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小琦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職業(yè)中專學校,福建 福州 350015)
在中職教育體系中,數學屬于基礎課程。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數學課堂氛圍相對來說較沉悶,缺乏活力,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數學知識實際上和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诖耍趯嶋H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模式。情境模式,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結合學生年齡、專業(yè)、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全面、立體、真實的數學情境,并通過動態(tài)化的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獲得良好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和學習體驗,從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中職數學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情境,可以突出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從學習數學知識轉變成為解決生活問題[1]。這一教學模式,在生活化情境中,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共鳴,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中職學生在數學方面往往基礎薄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變革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顯得尤為重要。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形象與生動,將抽象和復雜的數學知識以淺顯、貼合生活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去思考問題,讓知識點變得具象,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數學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我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活躍了課堂氛圍,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學生在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時,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促進了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靈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顯示,學習內容和生活經驗越接近,學生的接受程度會越高[2]。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生活現象進行捕捉,對學科知識和生活實際的關聯(lián)進行挖掘。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認知特點、心理特點等,把數學問題轉變成為實際生活問題,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構建教學情景,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
例如,在講解“集合”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以班級為例,一個班級就相當于一個集合,班級中的每個學生就是集合中的元素。再如,在講解“補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不同小組學生作為元素組成集合,相當于全集,組合中男學生是子集,該組女生組成的集合就是男學生的補集。通過這樣生活化教學情景,不僅易于學生理解,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還可以有效提升課堂互動性,保證教學效果。
在以往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趣,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基于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經驗,引入故事,構建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3]。故事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提升課堂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學習到數學知識,掌握相關的常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時,該節(jié)課知識點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學生學習起來存在一些困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趣味性故事: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中陵寢有三角形圖案,是大小一樣的圓寶石鑲飾成的,有100層,誰可以計算出這個三角形圖案中有多少顆寶石?在故事問題情境中,不僅能夠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還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再如,教師可以引入趣味性故事:高斯神速求和。高斯在小學四年級時,教師布置了一道習題,從1到100自然數加起來,和是多少?高斯思索一會便得出答案是5050。講完故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誰知道高斯用了什么辦法計算出的答案?高斯利用了等差數列通項的什么性質計算的?是否可以利用高斯算法,對一般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進行解決?在該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探究欲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中職院校教師注重把課程和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收集信息、處理數據、數學建模等能力[4]。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頻、視頻、教學資源等為學生構建現場模擬情境,帶給學生良好的體驗,促使學生直觀的感受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y=sinx,x∈R和y=cosx,x∈R的圖像和性質時,若教師僅通過板書,或者是用黑板作圖,學生很難對圖象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進行觀察。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動態(tài)化演示函數圖像變化規(guī)律,且指引學生對教材中正弦、余弦函數概念形成的過程進行觀察,直觀、深入理解知識點,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再如,在講解含絕對值不等式解集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動態(tài)畫面,指引學生對絕對值幾何意義進行了解。在信息化情境下,學生可以感受數軸上實數x的點到原點的距離,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中職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在繼續(xù)學習、未來工作中運用數學知識與經驗發(fā)現問題的意識、利用數學思想和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構建實踐情境,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取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理論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講解的內容,構建實踐情境,指引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驗證知識的實踐可行性,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對學生未來學習和就業(yè)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講解“指數函數及其圖像與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計算機軟件,作出函數圖像。在該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指數函數圖像變化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觀察,從而發(fā)現底數變化,指數函數圖像也會發(fā)生變化的現象。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動手操作,制作指數函數圖像,以學生日常生活問題為切入點。如按復利計算利率的儲蓄,本金是A元,每期利率是R,設本金和是Y,存期是X,問:本利和Y隨存期X變化的函數式,若本金存入1000元,每期利率是2.25%,5年以后本利和為多少?通過實踐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游戲,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非常受學生歡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個性特點,設計合理的游戲情境,把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例如,在講解集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數字卡片,在課堂上分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貼在身上,且在地上畫圈表示集合,先指引學生根據黑板上的題目進行站位,如集合A={1,3,5,7,9},B={1,2,3,4,5},要求貼著數字牌的學生分別站在A圈和B圈里。然后,教師可以給出運算指令,如A∪B,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根據運算指令,迅速進行重組,在該過程中需要注意集合元素無序性、互異性特點。在該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還可以促使學生在游戲中快速掌握集合運算知識和技巧,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學習欲望。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束縛,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個性特點、實際學習情況等,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下感受知識,靈活利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