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榕
(錦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堤壩是抵御洪水的人造構(gòu)筑物,這些構(gòu)筑物年久失修以及遭到洪水的多次浸蝕之后,抵御洪水的能力就將逐漸下降[1]。一旦面臨較大的洪水,可能會產(chǎn)生裂縫、滑塌甚至決口[2]。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處置,就會造成國家財產(chǎn)以及人民生命的嚴重威脅和損失[3]。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封堵決口技術,將損失減小到最低。目前在決口封堵方面主要有立堵法、平堵法以及混合堵法三大類封堵方法[4]。其中,針對中小型堤防決口的封堵方法主要是打樁進堵,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封堵施工難度,減少物料損失,但是施工的難度相對較大,不僅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也不利于封堵效率的提升[5]。因此,針對堤防中小型決口,提出一種物料損失小、效率高的封堵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方法采用的正四面體鋼架,使用的鋼管為建筑工地常用的腳手架鋼管,直徑為50 mm,長度為1.20 m,由6根同規(guī)格的鋼管通過螺栓連接成鏤空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螺栓的連接部位和鋼管端頭的距離為20 cm。鑒于正四面體鋼架本身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性,無論在水流中如何翻滾,仍舊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同時,由于鋼管密度較大,在入水之后可以迅速下沉,鋼管突出的20 cm部分可以憑借重力作用插入土層,進一步增加鋼架本身的穩(wěn)定性。在決口部位投入一定數(shù)量的鋼架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撐,然后再投入土石、草捆等輔助封堵物料,實現(xiàn)潰口的迅速封堵。在具體的決口封堵過程中,可以在堤防決口的軸線部位投入鋼架,形成兩排或三排支撐性骨架,然后再進行封堵物料的拋投,鋼架的材料為建筑工程用腳手架,運輸和現(xiàn)場組裝十分方便,同時其質(zhì)量和體積均相對較小,可以通過人工拋投的方式施工,可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堤防潰口的基本特征會顯著影響封堵方法的效果,換言之,不同的封堵方法均有其適應對象[6]。基于不同特征的堤防中小潰口,提出了三種正四面體鋼架潰口封堵方法。
由于手工拋投鋼架或其他封堵物料的距離一般約為3~4 m。因此直接封堵法適用于寬度在8 m 及以下,且水深和流速不大的潰口。具體的封堵方法為:在堤壩潰決口的兩岸堤頭上同時施工。首先沿著堤壩的中軸線向潰口中拋投2排或3排正四面體鋼架,并保證鋼架的間距和排距盡量小,以實現(xiàn)鋼架之間的相互交叉嵌入,提高支撐體的整體穩(wěn)定性。然后,在鋼架的上方拋投一定數(shù)量起壓重作用的小土石袋,在鋼架前拋投土石草捆,在水流基本被截斷之后,再在鋼架前后拋投土石袋,直至完全截斷水流[7]。之后需要在鋼架內(nèi)填充黏土閉氣,并和老堤防有機結(jié)合,解決漏水問題。該方法的施工如圖1。
圖1 直接封堵法施工方法示意
如果決口的寬度在8 m以上,將無法實現(xiàn)包括鋼架在內(nèi)的封堵物料的人工拋投。針對這一情況,在封堵過程中可以在右左岸進占3~4 m,構(gòu)建起新的堤頭,以達到減小決口寬度的目的。由于剩余的決口寬度需要滿足人工拋投需要,因此該方法主要適用于8~12 m寬度的決口封堵施工。在具體的施工作業(yè)過程中,首先按照上節(jié)的方法在右左岸拋投正四面體鋼架以及相應的土石料,實現(xiàn)長度為3~4 m的進占,并建立新的堤頭,然后再重復上節(jié)的方法,直到?jīng)Q口完全被封堵。該方法的進占施工如圖2。
圖2 堤頭進占施工方法示意
如果決口處水流流速過大或決口寬度超過12 m,上述兩種方法均失去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用纜繩輸送的方法進行決口封堵[8]。其基本思路是采用打樁系引導纜繩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單個鋼架的穩(wěn)定性,亦可以提升鋼架組合的整體穩(wěn)定性,同時也可以向人工拋投難以達到的中心區(qū)域輸送鋼架,大幅提升拋投距離。因此,該方法主要適用于流速較大、潰口較寬的堤防中小型決口。施工的具體方法為:首先在決口的兩側(cè)堤頭打固定樁,然后布置間隔1.0 m的三根引導纜繩,并將左岸的引導繩牢系在固定樁上,在右岸的引導繩上以三個為一組串鋼架,并滑入決口區(qū),在右半?yún)^(qū)鋼架串滿之后,緩慢松繩將鋼架沉入決口底部,然后在左岸重復上述操作,完成鋼架的布置,在鋼架布置完成之后,再拋投封堵物料。如果決口的寬度較窄,則直接拋投即可,如果決口的寬度較寬,則需要采用進占施工的方式進行拋投,在物料拋投完畢之后,在鋼架內(nèi)部填充黏土閉氣。該方法的施工如圖3。
圖3 纜繩輸送施工方法示意
針對不同特征的堤防決口提出的三種正四面體鋼架決口封堵方法,與傳統(tǒng)的決口封堵方法不同,正四面體決口封堵方法在小型堤防決口封堵過程中,可以有效解決施工工序復雜、以及對專業(yè)隊伍要求較高的問題。對方法本身進行深入分析,其主要特點如下:
該方法的主要優(yōu)勢有:施工方法相對簡單,不需要煩瑣、復雜的施工程序,比較容易掌握。因此,該方法對施工人員的要求較低,簡單講解培訓即可操作,便于推廣應用;所有的封堵物質(zhì)量相對較小,全部可以進行人工搬運和拋投,對施工機械的依賴度較低,特別適用于交通不便部位的決口封堵作業(yè);該方法對封堵物料的要求較低,特別是不需要大粒徑的石料,物料來源廣泛可靠。
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有:在利用正四面體鋼架進行決口封堵時,必須要形成完整的框架體系,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在決口的寬度較大時,需要進行進占施工縮短拋投距離,但是進占施工的距離也不可過長,如果決口的寬度遠大于 15 m時,即使采用纜繩輸送,在決口的中間部位布置鋼架也將十分困難,因此該方法并不適合較寬的潰口封堵作業(yè)。此外,該方法對鋼管等物資的依賴性較大,必須要有充足的備料。
2019年7月,受到強降雨的影響,遼寧省某小河流堤防出現(xiàn)決口險情,決口的形狀近似梯形,底寬和頂寬分別為5.5 m和8.1 m,水深2.4 m。采用上述封堵方法中的方法1進行封堵作業(yè)。在拋投兩排正四面體鋼架之后,現(xiàn)場觀察鋼架在水流沖擊作用下仍能夠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在向鋼架前拋投草捆之后,正四面體鋼架上游面出現(xiàn)明顯的雍水現(xiàn)象,通過鋼架的水流明顯紊亂,但是鋼架本身仍舊穩(wěn)定在水流之中。在進一步拋投土草混合袋之后,決口部位的宣泄水流基本被阻斷,正四面體鋼架的支撐腳完全楔入決口部位的土層之中,呈現(xiàn)出十分明顯的支撐作用,穩(wěn)定性良好。
在整個決口封堵施工過程中,無論是正四面體鋼架,還是土草袋或草捆,均采用的是人工拋投的方式,相關施工人員經(jīng)過短暫的技術講解培訓,即可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作業(yè)。從決口的封堵時間上來看,從向決口內(nèi)拋投正四面體鋼架算起,全部封堵作業(yè)歷時45 min,封堵十分迅速。
(1)針對不同寬度和流速的決口,提出了直接封堵法、堤頭進占法以及纜繩傳送法等三種具體的封堵方案,并對其適用條件以及具體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分析。
(2)通過現(xiàn)場試驗的方法,驗證了封堵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議在小型堤壩決口封堵作業(yè)中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