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君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在我國陶瓷歷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意義,從明朝開始,紫砂壺就成為茶事的主角,伴著茶葉在文人雅士的高談闊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尋常百姓的案幾上體會凡塵煙火氣。紫砂器誕生于明朝,自一出世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因為紫砂的外觀造型和氣質(zhì)內(nèi)涵都非常符合文人所追求的文化品位,他們敏感的文化神經(jīng)被觸動了,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詩詞書畫都一蜂窩地涌現(xiàn)在紫砂器上,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和歷史在這一茶器上進行史無前例的大交融,并迸射出激烈的藝術火花。至此,宜興紫砂走上了一條充滿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創(chuàng)作道路,并在這一路秀美的風景中尋找到了切合紫砂和茶藝的文化形式。
紫砂發(fā)展到民國時期和抗戰(zhàn)時期,受到時局不穩(wěn)和殘酷戰(zhàn)爭帶來的重創(chuàng),明清時期繁華落幕,戰(zhàn)爭為丁蜀這個制陶小鎮(zhèn)留下的只有滿目瘡痍。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軍事、工業(yè)、文化,宜興紫砂也成為政府扶持的項目,走過了集體化、工業(yè)化的大生產(chǎn)之路,最終以家庭作坊生產(chǎn)的模式走向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興盛??梢哉f正是這些星羅密布的紫砂作坊,才有了如今百花齊放的紫砂盛世。
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張揚而熱烈的,但是紫砂壺卻表現(xiàn)出了截然相反的低調(diào)和含蓄,只有那不斷變化律動的線條,那不斷組合變換的塊面,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紫砂壺是鮮活的生命,不需要張揚的性格,也不需要華麗的衣裳,它于寂靜中尋找自我的肯定和認同,它在樸實無華中學會了綻放充滿鮮活色彩的生命力。
《牛蓋竹》在安靜的創(chuàng)作氛圍中誕生,無華表,無華飾。其造型有筋骨,更有自己的氣韻,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什么,樸拙自然,無需矯飾。竹,是宜興最常見的風景之一,這里有連綿的竹海,它們連成一片,風一吹,竹海翻涌起整個綠色的海洋。生活在這里的藝人最喜歡制作的花器就是“竹壺”,他們生活在山中,經(jīng)常能看到成片的樹和竹子,這些常見的自然景物總是能喚起人們對平凡生活的熱愛,也能給予創(chuàng)作者充沛的靈感和創(chuàng)作動力。藝人從生活中尋找到靈感,以珍貴的紫砂泥造就了《牛蓋竹》的樸實與韻致。
作品以竹為元素,以牛蓋為點綴,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禪意之美和藝術之美。藝人通過泥料的選擇和塑造,通過造型的設計和摶制,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從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源泉,將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融入壺藝中。因為熱愛,所以美好,紫砂壺《牛蓋竹》浸染了愛意,燒制成型,最終也成為一件美好的、有自己藝術語言的紫砂壺。
《牛蓋竹》是田園生活最好的注解,精致的紫砂泥瑩潤從容,壺身光潔圓潤,圈把自然,彎流好似低頭喝水的牛首,線口之上是牛鼻子壺蓋的造型,耕牛和田地的關系是一生一世,人和自然的關系是永生永世。此款《牛蓋竹》,形神兼?zhèn)洌錆M想象,在圓潤的線條中盡顯器物之美、韻律之美和手作之美。
在中國傳統(tǒng)作品中,經(jīng)常會利用各種動植物的美好元素,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給予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好比《牛蓋竹》中的竹和牛,竹:彰顯氣節(jié),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牛,大家的認知中它是勤勞踏實、任勞任怨的代表,不過在黃道十二宮中牛還代表著“金錢”,又可以用來形容財富。竹和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動植物,但一同出現(xiàn)在茶壺中,又格外的和諧。
藝人憑借扎實的藝術功底,精工精制,作品大氣,設計新穎別致,充滿和雅之氣?!杜Iw竹》,人類忠實的幫手牛寓意了吉祥和可靠,是極好的兆頭。此壺整體形制為圓器,壺身似一個圓融飽滿的球,上下端都微微收縮,三個竹節(jié)形狀的壺足呈三足鼎立,圓形壺口和截蓋相互匹配,合上后通轉(zhuǎn)不滯。壺嘴與壺把都是采用仿生設計,竹節(jié)分別彎曲呈一彎流和耳形把。壺蓋為牛鼻子狀,當中鏤空,手指可以內(nèi)扣,就像兩個牛鼻孔,非常傳神。紫砂界有一句行話叫做是:寧做一把壺,不配一個蓋。極言配一個蓋子比做一把壺更難。由此可見,《牛蓋竹》的這個壺蓋設計非常巧妙,不僅使得作品的造型形象更加豐富華麗,也很巧妙地將牛的形象融入壺中,讓人感受到紫砂設計之多變和奇妙效應。整壺的細節(jié)處理很到位,無論是部件與壺身的銜接處,還是轉(zhuǎn)折處理上,都顯溫和,肌理豐腴,整器大氣,包含了無限美好。
“牛蓋竹”是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牛沉穩(wěn)的形象和竹飄逸的形象相互結合,一方面昭示著這是古蜀先民最早聲息的樂土,另一方面又向世人展現(xiàn)出豪邁的現(xiàn)代激情和無可限量的錦繡前程。
一把好的紫砂壺,要有氣度,而有沒有氣度,也是大師與工匠的根本差別。品讀紫砂壺是一個極靜的狀態(tài)。通過欣賞《牛蓋竹》我們可以想象田園間牧童放牛的閑適場景,也能徜徉在竹的海洋里,領略一番大自然的清新靜謐。
《牛蓋竹》是將傳統(tǒng)壺器進行結合、改良的嘗試,這是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新,也是社會進步下必然的改革。如今一切民間傳統(tǒng)文化都面臨兩難的選擇和空前的挑戰(zhàn),紫砂陶藝也不例外。把紫砂文化發(fā)揚光大成為了紫砂藝人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天津、無錫、南通、上海等地的茶文化節(jié),紫砂藝人都積極參加,因為他們覺得這是推動紫砂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身處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發(fā)展迅速的時代,我輩紫砂藝人也需要找準節(jié)奏,跟上時代的步伐,抓住機遇,讓紫砂文化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