我們每一個科學教師需要不斷探探究和實踐的問題,讓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多加交流,減少教學的低效性,為科學教學做出自己的貢獻。探究性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在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將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