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永根
“江南雅廚”近年來一連開了多家精致餐廳,有的隱秘在大商場內(nèi),有的在山水腳邊,也有的在高樓深處里,而且一家比一家開得好,餐廳裝修格調(diào)高雅,湖石、書畫等點綴藝術(shù)感強,這些餐廳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地處“絕佳景處”,如:天平山腳下半庭嘉宴,漫存著天平山“高義園”范式大家氣息,餐廳包間向外看見山見樹,郁郁蔥蔥,空氣中總帶著山林新鮮氣息,凈化著心靈,美味與美景一統(tǒng)真能消解思鄉(xiāng)愁。
金雞湖畔蘭博基尼酒店半庭嘉宴,坐西朝東,迎面即是一汪湖水,波光粼粼,對岸聳立的,“國金大廈”像柱子一樣直插云端,身后的“東方之門”,高大無比,入夜燈光燦爛,五光十色,在此就餐真有人間天堂之感。
園區(qū)李公堤“江南雅廚”餐廳,處在湖邊橋堍,西式結(jié)構(gòu)小洋樓,卻處處洋溢著古典園林元素,漏窗、花木、擺件、曲折樓梯,窗外清風(fēng)湖水,包間陽臺上,金雞湖全景一覽無余,在此環(huán)境中就餐,總能使人心曠神怡。
⊙ 楠書房
當(dāng)下社會餐飲越做越精細(xì),除了對菜肴服務(wù)“深耕細(xì)作”外,已連結(jié)到對文化藝術(shù)品位的追求。創(chuàng)造出藝術(shù)環(huán)境舒適一流的餐廳,讓精致美食與美景加文化藝術(sh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雅廚”正沿著這一條路在不斷向前探索。那里蘇幫菜傳統(tǒng)中常有創(chuàng)新菜品,典雅,時新,又有顏值。在烹調(diào)中常用古法,更多活用當(dāng)下前沿料理模式,中菜西做,西菜中膳。創(chuàng)制了一批又一批時尚新蘇州菜,受到消費者熱捧,生意紅火,越做越大。不久前城南吳中喜來登酒店“江南雅廚”入駐開業(yè),星級酒店與社會餐飲一次完美結(jié)合,走出一條嶄新發(fā)展雙贏的路子。
我一直是“江南雅廚”忠實的消費者,然而我常去的“江南雅廚”,是在城南泰華七樓。我心怡這家餐廳是有原因的,因為那里交通便捷,有地下車庫,車停好有直達電梯到餐廳,就餐結(jié)束后總臺報上車號,停車免費省事快捷。不開車去,軌交可到達,樓底層電梯直達餐廳。當(dāng)下城市發(fā)展飛速,街上車多為患,堵車是常事,有時堵得慌,影響食欲。而去泰華七樓“江南雅廚”吃飯即“說走就走”,早到了還可在泰華商城里兜上一圈,了解商情,放松心態(tài)!
這家餐廳設(shè)在大樓七層靠沿窗一邊,走入餐廳,先過一條長廊,廊一邊掛著諸多菜肴、園林燈光圖片,另一邊陳設(shè)湖石、花木,還有一盞盞紅燦燦的地?zé)?,燈光烘托出古宅氣息,掛著竹席玻璃,從窗外隱隱看見就餐的人群。餐廳大門設(shè)立吧臺,招呼著前來就餐的人群,大堂內(nèi)一邊放著吃茶長桌,另一邊是散臺。幾間包廂分別用“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等園林名。墻上書畫,墨香飄蕩,落地小擺設(shè)古樸雅致。有意無意向你表明這是間有藝術(shù)感的餐廳。
我常來這家餐廳吃飯,內(nèi)中最讓我心動的包間名:“楠書房”。進門后右拐,夾著一條石板鋪成短道,走在上面似乎忘了這是七樓,倒像在老宅園林里。進門,門旁邊掛著“楠書房”牌號,內(nèi)裝修青灰色格調(diào),連臺布窗簾,都是一色青灰色,座位對面墻上大幅畫鏡,那是水鄉(xiāng)韻味。櫥窗內(nèi)一排陳列著開業(yè)時嘉賓的墨寶簽字,琴桌上放著蘇式紅木小擺件及一些原石件,另有一些可隨手翻閱的書報雜志。所有這些配上柔和燈光,處處透出江南淡雅清秀的蘇州味道。
雖然我是不信風(fēng)水的人,但是有人告訴我在這包間吃飯,氣息濃郁,整個大廳里的氣場都匯聚于此,旺財呀!端午前一天中午我又去了“楠書房”吃飯,同去還有多位外地美食家,說到近期這家餐廳,推出多道新品菜肴,特前來品嘗。有一碗最撩人的半鹵“五蝦面”,有朋友問何謂“五蝦”?我隨即介紹道:吳地入夏,始食蝦。吳語說:“汏”出蝦籽,“剝”出蝦腦,“拆”出蝦仁,“熬”出蝦油,“篤”出蝦鹵,謂之“五蝦”。以前三者為主料,后二品為調(diào)料,配以輔料與面條拌起,乃蘇幫菜傳統(tǒng)夏季經(jīng)典“五蝦面”也。
蘇州人吃食有雅意,不時不食,素心至胸,等候季節(jié),美食歸來,太湖蝦汛,籽蝦上市,以蝦入宴,口福之時,真乃一湖鮮饌無他意,吃出人間真滋味。
那日菜品,店家早已為我們準(zhǔn)備就緒。落座后即開始上菜,最先上桌四道冷盤各有特色,為兩葷兩素,蝦油蒜蓉紅蝦、蝦籽云林白鵝、豆沙蝦鹵山藥魚子醬及蝦腦椒泥貝絲白茄。那碟紅條蝦采用現(xiàn)代低溫烹制新技術(shù),口感潤婉輕柔,巧制生熗蝦條,似熟似生,在蝦油及蒜蓉調(diào)配下愈加鮮美。冷食中最為搶手當(dāng)為那盆蝦籽云林白鵝,此菜來自元代“倪云林飲食堂制”中的燒鵝,后被清代袁牧稱作“云林鵝”。今日重現(xiàn),又在原法上加以改良提升,采用太湖新鵝先蒸后鹵,使之鵝肉口嫩脂白,蝦籽覆蓋鵝肉上,至味醇香,真有碧水白浪鄉(xiāng)野間,紅掌清波一道鮮之感。冷盤中兩道素菜,采用山藥與白茄,都是最普通食材,山藥配上魚子醬,似乎提升了品位,在微甜微酸口感下總覺可口新奇,蝦腦配白茄,軟糯中有咬勁,又帶出鮮味。這些菜品在做法上一改過去呆板單一口味,又有視覺新意:雪白的山藥配以碧綠豆泥、烏黑的魚子醬,三色俱全;殷紅蝦腦配潔白的茄條,金黃貝絲,色澤艷麗。
前菜,魚子醬蟹肉色拉,那是一只熱炒前的菜,特別隆重推出單獨呈現(xiàn)給食客品嘗的。
此菜端莊華麗,似中菜又似西菜,其烹制手法出自米其林大廚之手,究其本質(zhì)實乃吳地經(jīng)典古菜“蟹胥”翻版之作。在姑蘇品吃蟹,講究按其部位分段來吃,此菜中只用現(xiàn)拆的“六月黃”,蟹胸肉加以酸瓜、小洋蔥、鮮榨青檸檬汁配以色拉醬,調(diào)制而成,口感微酸,略甜,果香味十足。舊時蘇州蟹譜上曾記有吳人曾用蟹肉斬細(xì),做成蟹醬,稱其為“蟹胥”,其味鮮至極,乃吳中珍品,現(xiàn)制成蟹肉色拉,與舊時“蟹胥”有異曲同工之感。此菜應(yīng)用當(dāng)下流行蝦籽結(jié)頂,口感層次豐富。真可稱為蘇州菜中新的傳奇。
我在這次吃食中,如像電視節(jié)目“導(dǎo)讀主持人”一樣,邊吃邊講著相關(guān)食材來源以及一些蘇州的飲食典故,同道食客中有外地來的朋友,有的聽了點頭示好,有的只顧“猛吃”,但氣氛倒也融洽。
⊙ 楠書房
接著上桌多道熱菜,食客們食指大動。每人一客的“拆骨釀?wù)酎S魚”鮮味至極,那塊黃魚身上撒上了米?!熬漆劇薄⒈叹G“蔥花”,還有晶瑩“豬油丁”。一位南方來的食客魚肉吃完,連湯汁一起喝完,說這是骨子里的鮮香,不能浪費哪怕一點一滴?!靶嘛L(fēng)鳳尾三蝦”那是熱炒中的重頭戲,我主動介紹道:蘇州大廚炒蝦仁總是得心應(yīng)手的,而鳳尾蝦處理略有講究。鮮蝦尾部且待留著,烹制時油溫要適當(dāng),蝦腦、蝦籽分別炒制,再會合在一起,裝入碧綠鮮荷葉里配著粉紅荷花的瓷盤,色澤艷麗。最為隱秘的莫過于吃“鳳尾蝦”時,蝦尾殼咬出后,留在舌尖上那一滴汁液,鮮得來。舊時老蘇州人吃此菜時總關(guān)照說:“嘗嘗味道,不好說懂吃的,味在其中?!蔽艺f完這話后,食客們留心吃著三蝦,其中鳳尾蝦尾部汁液都以嘗到為快,我身旁一食客說道:“百菜香鮮盡在雅廚里!”
“蝦籽桃膠牛肋排”又是一道時尚菜,此菜色澤靚麗。在自然光線里愈加多彩漂亮,那塊桃膠似乎凝結(jié)了桃花芬芳,殷紅的櫻桃用來點綴結(jié)頂。牛肋骨色澤棗紅,上面灑滿褐黃鮮蝦籽,吃上一口牛肉鮮香滿口。坐在我對面的老蘇州食客介紹道:舊時蘇州人是不食牛肉的?,F(xiàn)今國外牛肉進入市場多了一道吃食,剛才吃的是我近期吃到最為滿意的牛肉。
“五蝦面”上桌掀起高潮,那面條盛放在一只花瓷碗盆中,油潤鮮潔,色澤光亮,潔白蝦仁,鮮紅蝦腦,褐色蝦籽,金黃姜松,翠綠蔥油,又用蝦油、蝦鹵調(diào)配成鹵汁,面條用此鹵汁拌著連同澆頭一起吃。還配有一碗骨頭湯。如此時令、講究的面條呈現(xiàn)在各位食客面前,讓人拍案叫絕,都一掃而光!我起身說道:“這面現(xiàn)在吃正當(dāng)時。現(xiàn)時不吃,過季再等一年?!?/p>
一塊名叫“園林里的小方糕”吸引著一位北京來的食客,他不斷用手機拍照傳給北京朋友,稱贊方糕做得精細(xì),尤其方糕印面上有園林里“漏窗”“亭子”“小橋”等圖案,惹人喜歡。糕中玫瑰餡心甜糯米香,吃得他如癡如醉,定要回京時帶上一份,分享給北京朋友。
此桌菜肴沒有“重頭”大菜,最后只上了“煸炒時令雙蔬”及一盅“帶湯蒸菜”,大家都吃得心滿意足。我說道:“來蘇州吃食總是對應(yīng)著季節(jié),為‘不時不食’,菜點精細(xì)、雅致,你們可看看這些餐具,精巧素雅,與美饌匹配,與這間‘楠書房’色調(diào)一致,可見餐廳主人用心良苦??!”
在“楠書房”里吃飯,服務(wù)也是有口皆碑的。就拿上茶來說,我們一行多人來到餐廳門口,即有服務(wù)人員上前招呼,知道我們是“楠書房”的客人,即在前面帶路,一路上“請”字不斷。到達餐廳入座即問要什么茶水,我自作主張要了綠茶,不多久一壺沏好的“碧螺春”送到面前。服務(wù)人員手捧一只木盤,內(nèi)中盛放多只不同色彩的茶盅讓我們挑選,我挑選一只藍色瓷茶盅,隨后服務(wù)人員給我倒上一杯,那杯茶真吃得舒心。
“楠書房”那頓吃食,已過了多時,記憶卻常在心中。京城食客朋友來電談起這次相聚,難以忘懷“楠書房”里的美味佳肴,說還要再組團來蘇品吃,并一再要求仍舊在“楠書房”品吃,而且要我再次當(dāng)“導(dǎo)讀”講述江南文化蘇州菜。一位滬上美食者曾對我說“吃食”與“讀菜”都有一個消化過程,前者消化食物,后者消化文化,其共同點是汲取營養(yǎng)。一檔品吃能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都有收獲,真是美事!但在我看來,讀菜“楠書房”倒是讓這些蘇州菜肴佳點多了一點書卷氣,也讓更多人了解了蘇州菜與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