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麗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藝術根植于千年陶都嫻熟的制陶技藝之上,經(jīng)過明清兩朝的文人苦心孤詣的文化輸入和紫砂藝人精益求精的探索改造,最終成器??v觀紫砂藝術的發(fā)展與進步,既可以窺探到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軌跡,也能看到文化藝術在神州大地上的美好前景和發(fā)展難題??梢哉f,一把簡單的紫砂壺,包含了半部文化發(fā)展史,它身上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也體現(xiàn)了人們的審美變化。
有人會疑問,紫砂壺就是以紫砂做成的茶壺,這個容易理解,那么紫砂藝術又是指什么呢?其實藝術歸根結底是更深層次的東西,深受文化的影響和作用,體現(xiàn)在紫砂藝術上的就是除了日用功能、陳設審美、把玩品味之外,紫砂藝人還通過陶刻、彩繪、雕塑等裝飾手段,來表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情感塊壘等。如果說造型構成了紫砂壺的骨肉,那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則構成了紫砂壺的血脈筋絡,展示了紫砂壺的氣質內(nèi)涵等內(nèi)在的東西。
紫砂壺其實是動靜結合的產(chǎn)物。紫砂藝人常常久坐泥凳前,是為一靜,手中砂泥卻在悄悄塑形,從壺身到壺嘴,一點點完善,是為一動。一動一靜之中,作品于時間流轉中汲取自然之靈氣,人的思想感情,從而有了器之形,器之靈。都說紫砂壺是靜止的工藝品,但往往靜中取動,呈現(xiàn)出最生動的藝術,一點一線,一面一體之間氣韻貫通,虛實相照,而能自然生動。
作品《葵雪華》是借鑒傳統(tǒng)壺型“雪華壺”之精華,然后將筋紋器的特色融入方器之中,使得作品化方為圓,展示線條的柔和之美?!把┤A壺”是顧景舟大師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創(chuàng)作的,名字取自“瑞雪兆豐年”,造型汲取了雪花的六角形。“瑞雪兆豐年”是一句流傳比較廣的農(nóng)諺,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jù),一場大雪就像給莊稼蓋了一條棉被,起到了保溫的作用。而且莊稼被冬雪蓋住,也不易引來蟲害。因此作品《葵雪華》有著祥瑞之意,寓意美好。
《葵雪華》根據(jù)傳統(tǒng)器型雪華壺演變而來,有著美好的寓意和情感在其中,作品的形神氣態(tài)均與雪華壺十分相近,可以充分展示紫砂陶器的魅力,再加上朱泥的渲染更是顯雍容華麗。朱泥是紫砂泥中的精品,量少而彌足珍貴。相較于紫泥的穩(wěn)重,朱泥的泥性就比較嬌嫩,需要小心對待,這就為制作與燒成增加了難度。但是朱泥壺的效果也是顯著的,那就是色澤漂亮,惹眼。紅亮潤澤的紫砂顏色充分展現(xiàn)了砂泥的色澤與質感,讓人愛不釋手,陶醉其中。這款作品見方也見圓,是少有的將方器、圓器、筋紋器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傳統(tǒng)的雪華壺是六方造型,這款作品的壺身以十二瓣葵花紋構成,筋紋凹凸有致,寓圓求方,口蓋吻合,達到了天衣無縫。壺嘴為圓形,三彎設計,出水流暢;壺把為四方菱形,有棱有角,清晰明快;壺底微微向里收縮,與壺頸相互輝映;壺鈕是壺身的縮小版,精致又美觀,見微知著,又見工見藝。整個《葵雪華》作品的做工十分精細雅致,方雅中有著筋紋的嚴謹,嚴謹中又略顯生動,不禁讓人想起漫天飛舞的潔白雪花,美麗動人。沉浸在這樣一把優(yōu)美的作品之中,想起前塵往事,浮現(xiàn)于腦海中的卻是:多少往事在現(xiàn)實的風雪中湮滅。
《葵雪華》的氣韻,易于秀雅而難于雄渾,因為茶壺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其泡的茶水卻是流動的,動在靜中顯,更能讓人感受到那流動的氣韻。更何況筋紋器的特點就是筋紋線的變化與流動,在線條的轉折流動之間作品也就顯得更生動自然了。用《葵雪華》泡上一壺茶,一杯茶入口,頓覺渾身舒暢,這就是茶文化的魅力,也是紫砂壺的品茗樂趣。
說到樂趣很多人會覺太縹緲,但是其功用卻是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人們常說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茶壺之功用就體現(xiàn)在這“身心”二字之上。首先“身”,人們一段時間不攝入水分,就會有“渴”、“乏”等不適感,長期這樣身心就會失去平衡。茶的功效就是這時顯現(xiàn)出來的,茶壺則是將茶的好處進行放大,不僅解渴,還能生津。再說“心”,茶壺不僅具有沖泡飲用的作用,還能欣賞把玩。自古人們就不斷追求美麗的事物,對美都是沒有抵抗力的。如果使用的茶具造型優(yōu)美,裝飾精美,是可以達到愉悅身心的效用。兩者結合,自然是不渴也不乏了,反而渾身舒爽,相當放松。
紫砂壺延續(xù)著“用”與“賞”的功能,在持續(xù)創(chuàng)新地發(fā)展著。以《葵雪華》為例,顧景舟大師原創(chuàng),手藝人在此基礎上改良創(chuàng)新,壺藝正是在這樣良性的發(fā)展中壯大起來的。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紫砂隊伍中,這些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思維模式和接受的教育使他們的眼界更開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他們的創(chuàng)作為紫砂壺的發(fā)展帶來了強大的源動力?,F(xiàn)在紫砂壺走出了宜興,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傳播。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十分向往,在接觸之后更是深深陶醉。紫砂壺正是憑借著這樣的東方魅力征服國人,又征服外國友人的。
顧景舟大師在制作《雪華壺》時,是以輕飄飄的雪花來寄寓自己的心境,一把壺,讓人在繁華之中取一心靜之處。今日藝人制作《葵雪華》是以創(chuàng)新思路注入傳統(tǒng)壺型之中,讓紫砂壺的創(chuàng)新之路更加開闊平順。
上世紀的紫砂壺經(jīng)過文化大革命,在改革春風中百廢待興,那熊熊燃燒的前墅龍窯見證了它的崛起與興旺。四季更替下,前輩們都已經(jīng)故去,新興的陶藝工作者如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龍窯依舊燃燒,冬日雪花依舊飄零,但是紫砂壺已經(jīng)告別了寒冬,正隨著科技發(fā)展的前進腳步,在“啪啪”的聲音中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