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蘭
(蘇州高新區(qū)成大實驗小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長期以來,對于勞動教育,學校不設置課程,家長不予重視,導致學生不了解,沒有勞動習慣。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一定要五育并舉,落實勞動教育。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有新的內涵,體力和腦力都是勞動,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小學生的勞動精神,讓小學生能夠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既要依托生活也要依托傳統(tǒng)文化,在勞動教育工作中要依托節(jié)日教育和文化教育等載體,結合實際,扎實地開展貼合學生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適當接受一些文化教育,讓學生既能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又能激活學生的勞動潛力,既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1]。
比如,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氣,為了進一步弘揚我國的民俗文化,讓學生繼承傳統(tǒng)習俗,能在日常生活中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彰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冬至的時候年級都會以“我們的節(jié)日”為主題組織孩子們進行包餃子比賽活動?;顒娱_始前,首先由教師講解冬至的由來,讓學生了解冬至這一天有包餃子、放爆竹等傳統(tǒng)習俗。接著,教師為孩子演示包餃子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在各個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開始摩拳擦掌,照著葫蘆畫瓢,親自動手包餃子,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民俗氛圍,真切地感受到了節(jié)日特色美食的制作過程,午餐的時候,大家吃著自己辛辛苦苦包的餃子,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冬至這一天也在他們幸福的笑臉中變得更有意義了。
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其實主要就是習慣培養(yǎng),新時代的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校的時間,“潤物細無聲”地為學生進行行為的規(guī)范和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要組織一些和勞動教育相關的活動,讓勞動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展現(xiàn)出來,從而變成學生的一種良好生活習慣[2]。
比如,整理書桌,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必備的一種品質和能力,由于一些孩子在家里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所以很多學生的書桌抽屜里非常亂,時常找不到課本,耽誤上課時間。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勞動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筆者組織了一次整理書桌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文具和書分類整理,在筆者的幫助下,學生學會了整理書桌,把凌亂的文具、書本整整齊齊、分門別類地放到書桌中。之后,筆者還分別開展了“整理書包我最行”“整理房間小能手”等主題勞動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讓學生做了一個會整理的小能手,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整理習慣,讓他們懂得了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也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規(guī)范能力,促進了學生技能、知識各方面的發(fā)展。
在當代教育過程中,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對學生參與勞動的認同,是勞動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學??梢酝ㄟ^家校合作對學生家長進行宣傳,不光在學校有老師對孩子參與勞動活動的監(jiān)督,在家里家長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能力。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好好讀書,提高成績就可以,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針對這樣的情況,學校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勞動講座,讓家長明白勞動和讀書之間并不矛盾,矛盾的過程可能還會讓學生的內心發(fā)生情感的變化,從而更加發(fā)奮讀書,勞動也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相互轉換的過程,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3]。
例如,為了引導家長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在元宵節(jié)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比如有的家長會自己做湯圓,于是書桌給家長、孩子布置一個合作制作湯圓的作業(yè)。有的孩子制作賀卡非常精美,于是我讓孩子和家長合作,為家人們制作精美的賀卡,為長輩捶捶腿,捏捏肩。通過這樣的活動,建立了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勞動的熱情。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勞動教育是為了喚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增強學生的勞動素質,這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勞動教育和生活相聯(lián)系起來,能讓學生體會勞動過程的艱難和重要性,這還需要家長和學校進行合作,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