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渝
(重慶市江北區(qū)華新實驗小學校 重慶 4000200)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我們需要讓學生參與多種方式的閱讀活動。在讀的過程中投入情感,在讀的過程中生成感知,在讀的過程中對接生活。可見,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學好語文知識,還可以讓小學生轉(zhuǎn)變?yōu)樯畛蓡T。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實現(xiàn)“讀好書”“好讀書”目標呢?我認為,就需要讓小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活動,通過將群文閱讀活動與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進行整合,使學生接受更多的正面影響,能從多個角度審視生活,在生成代入感之后,積累下更多的“名人名言”之后,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與語言素養(yǎng)。當然,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目標,還需要教師進行優(yōu)化設計,進而讓小學生能夠在讀好的基礎上,生成讀的能力與讀的意識。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我們不要讓學生按“量”而讀,而應該讓學生按“質(zhì)”而讀。讓學生在讀出“語言技巧”的過程中還能夠讀出“情感”“生活”?;诖?,在完成閱讀活動時,我們不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題,讓學生能夠“先入為主”,在生成想法之后,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意識、做法,從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來。當然,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正處于啟蒙時期,對學生的內(nèi)在進行引領,對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全面評估,讓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必然可以讓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如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同為人母,初讀之,已頓生感懷,再入文本,不覺淚眼婆娑,學生又有怎樣的閱讀體會呢?他們會如何感悟和表達?是想說說不出來的傷感,還是不知從何說起的憂戚?教學之初,我用心閱讀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從中體會心有夢想的作者留德的緣起,追夢途中歷經(jīng)的孤獨、戰(zhàn)爭和思念,《懷念母親》正是其中的一個篇章,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傷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賦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來。“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的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边@簡簡單單卻充滿情感的內(nèi)心獨白,必然會讓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引領學生完成閱讀活動時,我以“情”為立足點促使學生和我產(chǎn)生情感共鳴,和作品中的人文元素進行信息對接,必然也能讓學生完成深化學習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平臺,進而借助學生的表達,辨析學生的內(nèi)在成長狀態(tài),有效調(diào)整教育活動,引領學生實現(xiàn)全面的改變[1]。
所有的學科中素材資源最豐富的就是語文學科,所以,為學生提供群文閱讀的素材并不是很難的事,即使僅僅閱讀我們手中的課本,也可以讓學生生成極大的收獲。不過,在眾多的閱讀素材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選文目標呢?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在群文中讀出中心思想呢?我認為,需要我們先明確主題。進而以此為立足點,選擇貼合小學生天性的閱讀素材,在讓學生閱讀群文時,能夠?qū)Ρ扰c歸納,進而把握素材中有學習價值的關鍵點。在圍繞主題實施選材活動時,還需要展現(xiàn)出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不斷拓展,以課本為載體,沿著主線進行選擇,進而實現(xiàn)信息豐富的目標。如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不僅要結(jié)合同一單元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這幾篇課文對祖國美景進行贊揚,還要圍繞祖國美景這一主題進行素材開發(fā),補充《黃山記》《壺口瀑布》《石林》這3篇文章,學生對其進行賞析,體會我國河山壯闊、風景秀麗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自然風景的保護觀念和意識。小學生還處于啟蒙期,這種有主題、有豐富資源信息的群文閱讀活動對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習能力。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較為狹小,讓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能夠閱盡人間百態(tài),顯然可以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2]。
讀只是學習活動之一,閱讀能力也只是學生需要擁有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之一。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我們要將聽讀說寫活動整合起來,進而讓小學生能將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實現(xiàn)有效的整合,使其互相依存,進而構建出更為優(yōu)化的學習體系,生成閱讀成果。如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大量搜集生活信息、人文信息,這些可以為學生的說與寫提供支持。而學生如果能夠?qū)懗鲆黄梦模厝粫捶磸蛷驼{(diào)動已有的知識體驗、生成健康的情感,此時小學生也會反反復復地推敲,進而用最準確、最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表達活動?;诖?,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寫相長,互相促進。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文章的主題、寫作方法、文體等能夠形成鮮明的認識,將閱讀感受與體會及時轉(zhuǎn)化為實際能力,寫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習慣,將閱讀感受與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強化閱讀成果。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小學生會錘煉語言技巧,也會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情感與思想,進而在信息對接的過程中,實現(xiàn)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目標,實現(xiàn)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3]。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我們將群文閱讀活動與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進行整合,可以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認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正處于啟蒙期的小學生而言,在有明確主題、優(yōu)化素材資源、清晰學習主線的群文閱讀活動中,他們可以生成人文素養(yǎng)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此時的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我們預期的學習任務,成為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