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建福
【摘要】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采用多樣化解決問題方式去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散。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多傾向多樣化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老師要注重就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解決問題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學生
小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就是數學,而且小學數學的學習是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是重中之重的教學內容。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更貼合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加深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進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科興趣,從而在增強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性的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并通過設置多元化、生活化、具體化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在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對計數單位“百”和"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個”和“十”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關系的回憶,讓學生通過對老師原來講的相關問題的相似點與不同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大膽的對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進行規(guī)律總結,即: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并對其解題方法進行總結,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握了新的知識,還增強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二、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如果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 ,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開發(fā)與鍛煉,就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局限甚至停滯不前。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他們所能夠掌握的知識內容和所感興趣的都是不同的,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準確把握,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因材施教進行教學。要讓不同的教學去引導不同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百分數》的學習,老師要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都在那里,讓學生對百分數的印象加深,比如,商場里的衣服打折促銷,這是常見的百分數。借此讓學生去思考學習,如果日后在面臨這些問題也會按照現在的方式去思考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增強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fā)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
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教學重點,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我先出示長方形框架并告訴學生長方形長3分米,寬2分米,請學生說出它的面積,然后教師捏住長方形框架的一組對角向外拉,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能說出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嗎?學生l回答:它的面積不變,還是6平方分米。學生2回答:它的面積變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師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這兩位學生的回答,給學生留一個懸念,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怎樣求得呢?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發(fā)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塞現成公式要好得多。
總而言之,數學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保障,對學生今后的長足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數學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知識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敏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4924B01C-FDD3-4A85-8A47-BFF265E0A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