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翠
(重慶高新區(qū)康居西城小學 重慶 400000)
繪本作為一種區(qū)別于傳統書籍的閱讀資源,它的出現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圖文并茂的閱讀空間。凝練動人的語言、精美豐富的圖畫講述著美妙的故事,非常符合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備受家長和教師的青睞。不少家長成為“繪本控”,孩子尚未牙牙學語時,家長已抱著孩子讀繪本。步入學校后,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也常將繪本帶入課堂。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現正執(zhí)教一年級,也是一位繪本迷,正試圖拿著繪本這把鑰匙,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開啟孩子的“悅讀”之門,引領孩子們走進書中的世界,體驗閱讀的快樂。
那么,如何讓繪本閱讀助力閱讀興趣的提升?如何借繪本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力?作為教師,我建議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觀察能力是人們在認識、辨別、感知事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yǎng)其觀察力既是增長見識的有效途徑,又是發(fā)展智力的最佳方法。在培養(yǎng)孩子觀察力方面,教師應根據不同繪本的特點,依托圖畫講故事。從整體觀察、多感官體察和細節(jié)觀察方面入手,有目的地指導孩子觀察畫面,啟發(fā)思考,全方面培養(yǎng)孩子觀察的能力。
很多孩子打開繪本讀圖時,會呈現隨意的、無目的、無序的、不持續(xù)的觀察狀態(tài)。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引導孩子看圖時,需有意識的從整體入手培養(yǎng)孩子觀察的有序性。當同一頁面中的場景唯一,主圖畫面突出時,可按照從主圖到背景圖的有序觀察。類似于繪本《螞蟻和西瓜》的第一頁,螞蟻們發(fā)現了一個大西瓜,主圖西瓜占據了該頁的半壁江山,而草地上的螞蟻和漸漸遠去的一家人成了西瓜的背景。觀察時可引導孩子由西瓜觀察到螞蟻、遠去的一家人。當同一頁面出現不同畫面,或多個場景,又或主圖不突出,且圖畫內容細小豐富時,應引導孩子由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空間順序觀察。類似于繪本《螞蟻和西瓜》第三頁,四只小螞蟻試圖憑“一己之力”推動西瓜的畫面,作者田村茂用四幅獨立的小圖展現了他們推西瓜時的不同情態(tài),這樣的頁面則應引導孩子按照空間順序進行觀察;同樣,在呈現螞蟻的地下王國時,不同“房間”展現著螞蟻們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每一個“小房間”都體現著螞蟻們生活快樂、充實。此時,提醒孩子們按照空間順序逐步觀察,孩子會觀察得更全面,對螞蟻們生活狀態(tài)的感受也更深刻。按照順序觀察,逐步引導孩子感受畫面帶來的整體感官沖擊,相信從繪本中體會的情感更容易得到高層次的升華。
那細節(jié)觀察可引導孩子觀察什么?首先,最基本的觀察,除了關注畫中有“誰”,還應在整體觀察后聚焦“人”的動作、表情。這樣從圖畫中讀出的故事更生趣。其次,應留意置身于畫面中的反復出現的小圖畫。比如:繪本《我爸爸》中,在不同頁面中反復出現的太陽圖案。最后,還要注意暗藏某頁如同躲貓貓般,需讀者細細搜尋才能發(fā)現的小圖畫。又以《我爸爸》為例:讓人津津樂道的爸爸跨過月亮那一頁,猶如奶牛模樣的小狗,放著勺子長著雙腿跑動的碗;大灰狼那一頁,在遠處森林里躲著的小紅帽和三只小豬。這些都是藏在書頁某個角落的小圖畫,講繪本故事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細細搜尋,能夠持續(xù)引發(fā)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繪本閱讀教學中觀察力的培養(yǎng),除了運用視覺、還要在想象力的幫助下,充分觸動孩子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再結合生活經驗體察,這樣的體悟更真切。再以《螞蟻和西瓜》為例,在螞蟻們開始挖西瓜的那幅圖,田村茂仍生動細致地刻畫了每只小螞蟻的神態(tài):拼命扛西瓜的、奮力拉繩子的,搬運的、奔跑的、吆喝的、睡覺的、努力向上爬的……畫面如此豐富。這幅圖如果僅靠眼睛“走馬觀花”一掃而過,豈不可惜作者的良苦用心。仔細觀察會發(fā)現,之前跑回家報告好消息的“帽子先生”正對著一群螞蟻在說什么。老師抓住時機,問孩子:“有誰聽見帽子先生在講什么?”這樣一問,孩子們想象力的閥門便打開了。西瓜的甜美多汁,螞蟻賣力的搬運西瓜,無需多言,不同性格的孩子會立馬化身為不同性格螞蟻的代言人,表達其感受,豐富故事內容[1-2]。
想象力是人類專屬的最寶貴的財富和特權。它使人們跨越時空的阻隔,超越感官的束縛,快樂馳騁于廣袤無垠的自由王國之中。小學低段的兒童處于想象力正豐沛的時期,一本制作精美的圖畫書、從封面始、至書名頁、蝴蝶頁、內文、封底,圖畫中的任何表現都是經過了精心設計,蘊藏著豐富信息。
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時,指導孩子抓住圖畫中事物的造型、視角、顏色、明度、彩度、細節(jié)等方面,調動全感官,打通感官通道充分談感受,激活想象力。就像在讀無字書《夏天的風》時,如何把無字書讀得生趣、通透?除了通過領著孩子用眼睛搜羅圖中出現的每個事物,還需要關注畫面的顏色、明度。如果不感受其明艷的色彩(草地、天空、男孩女孩衣服的顏色),怎么去領會圖畫中呈現的強烈生機?如果不引導孩子閉上眼,愜意躺在草地上、感受陽光溫暖的照拂,打開耳朵,聽圖畫中的“云朵”講故事,怎能保證無字書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筆者深知,領著孩子走上自能閱讀的道路并非易事。但我堅信,在小學低段,只要持續(xù)不斷地用繪本滋養(yǎng),堅持借繪本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感知力、想象力,孩子的閱讀力一定會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待孩子嘗到了“閱讀”的甜頭,日后必能欣然自發(fā)地踏上自能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