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豆玉
(新疆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到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可見黨和國家對文化自信高度重視,彰顯了黨和國家?guī)ьI全國人民堅定民族自信心,增強人民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力量。
要對文化自信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就需將文化與自信拆開來看。自信包括以下兩點:一是“強調個體在從事某種活動時的信心”,是對從事某項實踐活動及實現目標的信心,實踐主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此項活動的信心,這種信心是一種能戰(zhàn)勝困難、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二是“以能力為標志的個體關于自身的積極肯定的基本觀念”,是對自身實現目標能力的確信,實踐主體認為自己具備完成此項任務的能力??梢钥闯觯判暮湍芰餐瑯嫵闪俗孕?,信心是基礎,能力是關鍵。要想自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有絕對的信心對自身認可,其次是自身具備良好的完成任務的能力,雙管齊下,從而達到自信。而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特定群體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總和。文化最為核心的是價值觀,是滲透人們思想深處的價值觀念。
雖然目前關于文化自信沒有較為統一的界定,存在較多說法,但筆者認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發(fā)自內心的高度認同和確認,以及對歷史傳統的認可和肯定,并對未來發(fā)展的堅定信念,并在此過程中身體力行踐行的積極態(tài)度。文化自信的內涵,首先表現為人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是一種信念。而這種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其次,文化自信還體現為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這種積極的狀態(tài)體現在行為上,是對待自身文化保持認同感,并繼承和發(fā)揚的積極狀態(tài)。同時對于其他文化要做到揚棄,相互交流學習,將有益成分為我所用。
堅定文化自信,是對五千年歷史文明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對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產生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可,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堅守和實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基礎,革命文化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核心,三者相輔相成,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在一個國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經過慢慢的演變及傳承,總結而成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是民族精神的凝練表達。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大眾的集體智慧,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中華文化的軟實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表現在物質文化、倫理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物質文化包括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明和建筑等內容。鐵犁牛耕、南方水田的開發(fā),都江堰、坎兒井等農田水利的興修等,都不斷促進農業(yè)的大力發(fā)展;青銅鑄造、冶鐵鑄造、瓷器的發(fā)明、精美的絲綢等,讓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異彩紛呈;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的發(fā)明使中國文明享譽世界;雄偉的萬里長城、趙州橋和盧溝橋、故宮等建筑工程是完美見證。倫理文化有仁、義、禮、智、信這五種道德規(guī)范。仁是“五?!敝祝腥蕫壑?;義有道德、道義之意,義和道德有關;禮既是禮樂文明亦是禮節(jié)儀式;智是指能認識自我、辨別是非,同時能對福禍安危有認識和辨別能力;信不僅指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指做人要誠信。民俗文化有節(jié)日習俗、飲食文化、服裝服飾等方面。有莊重又熱鬧的春節(jié)、溫馨浪漫的元宵節(jié)、寄托哀思的清明節(jié),同時也有七夕節(jié)、端午節(jié)等節(jié)日;歷久彌香的酒文化和茶文化;日漸流行的漢服、艷麗的少數民族服飾、風姿綽約的旗袍,這些都是民俗文化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各國優(yōu)秀成果,逐漸積累形成的先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和精神支柱。自信來自于對歷史的深刻認識,革命文化是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將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運用先進文化思想,同西方列強和國內反動勢力作斗爭,最終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富有中國革命特色的先進文化,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具有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愛國人士,林覺民、秋瑾、夏明翰等先烈,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奉獻自己的一切,舍棄個人和小家庭的利益。永不屈服、前赴后繼、對黨忠誠、心懷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鮮活印證。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和有文化的社會公民為目標,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反映了當代先進生產力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40余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解放思想,腳踏實地,勇于創(chuàng)新,農村最初的家庭聯產承包制、現在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極大激發(fā)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走上國際舞臺,自主倡議建設“一帶一路”擴大了國際影響力。精準脫貧、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深化改革等措施,不斷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同時向世界樹立了良好的大國形象。干部楷模焦裕祿、扶貧干部黃文秀、心懷家國的黃大年、淡泊名利的張富清等等,都是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時代楷模,是人民先進的代表。從奧運精神、航天精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的豐富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逐步引領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相繼完成了在革命、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時期的任務和挑戰(zhàn)。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發(fā)展方向。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對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文化自信置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中形成“四個自信”。新時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必須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確保文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蝕。
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對于堅持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練,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形式,所以說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更好地展現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的有效展現方式和傳播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把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內容用簡單明了的方式提煉出來,作為人們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和指導。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準則,自覺抵制不良文化,提高是非判斷能力,自覺傳播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先進文化,使人民大眾有正確的文化引導方向,增加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心。另外,在文化發(fā)展過程中,要尊重差異,積極學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為自己所用。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獨特性,要樹立文化自信,要在辯證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chuàng)新包括兩個過程:首先是正確地科學地分析總結前人的文化成果,剔除糟粕,取其精華;其次是在繼承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文化活力。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繼承,繼承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新,兩者相輔相成,互為統一。在繼承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文化內容。例如,近幾年上映的《戰(zhàn)狼2》《紅海行動》等愛國題材的影片,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jié)目以新穎的形式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而受到大眾的喜愛。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符合人民群眾需要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出中華文化源源不斷的活力和感染力。
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必須樹立文化自信,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需要每一位青年的努力和支持。首先需要扎實的知識積累。要積極主動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深刻全面學習和把握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學好歷史、尊重歷史,為我所用。加強對經典著作和經典文獻的研讀,儲備理論知識。其次要加強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客觀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借鑒有益成分抵制糟粕內容。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在文化的交流和借鑒過程中保持理性的選擇和批判態(tài)度。最后要積極踐行,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青年自身要注重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認真努力學習,堅定文化自信,以實現“中國夢”為人生航向,做文化自信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弘揚中華文化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微信、QQ群、微博等成為新聞輿論傳播的有力載體,提供了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平臺;學習強國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頭作用。我們要合理利用這類平臺,擴大中華文化傳播的范圍,拉近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距離,獲得大眾的認同感。另外,建立網絡信息管理制度,強化網絡輿論治理,大力打擊和嚴懲破壞網絡環(huán)境之人,用法律手段凈化網絡空間。把握好時效性、適度性,積極采納網民的合理化建議,提高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為弘揚中華文化營造良好的網絡新媒體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