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南京市百家湖小學 江蘇南京 211100)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和知識教育相比,德育教育是無形的,是潛移默化的。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注重細節(jié),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配合教師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1]。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德育教育中缺少溝通,班主任勢必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溝通這一工具,有效縮短學生、家長、班主任之間的距離[2]。通過溝通,班主任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另外,通過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能夠讓班主任知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家長也可以知道學生在學校的狀態(tài)。在信息技術普及的時代,溝通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電話、家長會等方式和家長、學生展開溝通。這些現(xiàn)代化工具能幫助班主任更好地知曉學生的日常情況,學生也可以及時向班主任尋求生活、學習中的幫助,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也能更有針對性,這就是溝通的效果,這也是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充分利用的。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旺盛的時期,如果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難免會讓學生感覺到呆板,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利用多種教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德育教育質量。很多小學生不愿意接受德育教育,主要是因為德育教育中缺少趣味性,讓學生感到十分單調。班主任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和學生的環(huán)境、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布置的時候讓學生一起動手,選擇學生喜歡的名人名言、故事,制作成各種圖片和板報布置教室。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以演講的形式展開,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德育因素,然后在全班面前講一講自己對德育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小學生的思維是非理性的,更多的是形象思維,感性認知大于理性認知。因此,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融入情感教育,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主動融入德育教育,主動和班主任進行有效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上,讓學生信賴教師,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融入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真正認可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班級是大家的班級,是一個集體,每個學生都是班級中的一份子。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3]。例如,在班級制度的制定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班會,讓學生提出相關意見,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實現(xiàn)學生對班級管理制度的認可,服從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干部輪流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班級的管理者。學生成為班級的管理者之后,自然能夠體會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展現(xiàn)最好的一面。同時,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指出其他同學的不足之處,從而強化自身的行為。這樣的方式能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增強班級凝聚力,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各方面能力。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小學班主任要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特點,注重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