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麥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2021-12-28 04:22:05劉惠娟
      農(nóng)村科學實驗 2021年10期
      關鍵詞:葉鞘多菌靈粉劑

      劉惠娟

      (山東省東明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山東 東明 274500)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種植面積占我國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2%左右,產(chǎn)量占糧食總產(chǎn)量的20%以上。小麥產(chǎn)量和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著種植者的收益,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計。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的病害嚴重影響了小麥的品質和產(chǎn)量。為了小麥的優(yōu)質高產(chǎn),對小麥生產(chǎn)上發(fā)生的最普遍的病害和預防方法總結如下:

      1.小麥赤霉病

      屬真菌病害,也是受氣候影響較重的病害。小麥揚花灌漿期遇陰雨天,多霧天病害發(fā)生較重。

      1.1 表現(xiàn)癥狀

      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最嚴重的是穗腐,陰雨或潮濕環(huán)境下,病穗產(chǎn)生粉紅色霉狀物,造成半截白穗或全穗干枯,籽粒呈紫紅色或白色,細小瘦秕,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chǎn)量和質量。

      1.2 防治防法 堅持預防為主,抽穗揚花期遇連陰天或多霧天氣或田間濕度大應立即施藥。揚花期忌大水漫灌,減少灌溉次數(shù)。

      1.2.1 選擇抗病品種;深耕滅茬。

      1.2.2 種子處理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g濕拌100kg種子,減少種子帶菌率。

      1.2.3 齊穗到5%揚花時開始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g或25%咪鮮胺乳油50-60g,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1.2.4 科學施藥采用高效植保機械如自主植保無人機等,用足藥量和水量,確保防治效果。藥后6小時內(nèi)遇雨要及時補噴。隔5─7天,再噴藥一次。

      2.小麥白粉病

      病原屬子囊菌亞門類真菌。春季氣溫回升快,濕度偏高時,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溫度15-200c,相對濕度大于70%時有利于病情發(fā)展。18-200c發(fā)展較快。低于1 00c或高于300c,病情發(fā)展受到抑制。

      2.1 表現(xiàn)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莖稈、葉鞘等,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逐漸向上蔓延。發(fā)病初期,葉片開始出現(xiàn)小白點,逐漸發(fā)展為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層粉狀霉層。中期呈灰白色,后期呈淺褐色。中下部葉片嚴重較上部葉片嚴重。

      2.2 防治方法 小麥拔節(jié)期陰雨天較多,或因澆水田間濕度大,小麥群體過大,都要提早預防。防治小麥白粉病宜早不宜晚。

      2.2.1 整地時深翻消毒,減少菌源。種植密度合理。

      2.2.2 選用抗病性品種。

      2.2.3 藥劑防治每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g,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ml,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3.小麥銹病

      真菌性病害,是一種氣傳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莖稈,使葉片失去光合作用,使麥粒瘦小。在病葉率達到0.5%,進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

      3.1 表現(xiàn)癥狀:分為條銹、葉銹、稈銹,識別口訣: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成個大紅斑。條銹的孢子堆與葉脈平行排列,呈長條狀,初期形成鮮黃色孢子堆,葉片、葉鞘、莖干都可發(fā)病。葉銹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葉片上雜亂無章地布滿了鮮黃色或紅褐色孢子堆。稈銹病主要發(fā)生在莖干部位,孢子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塊“大紅斑”。

      3.2 防治方法

      3.2.1 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植。

      3.2.2 藥劑拌種:15%三唑酮濕性粉劑70-100g拌麥種50kg,拌種時將藥液噴灑到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后燜種4—6小時。

      3.2.3 小麥拔節(jié)后,發(fā)現(xiàn)病株,應及時用藥防治: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50g,加入葉面肥,兌水均勻噴霧防治。使葉片快速恢復光合作用的功能。

      4.小麥紋枯病

      土傳病害。小麥各生育期都可受害,造成病苗,死苗,花稈,白穗,致使小麥大幅減產(chǎn)。

      4.1 表現(xiàn)癥狀:小麥播種后就會感染病菌。因冬季氣溫低,癥狀不明顯。2月底至3月上中旬小麥返青拔節(jié)期,莖基部的葉鞘上出現(xiàn)淺褐色或黃褐色的尖點狀病斑,隨病情的發(fā)展,病斑不斷擴大,顏色加深,病害向葉鞘內(nèi)側和莖稈上浸染。葉鞘和莖稈上產(chǎn)生云紋狀的病斑花紋。田間濕度大時,根部、莖稈、葉鞘內(nèi)側有白色絲狀菌絲體。

      4.2 防治方法:

      4.2.1 種植抗病品種。適期播種,降低播量。

      4.2.2 種子處理:2.5%咯菌腈懸浮劑100-200ml/100kg種子或16%戊唑醇.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00-500g/100kg,兌水拌種。藥劑拌種后,能起到防病的作用,但有藥效期。春季田間濕度大,病害容易發(fā)生。

      4.2.3 返青拔節(jié)期用藥效果好。藥液噴施在莖基部,利于吸收。5%井崗霉素水劑8g/667m2,1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50-60g/667m2或30%苯甲·環(huán)唑10g/667m2兌水噴霧。十天后再噴一次。

      5.小麥葉枯病

      小麥整個生育期都可危害,以抽穗灌漿期發(fā)生較重,直接影響小麥產(chǎn)量。低溫高濕的條件利于該病的發(fā)生流行;田間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冬小麥播種過早,有利于菌絲體在植株上侵染。

      5.1 危害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葉鞘、莖稈、穗部。一般先從下部葉片發(fā)病,逐漸向上蔓延。初發(fā)病葉上生長出卵圓形淡黃色或淡綠色小斑,病斑受葉脈限制,呈縱向發(fā)展,形成不規(guī)則黃白色或黃褐色大斑塊。多個病斑會使葉片變黃枯死。

      5.2 防治方法 小麥抽穗揚花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5.2.1 合理密植,推廣小麥精量播種。每667m26~8kg為宜。但實際播種量每667 m211~25kg。

      5.2.2 適當推遲播期。

      5.2.3 種子拌種:20%粉銹寧乳油0.15kg拌麥種100k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5kg兌水5kg拌麥種125kg,拌種后堆悶6小時。

      5.2.4 加強肥水管理。增加有機肥施用量,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控水,促進小麥健壯生長。

      5.2.5 抽穗前后,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5-30g兌水30k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間隔5-7天再補噴一次。

      6.小麥全蝕病

      危害最嚴重的土傳病害,也是一種比較難治理的小麥病害。病菌主要通過種子和病殘體上的菌絲侵染危害。主要危害小麥的根部和莖基部,初期不容易發(fā)現(xiàn),抽穗灌漿期,尤其是灌漿后期,麥田出現(xiàn)成簇、成片死,甚至大半塊麥田都干枯。輕者減產(chǎn)5~10%,嚴重的50%以上,甚至絕產(chǎn)。

      6.1 危害癥狀:最主要的癥狀是黑根。小麥全蝕病是典型的作物根部病害。在小麥生長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發(fā)病。在苗期,返青期,抽穗期都有癥狀。苗期,地上部分不明顯,但比正常麥苗矮,基部葉黃葉多,種子根和地中莖變成灰黑色。返青慢,黃葉多,分蘗少,根部黑色加重。拔節(jié)期在莖基部1~2節(jié)及葉鞘內(nèi)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灰黑色菌絲層。灌漿后期,輕病地塊,一簇一簇的干枯死亡,重病地塊,大片大片干枯,

      6.2 防治技術:

      6.2.1 優(yōu)選良種。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qū)調(diào)種,防止病害蔓延。發(fā)病田嚴禁留種。

      6.2.2 清茬深翻,合理施肥。小麥收獲后,及時把病殘體清理出田外,播種前深翻土壤25cm以上。適當晚播,避開適溫期病菌侵染。重病地實行輪作,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氮磷鉀肥,及銨態(tài)氮肥。

      6.2.3 土壤處理。對于發(fā)病區(qū),播種時每667m2用50%多菌靈粉劑1.5~2kg拌細土撒于田間。

      6.2.4 藥劑拌種:2.5%咯菌腈懸浮劑100~200ml/100kg種子;6%戊唑醇種衣劑30~60ml/100kg種子;36%苯甲·吡蟲啉(3%苯醚甲環(huán)唑+33%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藥種比1:200拌種,既可以有效控制全蝕病、紋枯病的發(fā)生,也可以防治苗期蚜蟲的危害。

      6.2.5 返青拔節(jié)期,可以用50%多菌靈150~200g兌水150kg噴淋灌根。

      6.2.6 揚花灌漿期“一噴三防”。50%多·酮100g+20%啶蟲脒20g+10%吡蟲啉30g+磷酸二氫鉀100g,防治全蝕病、赤霉病、銹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等。

      總之,對小麥的各種病害,應及早預防。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多重病蟲害齊發(fā)階段,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及葉面肥進行一噴多防,統(tǒng)防統(tǒng)治,促進農(nóng)藥減量控害,確保小麥的產(chǎn)量和質量安全。

      猜你喜歡
      葉鞘多菌靈粉劑
      基于玉米DH系分離群體葉鞘、花絲、花藥與穗軸顏色性狀的遺傳分析
      作物雜志(2023年3期)2023-08-07 01:04:08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蔬菜中多菌靈的不確定度評定
      豬缺鋅患皮炎咋治
      豬缺鋅性皮炎的診治
      啤酒中的“多菌靈”會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嗎?
      三氯異氰尿酸對香蕉葉鞘腐爛病的抑制效果
      植物保護(2016年1期)2016-09-14 06:14:52
      藏藥甘露調(diào)血粉劑和調(diào)氣粉劑對104 例高血壓病人臨床基礎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8
      多菌靈在酸化黑土中遷移性能的抑制
      鳳棲梧·植保員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西瓜及其種植土壤中多菌靈殘留的研究
      安平县| 铜山县| 石阡县| 建德市| 鄱阳县| 吉木乃县| 松阳县| 双城市| 额济纳旗| 旌德县| 迭部县| 积石山| 安康市| 泸溪县| 江孜县| 华安县| 隆化县| 蒙自县| 汉寿县| 麻城市| 山丹县| 云梦县| 电白县| 清水河县| 宁德市| 荣成市| 安图县| 襄汾县| 新昌县| 祁门县| 长海县| 平定县| 留坝县| 耒阳市| 巢湖市| 嘉黎县| 安达市| 黄大仙区| 连城县| 阳信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