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瑤
(南京傳媒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提及國產軍事紀錄片,要追溯到我國早期的新聞紀錄片。早期的新聞紀錄片大多是對革命與戰(zhàn)爭的記錄。特別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許多電影制片廠紛紛投身于抗戰(zhàn)紀錄片拍攝(如《淞滬抗戰(zhàn)紀實》《我們的南京》《延安和八路軍》等),為后人研究抗戰(zhàn)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中,我國軍事題材紀錄片雖穩(wěn)步發(fā)展,但存在重歷史事件而輕現(xiàn)實表達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歷史偉人戎馬一生的專題紀錄片以及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重要事件的相關作品占大多數(shù),而展現(xiàn)軍人風采的題材占少數(shù)。不過在此時期,軍事題材紀錄片作為一種媒介話語,承載著獨特的政治使命,其本質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它必然表達和確認其制作者的社會和政治態(tài),所以難免會有濃重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痕跡。因此,特別是在和平年代,以歷史事件或文獻為主要題材的軍事紀錄片通過對于歷史記憶的講述與再現(xiàn),不僅可以成為一種高效的宣傳教化手段,更有助于強化人民的國族認同。
1980年,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中國首個軍事題材紀錄片欄目《人民子弟兵》,開始向人民大眾呈現(xiàn)國家的國防與軍事水平,同時也轉變了重歷史輕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向,將鏡頭對準生活在軍營中的普通軍人,通過軍營生活的記錄來呈現(xiàn)個體人物的精神世界與內心情感。自此,我國的軍事紀錄片開始步入繁榮發(fā)展時期。1991年央視又創(chuàng)辦了《軍事天地》欄目,以普及軍事、國防知識,提高全民的國防意識為重要任務,攝制了一批普適性較強的高質量紀錄片,如《兵器趣談》《中國軍用飛機》《中國軍?!返取?/p>
如今,中央七套的軍事頻道憑借其資源整合優(yōu)勢,成為我國軍事題材紀錄片穩(wěn)定的播出渠道與平臺,特別是軍事紀實欄目《軍事紀實》,不僅聚焦我國經(jīng)典戰(zhàn)役、英雄人物,還有新時代我軍強軍、興軍的實踐故事。但是,當下的軍事題材紀錄片仍脫離不了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理念??v觀央視和省級衛(wèi)視的播出內容,當下軍事題材紀錄片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壯觀場面展現(xiàn)軍事力量的強大,宣傳軍隊工作;二是通過關注軍人與故事來呈現(xiàn)軍人精神。這就難免會存在敘事模式單一、內容同質化、政治宣教明顯等問題。久而久之,在大眾的認知中,軍事類紀錄片就是重大題材、宏觀場面,表達軍人艱苦訓練、無私奉獻,所塑造的軍人形象在普通大眾眼中是神圣、高達、無所不能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中國軍人的精氣神,但脫離了生活的軍人并非真實地呈現(xiàn)。
然而隨著新時代影像市場的商業(yè)化轉型,受眾與內容形成了新的聯(lián)結,二者互相影響與融合,軍事題材紀錄片也有了新時代的宣傳任務與重點,開始積極尋求主流價值形態(tài)與市場化運作的平衡,注重年輕化的表達,書寫了新時代的軍人形象與氣質。
2021年,央視網(wǎng)和騰訊視頻聯(lián)合出品的軍事類紀錄片《新兵請入列》,將目光聚焦到一群初來乍到的新兵身上,以青春的00后為主角,運用貼近生活的視角呈現(xiàn)了一個個真實的人物。該片立足于保家衛(wèi)國、無私奉獻的宏大命題,其創(chuàng)作理念卻突破了以往紀錄片中以時代背景、關鍵事跡、英雄人物為主線的故事模式。
《新兵請入列》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理念做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人物不再是成熟的軍人形象而是一群涉世未深的新兵;重點不再凸顯令人驚嘆的軍事成果,而是呈現(xiàn)過程中的辛酸與奮斗;主題更是從直接彰顯軍人精神到參差不齊的個體成長與轉變。此片為軍事題材紀錄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年輕化的表達方式。
“成長”母題作為影像價值文化的精神內涵,根植于各類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俺砷L”是中西方文學的核心敘事母題之一,莫迪凱·馬科斯(Mordecai Marcus)在她的《美國成長小說研究》一書中說:成長小說“一類把成長描述青少年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過程;另一類把成長闡釋為認識自我身份與價值、調整自我與社會關系的過程?!迸c成長相關的內容因其對故事或內心的歷時性書寫,極易與觀眾產生共情?!缎卤埲肓小窔v時半年,扎根現(xiàn)實軍營生活,記錄了不同身份的00后個體在新兵連中的成長與變化。180天后進入部隊的他們才算蛻變?yōu)橐幻嬲能娙?,這個充滿艱苦與絕望的過程會不斷刷新對自我身份的認知,也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
根據(jù)海德格爾提出的“此在”與“共在”問題,共在空間指的是個體和他人同時顯現(xiàn)的存在方式,與他人互動的經(jīng)歷常常會促使個體發(fā)現(xiàn)自我存在的本真意義。因而,人物的個體成長必然與“他者”發(fā)證關聯(lián),由此衍生為不同的成長故事,這成為此片整體的敘事線索。《新兵請入列》將徐夢浩、段潤芝、林俊龍、蔡灼瑜等幾位不同的人物、情節(jié)、場景等統(tǒng)一到人物成長過程的行為中,為觀眾架構出富有戲劇張力的故事線,進而迸發(fā)出感性層面的情感體驗。
片中的典型是一名北大哲學系的高才生——徐夢浩,剛入新兵連就被任命為新兵班長,故事剛開始就面臨了嚴峻的考驗與挑戰(zhàn)。同班新兵不服他的訓話,更不認同他的治理方式,“大家都是新兵,憑什么你指揮大家干活?”;因隊友不認同他分配工作的方式,在刷完工作上產生激烈爭吵;集體沒有團結意識,個別新兵囂張跋扈不服管理;比賽訓練拖班級后腿……一系列難題讓之前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徐夢浩茫然失措,在實踐為王的新兵連,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全無用武之地。徐夢浩選擇當兵的理由是鍛煉、改造自己,所以他并沒有因為各種困難而退縮,直面自己的挑戰(zhàn),在老兵的指引下,他從自身找原因,意識到自己行事方式存在問題,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生疏刻板的交流方式,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用真情實感打動隊友,借助野炊活動,主動融入集體活動,實現(xiàn)了和戰(zhàn)友的“破冰”,最終憑借人格魅力把集體擰成一股繩,打造出團結的鋼鐵班級。處于共在空間的徐夢浩通過與隊友、班長等他者的故事關聯(lián),將凝聚著個人與集體的身份認同內化為成長敘事的精神維度。
另外,《新兵請入列》的精神內核是將成長母題與家國情懷融合在一起。以年輕人的視角代入“保家衛(wèi)國”身份的轉變,啟發(fā)著當下年輕人對“躺平”與“喪”的思辨。紀錄片第一集開頭在新兵應征入伍時,關于“是否愿意上戰(zhàn)場”,會聽到幾個稍顯猶豫的回答;在進行新兵訓練時,也會看到幾個不想堅持,“自己真的不行”的身影;在被班長點名批評時,也會有幾個不在意不反思的臉龐。然而到第七集片尾,純真可愛的“新兵蛋子”通過充滿絕望的成長歷程,喊出了“誓死捍衛(wèi)祖國”的豪情壯志。他們在成長中面臨著和家人團聚與堅守職責的內心抉擇,形成了蛻變的高光時刻。
新兵,雖無法直接呈現(xiàn)成熟軍人的神圣、高大形象,但其成長敘事的平實筆觸與質樸的風格下,積蓄著軍人精神中進步與發(fā)奮的潛力,亦步亦趨的實現(xiàn)著“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現(xiàn)實理想。
成長與青春常以“伴生”關系構成主題?!缎卤埲肓小返闹鹘钦巧谛率兰o、長在新時代的00后新兵。00后是被“標簽化”的一代,“二次元”“網(wǎng)生代”“嬌生慣養(yǎng)”“不成熟”等構成了了大眾對他們的負面評價。近些年,隨著主流媒體“去標簽化”的報道轉向,00后的媒介形象得到重塑和再造,逐漸破除了受眾對其的固有認知和刻板印象,開始呈現(xiàn)積極正面的形象。如今的“00后”呈現(xiàn)出敢于拼搏、能吃苦、喜歡探索發(fā)明、開放新潮等形象特點。
軍營中的新兵,為大眾呈現(xiàn)了不一樣的00后。當他們穿上一身作訓服,這些少年身上就肩負了新的意義?!缎卤埲肓小分兴x取的具備多元性、代表性、戲劇性的00后個體,脫離了軍人身份的意義表述,呈現(xiàn)出與觀眾日常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具體時空中的具體人物的具體行為以及具體心理。比如陸軍新兵段潤芝,云南大學本科在校生,性格活潑且學習優(yōu)異,父母的掌中寶,在熄燈后的緊急集合中,反復的打包讓她徹徹底底的當了一回“學渣”。這位外表嬌弱的小姑娘,眼眶泛紅的一瞬就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內心,開始擔憂她是否能堅持下來,同時,她樂觀的心態(tài)又讓觀眾對她抱有無限的期待。當然,不負眾望,段潤芝成為一名駐藏戍邊的女兵,并在第一次高原三公里跑步比賽中奪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初來乍到的段潤芝身上毫無半點軍人氣質,正是這種性格反差不斷牽引著故事的敘事動力,讓觀眾見證了她的蛻變。由此可見,個體化的形象呈現(xiàn)更易于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從而吸引觀眾更加關注片中人物的性格變化與故事的發(fā)展走向。
我國著名紀錄片編導冷冶夫,主張紀錄片要保留生活的“毛邊畫面”,要捕捉一些看似偶然的、無意的、隨隨便便的生活片段和細節(jié)。此片打破鏡頭對準艱苦訓練、意志堅定的人物形象,聚焦到?jīng)]有特殊故事、固定情節(jié)的普通新兵:北大的耿直學霸徐夢浩;歷出生在海邊,曾是五星級酒店廚師的林俊龍;美術專業(yè)出身的蔡灼瑜。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新兵,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國國防建設與時俱進,注重后備力量的培養(yǎng)。
《新兵請入列》將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置于特殊的軍營環(huán)境之下,細致刻畫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與細膩情感,天真、調皮、成熟、直率等涵蓋了多元化的人物表現(xiàn),失敗后的堅持與不服輸同時也凸顯了00后的新面貌,樹立了時代榜樣,構建了新時代年輕人的身份認同。
如同片中解說詞所說:拒絕被“喪”主宰,與絕望過招后,學會逆風飛翔。這些新生代00后中的差異化個體,為軍事題材注入了青春的熱血,年輕一代保家衛(wèi)國的誓言同時也使成長這個母題的書寫富有感染力。
要想在媒介融合時代站穩(wěn)發(fā)展腳跟,紀錄片勢必要增強“趣味性”。趣味作為一個美學含義,指的是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自然的、主旨上的和主觀的情趣,這種“趣”指的是作品內在的情感價值,它是審美欣賞者所追求的高層次的情感體驗?!叭の缎浴迸c“娛樂性”不同,即使它也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功能,但更注重情感的投入與反饋。
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后,軍事題材紀錄片褪去了長久以來嚴肅正經(jīng)的講述風格,開始貼近大眾市場的親民性需求。從敘事風格上來說,《新兵請入列》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個體故事的講述勾畫出一幅雖艱苦卻也有輕松歡樂的軍營生活圖景,同時,多條故事線的交叉敘事也增強了觀眾的趣味體驗。
此片的趣味性還體現(xiàn)在恰到好處出現(xiàn)的風趣且富有詩意的旁白?!缎卤埲肓小反蚱屏擞烧傻哪行月曇魜頌檐娛骂}材配旁白的傳統(tǒng),邀請了央視記者王冰冰來配音。王冰冰甜美俏皮的聲音看似與大眾認知中剛正、英氣的軍人形象不搭,但在觀看過程中可以明顯感知,這種語氣豐富、情感細膩的旁白恰好襯托了可愛、純真、懵懂的新兵形象,刻畫出不同人物的細節(jié),如轉體左右不分、軍歌演唱跑調、班長把戰(zhàn)友指揮到“撞樹”等一系列訓練過程中的“笑點”,“母胎學霸”“劃水摸魚”“被現(xiàn)實摩擦”“伏地魔”等輕松幽默的旁白語言也凸顯了紀錄片的年輕化表達。
另外,充滿詩意的抒情語言,也強化了紀錄片的審美體驗。
跨過雪山大海,去往浩瀚蔚藍,三個月的新兵連長成一朵朵飽滿的蒲公英。風起時,他們各自去往風的彼岸;云靜處,他們努力成長扎根展蔓。新的戰(zhàn)場,攜夢遠行,不負光陰,是青年人對世界的回應。新的起點,等風來,不如,我們追風去。
這種詩意化的語言舒緩而平靜,不僅彌補了畫面表現(xiàn)的不足,還延長了情感體悟,深化了主題,給予了觀眾足夠的心理時間去感受新兵們成長的過程與收獲的喜悅。
“趣味”為軍事題材紀錄片這種嚴肅和說教的內容形式找到了一個走進大眾視野的好方法。在當下這個全民娛樂化的時代,影視行業(yè)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軍事題材紀錄片本就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在保證其主流意識形態(tài)不偏離,同時又能給大眾愉悅享受的基礎上,走親民、趣味的風格路線,并不是對過去的完全拋棄或否定,而是對新領域的創(chuàng)新性嘗試,為的是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跟隨觀眾的審美變化。
《新兵請入列》從“為什么想來當兵”“如果有戰(zhàn)爭,你上嗎”等一系列問題開篇,通過真實的新兵訓練生活的紀錄,圍繞成長的思想內核,將中國軍人的精神與年輕一代的信念理想相糅合,達成了新時代的主題書寫,探索了一條軍事題材紀錄片講故事、述情感的新體系。
2018年,播出于中國軍網(wǎng)的八集紀錄片《新兵》,同樣是以新兵為主要講述,圍繞初訓、不適、行進、磨礪、初心、血性、“雙實”和蛻變等八個關鍵詞,展現(xiàn)了訓練的艱苦與逐夢的過程,刻畫了中國軍人不畏艱苦、認真執(zhí)著、吃苦耐勞的寶貴精神品質。與《新兵請入列》相比,二者相似的講述對象,不同的敘事風格與傳播策略,前者并未引起過多的關注,后者卻開辟了軍事題材紀錄片的年輕化表達模式,為今后同類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創(chuàng)新思路。由此可見,新時代軍事題材紀錄片的傳播新突破要遵循三大要素: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與情感性。
時代性。內容上要聚焦青春一代的精神品質,彰顯軍人的生機與活力。傳播上要立足于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談紀錄片的生存、發(fā)展和未來。媒介融合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眾的收視習慣,視頻網(wǎng)站正在代替?zhèn)鹘y(tǒng)媒體,手機等小屏正逐步代替?zhèn)鹘y(tǒng)電視。因此,平臺互聯(lián)網(wǎng)化是此類紀錄片必將面臨的新變化,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
騰訊視頻平臺的《新兵請入列》,既區(qū)別于新媒體平臺的商業(yè)內容,又發(fā)揮了央視網(wǎng)獨有的軍事內容的資源優(yōu)勢。在播出期間利用碎片化的剪輯,以短視頻的方式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形成有效的傳播引導,引發(fā)了網(wǎng)絡上關于新兵故事的講述熱潮,提高了此類紀錄片的宣發(fā)效率,促進了更大范圍的影響,無形中擴大了“軍事”題材的受眾范圍,實現(xiàn)了硬性題材的“軟著陸”。
創(chuàng)新性。運用故事化的敘事策略創(chuàng)新敘事形式,滿足大眾的需求,或可借助新媒體技術,豐富畫面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容,增強大眾的沉浸式觀影體驗?!缎卤埲肓小冯m未運用新技術手段,但其講述的真實的人物故事展現(xiàn)了軍人成長過程中的內心世界,對于人物細節(jié)的刻畫比以往紀錄片中單純的表現(xiàn)軍隊訓練生活更富有戲劇張力。
情感性。軍事題材紀錄片說到底是講述軍營背景下的人物的故事,若想達成情感上的互通,必然要打破傳統(tǒng)的、非娛樂性的精英話語的建構,因為只有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平民話語才有助于讓大眾主動接受且認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無論是人物的內心情感還是作品的精神內核,如今的軍事題材紀錄片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各種政治要求,時代發(fā)展的不可逆為其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契機。舍棄歷史文獻而選擇現(xiàn)實關懷、拒絕嚴肅正統(tǒng)的話語體系進而轉向趣味性的審美體驗,新時代的軍事題材紀錄找到了一條新的突破路徑。
長久以來,軍事題材紀錄片一直被看作軍隊、國防的宣傳片,有不少學者建議應當從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視野思考現(xiàn)代軍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走進軍人的內心世界,思考軍人的社會價值。《新兵請入列》或許只是為軍事題材紀錄片的“軟著陸”打開了一扇窗,隨著市場化的改革與推進,各類宣傳色彩濃厚的傳統(tǒng)題材的紀錄片也會漸漸摒棄各自的精英話語體系,找到自己的破圈之法,以平等的視角記錄與講述真實的生活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