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敏
(常州市高級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常州 213000)
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審美教育,有助于樹立學生良好的審美觀,提升學生美學鑒賞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個性成長,開發(fā)學生各個方面的潛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本文針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構建展開具體分析和探究,以期促進教師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關于審美構建的知識,引導學生提升審美能力,促進審美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全面高度統一。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學生應用電子元器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加強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自身運用工程計算方面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職業(yè)修養(yǎng)、素質能力、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授課形象等也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必須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突出該專業(yè)課程獨有的教學特點與風格,提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個性化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課體會到電子技術知識的精髓和魅力,充分高效地掌握電子技術學科的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當下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因為受到理論課程的限制和約束,課程內容相對老舊,實驗課程的內容安排比較松散,缺乏系統性。所以,教師應當全面利用最新的技術信息,對于實驗內容中比較陳舊且純屬驗證的東西進行適當的調整、合并或者刪除,同時添加有關最新的現代電子技術實驗相關的知識內容,同時要注意深入挖掘電子技術課程教材中的審美元素,構建該課程教學獨特的審美特點,運用富有趣味性的講授方式和技巧為學生授課,幫助學生深刻領略電子技術發(fā)展的歷程,體會到該課程的獨特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拉近師生間的關系,提升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吸引力[1]。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有難度,學生在學習理解有關知識內容時比較抽象枯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并豐富課程教學的藝術性與科學性,提升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營造輕松歡愉的教學氣氛。構建和諧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情境,有助于將教學的過程中轉變?yōu)橐龑W生欣賞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而且充分實現其內在邏輯美和外在形式美的和諧統一,融合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和諧統一,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和諧統一。打造富有情感的課堂教學計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幫助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通過審美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求知,構建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和諧美。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既要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要提升其綜合性工程實踐的能力,還可以通過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融合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特點,合理調節(jié)教學進度,深入構建課程教學的和諧美。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審美構建還體現在操作方面,也就是操作美,具體包括操作技能的系統美以及操作的姿勢美。電子技術的操作技能主要由接觸感知、操作魔方、協調完善、熟練掌握這四個階段構成,接觸感知也就是以教師的示范和講解為引導,幫助學生清晰技能方面訓練的目標和作用,從而清楚地建立起個人對于電子技術操作技能的直觀印象。這種印象也直接體現出審美情感的構建。所謂操作魔方,就是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引導,結合正確規(guī)范化的程序以及動作技能要求來參與電子技術實操的學習活動,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一種成就感。而協調完善就是將全面掌握的各種操作動作完整連接起來形成整體的一套操作方法。這種完整全套的操作技能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理想到現實的變化過程中,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和快樂。而在這個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自信又會激勵學生繼續(xù)積極地追求和探索。熟練掌握就是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運用到熟練的成熟度,充分掌握其運用方法分析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用這種方式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在審美建構中的追求。正確的操作姿勢對于工藝質量情況有直接的影響,同時也關系著美的創(chuàng)造。操作姿勢必須要保障完美和和諧,不斷提升形式方面的美感。
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操作示范,讓學生通過演示體驗操作的美感,品味教學中的獨特的風格美;電子儀表與工具等設備的科學放置,使用儀器時的操作手勢和演示動作,教師必須要保證能夠做到規(guī)范化、標準化,保障操作手勢的精準快捷,安全有效,幫助學生真切地體會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美感。在連接電路時,通過簡練清晰的導線應用示范,為學生展示流暢美的感覺。
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種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以及新型器件的出現都會影響到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結合課程教材本身以外,還要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補充,深入探索并開拓新的設計,同時設計更為豐富且科學先進、美觀的教學方案。教師在進行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時也要全面針對過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設計,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塑造,在設計教學內容方面,要考慮到圖形的美感,對稱美、邏輯美以及遷移美。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充分收獲美的體驗,提升自身對于美的鑒別和意識[2]。
例如,電子技術課程中關于藕合兩級放大器的實驗教學中,因為應用道德器材工具非常多,容易導致學生在初次接觸電子技術知識時感到手忙腳亂。然而,通過教師為學生科學講解并分析電子線路的邏輯知識,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二級放大所用的器件是對一級放大的重復,電子線路則是一二級放大電路的具體對稱,以這樣對稱的圖形美來降低學生手忙腳亂的慌亂感。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圖形美和對稱美,讓學生在體驗享受美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索和體驗,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美感和體驗,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實驗目標。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所展示出的完美邏輯,使得這門課有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電子技術數字化開辟了全新的天地。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依賴于精彩的邏輯思維方法,邏輯又為生活創(chuàng)造更多樣化、趣味化的電子產品,對于原本比較枯燥的電子技術而言,這又是對電子技術的進一步豐富,使其更加生動活潑,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習會發(fā)展邏輯美的應用,在產品設計應用中展現出來的豐富樂趣,同時也能夠充分體會到邏輯思維所產生的認知探索的趣味性,感受因為邏輯美而帶來的歡樂,內心激發(fā)其對于美的審視,同時深切體會到各種新器件以及技術應用之前,是通過人們認真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演變而來,充分調動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治學的嚴謹性認知,也極大地激發(fā)出他們對于追去探索的熱情和興趣。教師通過審美教育的潛移默化引導,幫助學生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了解審美的構建,提升學生對于美的體驗和認知,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創(chuàng)造美、表現美,收獲更多實際技能。
總而言之,審美教育旨在提升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表現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科學的審美觀。教師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關于審美的構建教育,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對于電子技術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