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 郭義容
教材的編訂難免存在時代滯后性,特別是在經(jīng)過幾年時間的使用之后,教材內容往往落后于時代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缺乏鮮活的素材,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打折扣。如今仍有一些教師故步自封,不注重自身的提升與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對社會信息缺乏敏感度,不積極去學習新事物、接受新訊息。因此這部分教師所呈現(xiàn)出來的課堂教學往往比較缺乏活力,未能與時俱進、與學生共同進步,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時事熱點指一定時期內得到人民群眾普遍關注討論的新聞消息或社會話題。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快節(jié)奏時代,適時關注時事熱點,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新鮮度和前瞻性。初中生朝氣蓬勃,往往樂于接受新鮮的事物,學習力也較強,將鮮活的時事熱點融入英語課堂,可以起到強有力的激趣作用,讓學生喜聞樂見,充滿旺盛的求知欲。時事熱點的融入對創(chuàng)建富有時代氣息、有新鮮感、有活力的優(yōu)質課堂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一個關注時事熱點、適時對自己的頭腦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的教師,也會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激勵學生向教師看齊,做一個與時俱進、樂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作為教學的引領者,教師如能與時俱進,日常關注時事熱點,在教學中合理開發(fā)利用時事熱點,便能有助于其個人思想不落伍、業(yè)務水平不落伍、教學不落伍,有助于形成具有其個人風格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個人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痹诮虒W中巧妙融入時事熱點,是非常能夠抓住初中生眼球的、符合初中生心理認知特點的。興趣可以推動他們更積極地融入課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取得更理想的學習效果。比如,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三名宇航員的太空生活是近期讓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一時事熱點,提供與這一話題相關的視頻、新聞報道等多模態(tài)資源,創(chuàng)設豐富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在極大的興趣中更好地參與課堂,自主學習。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時事熱點,可以保持英語教學的新鮮度,體現(xiàn)時代性,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同時還可以極大地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通過對近期的鮮活的熱點人物、熱點話題、熱點事件進行呈現(xiàn)、評議、探究或題目應用等,拓展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視頻、音頻、圖片等多樣化的模態(tài)資源,是塑造優(yōu)質英語課堂的有力輔助。比如,北京冬奧會雖然已經(jīng)結束,但是后續(xù)被關注的熱度依然不減,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將冬奧會呈現(xiàn)出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冬奧會的吉祥物、冬奧會的明星運動員等熱點話題融入教學,這對課程資源是有益的補充和延伸。
融入時事熱點的課堂情境和任務,既能彌補教材內容的缺陷和不足,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內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及時地讓學生了解當下的時事熱點,幫助學生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了解國內國外的新事件、新現(xiàn)象,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在對時事熱點的了解和感知中,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有利于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集體責任感。比如,課堂任務中引入冬奧會明星運動員——谷愛凌和蘇翊鳴,學生可以感受到這些運動員帶給他們的強有力的影響和力量,他們身上百折不撓、刻苦奮進、不怕苦、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潤物細無聲地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無形地鞭策著學生。
教師在選擇時事熱點時,應注意選取那些貼合課程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有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熱點話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認真?zhèn)湔n,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熟稔于心,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合適的時事熱點,充分發(fā)揮時事熱點的作用,讓時事熱點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切忌不考慮教學實際,隨意選取時事熱點。比如,在教授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第14單元Section B(2a—2d)這一模塊時,教師選取了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江夢南與其父母的故事來體現(xiàn)“恩情”這一話題。雖然都是描述“恩與情”的話題,但這一時事材料講述的是父母給予子女的恩情,而本課的教學話題主要是關于校園生活中的師恩難忘,因此這一時事材料不夠貼合教學內容實際。對此,教師可以選擇張桂梅校長這一當下鮮活的例子,這樣更能發(fā)揮出時事熱點的作用,體現(xiàn)時事熱點的價值,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師恩、回饋師恩,教學效果更佳。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參照課程內容遴選閱讀主題范圍,如青春期學生感興趣的,與成長、家庭、校園、科普、社會問題等相關的主題,確保內容積極向上?!蓖瑯樱瑫r事熱點的選擇也應該參照此項標準。教師在備課時、選擇時事熱點時,應做到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懂得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喜好,了解最廣大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等。在這種前提下選取出來的時事熱點,能夠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易于受學生關注和接受,促使學生更積極有效率地投入課堂,使得學生的學習效能感明顯增強。
比如,在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的“文學與藝術”主題的中考話題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引用當下熱門歌曲《孤勇者》和熱門電影《長津湖》作為素材來開發(fā)課程資源。相信大部分學生在面對這些他們本身關注度就很高的時事熱點時,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也會高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精心選取的影視、歌曲,無形中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充滿力量、不畏艱難的德育氛圍,促進德育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雙向達成。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在開發(fā)素材性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性的英語材料?!背踔猩幱谛闹撬枷敫鞣矫孢€不夠成熟的時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比較容易受到外界思想、事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時事熱點素材時,應盡量避免采用消極、黑暗、偏激的事例,正面、充滿正能量的時事熱點應作為首選。在這些正面素材的熏陶下,可以幫助學生建構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人格和品質,促進正向精神的內化作用,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xiàn)的達成,達到育人和求知雙管齊下的目的。
《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語言、內容和思維融合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利用結構化新知完成真實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睍r事熱點往往能夠為實施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學錦上添花。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新目標 九 年 級“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這一單元時,由于該單元的主題是rules,因此在Section A第一課時的語言綜合運用輸出環(huán)節(jié)暨遷移與創(chuàng)新活動中,教師播放了當時火上新聞的江西某地的一個核酸檢測現(xiàn)場(網(wǎng)友戲稱是核酸界的“天花板”——守則典范)的視頻,借此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談論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做核酸時應遵守哪些規(guī)則,應制止哪些不守規(guī)則、不文明的行為。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都有做核酸檢測這一生活經(jīng)歷,因此這一任務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在學生當中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高效地完成情境任務,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時事熱點的融入,不僅激活了課堂,而且對學生有較好的警示作用,無形中滲透德育,促使他們通過此項任務反思自己該如何做一個守規(guī)則的好公民,培育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
初中生的生活是比較單一的,很多學生每天往返于“家—學?!钡膬牲c一線中,忙碌的學業(yè)、受限制地使用手機及電腦的時間(也有很多學生沒有配備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等因素決定了初中生接觸社會、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的生活相對比較閉塞。適當?shù)貙r事熱點融入課堂教學,也是學生認識新事物、拓寬眼界、打開對外部世界認知的一個有效方式。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設計與實施要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策略,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tài)度,解決真實問題,達到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在完成課內學習任務后,能夠超越教材、超越語篇,用所學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的目的,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向更高階方向發(fā)展。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Section B 2b這 一 課 時,在引領學生完成課內的學習任務(《二泉映月》的聽后感、阿炳的生平事跡和藝術成就)后,教師可以結合當下受到眾多關注的“孫海洋尋子”這一時事熱點,引導學生談論對這一新聞事件尤其是對主人公孫海洋的看法,提醒學生可以適當運用本課所學的語言知識、詞匯句型等來組織自己的語言,同時不要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這一活動既是對課內所學的實踐和鞏固,也實現(xiàn)了對知識的遷移,有利于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時事熱點是近年中考考試命題的熱門素材,我們經(jīng)常能夠在各省市、各科考題目中發(fā)現(xiàn)時事熱點的身影。新鮮的素材、鮮活的題目往往會讓學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也助長了學生做題的興趣和積極性;反之,如果題目素材年代久遠、守舊老套,學生就會覺得乏味無趣,對做題會缺乏認真與專注。因此,教師平時應多關注時事熱點,精選有益于教學的時事熱點,將它們巧妙地改編成題,供學生練習。興趣加上有效的練習,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時,由于本單元主要學習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結合當時的廈門疫情這一時事背景,教師設置了以下相關的被動語態(tài)練習。
My nucleic acid test report__________this morning.A.uploaded B.was uploaded
C.is uploaded
學生對這些發(fā)生在身邊的、近期的事件非常熟悉,課堂做題氛圍、講評氛圍都非?;钴S。被動語態(tài)這個相對比較難把握的語言知識點,在時事熱點素材的烘托下,易于被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升學生實戰(zhàn)做題能力。
時事熱點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資源。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和知識儲備,在日常教學中巧用時事熱點,讓英語課堂充滿時代氣息,促使教師、教學與學生都能保持與時俱進,從而達到有效激趣、優(yōu)化課堂、教書育人和提升素養(yǎng)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學生實際、正面效果等方面出發(fā),精選時事熱點,讓時事熱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最大化地發(fā)揮作用,使學生更加積極、更加快樂地投入英語學習,增強學習效能,提升教與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