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黃天科
(江蘇省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3)
2020年9月22日,雙碳目標的提出不僅引發(fā)能源發(fā)展方式的變革,還有力推進碳交易市場的前進步伐。2020年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連續(xù)印發(fā)《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fā)電行業(yè))》、《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及《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納入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納入配額管理的機組類別、配額總量及配額分配方法、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相關內容。
對于燃煤熱電聯產機組來說,其碳排放配額充分體現在供電碳排放強度和供熱碳排放強度,而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為機組供熱比。通過供熱比,不僅可以得出熱電機組供電標煤耗和供熱標煤耗,還可以得出熱電機組供電碳排放強度和供熱碳排放強度,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針對某自備熱電廠,由于熱電系統(tǒng)中引入化工反應余熱綜合利用,采用常規(guī)供熱比造成機組碳排放強度失真,不能反映企業(yè)生產實際情況。通過優(yōu)化修正供熱比計算公式,經對比,符合實際狀況。
供熱比是熱電機組經濟技術指標重要的參數之一,按此分攤可以得出熱電機組的供電標煤耗和供熱標煤耗。供熱比可按照如下進行計算得出:
(1)當鍋爐無向外直供蒸汽時。供熱比指統(tǒng)計期內汽輪機向外供出的熱量與汽輪機耗熱量之比,采用公式(A1)計算。
式中,
α為供熱比,以%表示;
∑Qjz為汽輪機向外供出的熱量,為機組直接供熱量和間接供熱量之和,單位為GJ;
∑Qsr為汽輪機總耗熱量,單位為GJ。
(2)當鍋爐存在向外直供蒸汽時。供熱比為統(tǒng)計期內供熱量與鍋爐總產出的熱量之比,采用公式(A2)計算。鍋爐總產出的熱量在數據不可得或非再熱機組的情形下,可采用公式(A3)進行簡化計算。
式中,α為供熱比,以%表示;Qgr為供熱量,單位為GJ;Qcr為鍋爐總產出的熱量,單位為GJ;Dzq為鍋爐主蒸汽量,單位為t;hzq為鍋爐主蒸汽焓值,單位為kJ/kg;Dgs為鍋爐給水量,單位為t;hgs為鍋爐給水焓值,單位為kJ/kg。
依據《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fā)電設施》,熱電機組供電碳排放強度和供熱碳排放強度可采用公式(A4)、(A5)、(A6)和(A7)計算。
式中,
Sgd為供電碳排放強度,即機組每供出1MWh的電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tCO2/MWh;
Egd為統(tǒng)計期內機組供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tCO2);
Wgd為供電量,單位為MWh;
Sgr為供熱碳排放強度,即機組每供出1GJ的熱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tCO2/GJ;
Egr為統(tǒng)計期內機組供熱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tCO2;
E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tCO2。
(1)供熱比可按兩種工況進行計算,實際碳核查操作過程中,因有計量設備進行統(tǒng)計,正常均采用公式(A2)計算得出。
(2)碳排放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供熱比越大,說明機組供熱量越大,能效水平優(yōu),供熱碳排放強度和供電碳排放強度水平相對較低。
某自備燃煤熱電廠,機組規(guī)模為3臺240t/h高溫高壓參數燃煤鍋爐配置2臺容量分別為B15MW、C25MW汽輪發(fā)電機組,向生產車間提供電力和熱力。
碳核查過程中發(fā)現,熱電廠供熱包括鍋爐直供熱和汽輪機供熱兩部分組成,同時生產車間反應化工余熱又補給至熱力系統(tǒng)給水系統(tǒng),具體的生產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某自備熱電廠生產數據匯總表
根據表1生產統(tǒng)計數據,依據前文相關公式,按照不考慮余熱影響和考慮余熱影響分別進行計算,得出供熱比、供電碳排放強度、供熱碳排放強度如表2所示。
表2 碳排放強度計算表
計算結果表明:不考慮余熱影響,計算數值誤差較大,結果不合理,不符合實際;考慮余熱影響,通過外來余熱在供熱量中扣減和在產熱量中累加兩種方式,得出數值均在合理范圍之內,結果相當。
通過計算結果表明,特別是針對燃煤自備熱電廠,因主體工程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的余熱。這些熱量一般為低品位能源,正常會引入熱電系統(tǒng),加熱給水,節(jié)省燃料消耗。在計算碳排放強度時,必須區(qū)別一般公用熱電機組,考慮外來余熱影響,建議對供熱比公式(2)分母進行優(yōu)化修正,供熱比修正為如下公式(8):
式中,Qwr為外來熱量,單位為GJ。
熱電機組供熱比和碳排放強度密切相關,碳排放強度直接影響后續(xù)碳配額、碳交易等事項。在計算供熱比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外部因素影響(如外來余熱),對供熱比進行優(yōu)化修正,提高計算準確度,進而為熱電機組碳核查工作、碳排放強度計算提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