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誠
藥盒上印有“局方”兩字,是指這個藥品的處方來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我國早在宋代就設立了“惠民局”,其職責就是管理民間醫(yī)藥,把民間中醫(yī)高手所進獻的秘方、驗方,收集起來編撰在一起,最早稱作《太醫(yī)局方》,后來藥局擬定制劑規(guī)范改作《和劑局方》,再后來藥局改成“太平惠民局”,《和劑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此書共載方788道,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有許多是中醫(yī)中藥的著名方劑,如卷一中的局方至寶丹、牛黃清心丸、麝香天麻丸、薄荷煎丸、乳香沒藥丸、活絡丹、川芎茶調(diào)散等。卷二中的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麻黃湯、大柴胡湯、五苓散、白虎湯、香薷丸、藿香正氣散等。卷三中的蘇合香丸、理中丸、四君子湯、平胃散、參苓白術散、木香分氣丸、肉豆蔻丸等。卷四中的消飲丸、玉液丸、大阿膠丸、款冬花散、二陳湯等。卷五中的治諸虛的菟絲子丸、金釵石斛丸、黃芪建中湯、麝香鹿茸丸、青娥丸、十全大補湯及治痼冷的附子理中丸、清心蓮子飲、獨活寄生湯、人參養(yǎng)榮湯、黑錫丹等。卷六中的涼膈散、抱龍丸、導赤散、三黃丸、紫雪丹等。卷七中的密蒙花散、羚羊角散、菊睛丸、撥云散、秘傳羊肝丸等。卷八中的神應丸、烏梅丸、牡蠣散、清心蓮子飲、槐角丸等。卷九中的吳茱萸湯、溫經(jīng)湯、逍遙散、四物湯、蒲黃散、暖宮丸等。并附入月安產(chǎn)圖等13幅產(chǎn)圖。卷十中的八珍丹、五?;镜ぁ⑹咕油?、進食丸、肥兒丸、磨積丸等。諸湯中記載了豆蔻湯、桂花湯等二十多種湯方。
這些處方記載了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制方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臨床方書,許多方劑至今仍廣泛用于臨床,是中藥炮制、制劑所遵循的藍本。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成方藥典,在全世界也是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
方劑的后面附指南總論3卷。卷上包括:議處方法、論合和法、論服餌法、論用藥法、論三品藥畏惡相反、論服藥食忌、論炮炙三品藥石類例。卷中包括:論中風證候、論瘴瘧證候、傷寒十勸。卷下包括:論諸氣證候、論痰飲咳嗽、論諸虛證候、論積熱證候、論瀉痢證候、論癰疽諸證、論婦人諸疾、論小兒諸疾等內(nèi)容。
該書所收載的方劑多為丸、散劑型,便于保存以備隨時取用,很受群眾歡迎,所以影響極大,甚至有“病者持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的高度評價。如果買到的中成藥,如標有“局方”字樣的,說明此種藥品雖有多個處方,但如果買的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的處方,為真正的傳統(tǒng)方劑。比如“牛黃清心丸”,方由牛黃、麝香、羚羊角、犀角(屬世界瀕危保護動物,禁止藥用,改為濃縮水牛角粉)、黃芩、苦杏仁、茯苓、朱砂、雄黃、冰片、人參、白蘞、桔梗、肉桂、川芎、蒲黃等二十余味中藥組成。方中牛黃善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羚羊角平肝陽息風,水牛角濃縮粉清心涼血,麝香、冰片開竅醒神,共為主藥;輔以黃芩、白蘞清熱解毒,雄黃助主藥豁痰解毒,柴胡疏肝解郁;麥門冬、白芍滋陰柔肝、阿膠滋養(yǎng)陰液以息內(nèi)風;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大棗、山藥、神曲、當歸、川芎等健脾胃補益氣血,肉桂、干姜振奮中陽、防風以疏散外風,朱砂鎮(zhèn)靜安神,杏仁、桔梗一降一升以開暢氣機,并可祛痰,再加消食導滯的神曲,并合健脾開胃的姜、棗,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全方配伍,有清心開竅、豁痰定驚、息風通絡、扶正安神之效,適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的高血壓、頭暈目眩、痰涎壅盛、神智混亂、言語不清及驚風抽搐、癲癇等癥。其處方、修制方法完全按“局方”要求,遵古配伍和炮制,質(zhì)量可靠,可放心服用。
還有一種“牛黃清心丸”前面加有“萬氏”字樣,這種藥就不是來自“局方”,而來源自明代萬全的《痘疹世醫(yī)心法》一書,因此被冠以“萬氏”之名,其方由牛黃、朱砂、黃芩、梔子、郁金、黃連共6味中藥組成,屬清熱劑中清肝臟熱的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開竅安神的功效,是為熱厥、驚風、中風陽閉等輕癥所設,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故在服用時,要在??浦嗅t(yī)的指導下,辨明病證,規(guī)范的使用。
長期實踐證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許多方劑都是確有實效的,所以,至今仍為臨床醫(yī)學家所常用。但不否認,該書也確實收錄了一些藥味繁雜的方劑,對療效的論述也有過于夸張的缺點,加之用藥存在有偏于溫燥的傾向,因此,用藥若不詳辨疾病之證候,一味生搬硬套,則流弊難免。元代醫(yī)學家朱丹溪曾撰《局方發(fā)揮》一文,對“局方”的缺點給予批評。因此也應辯證看待一些方劑,使之能更好地為保障人們的健康、祛病療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