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駿
我住在翠竹山腳下,書房外是四季常青的翠竹山,窗外鳥鳴啁啾。我常翻閱一冊古籍,等待東方的第一縷晨曦。我也常等待月上中天,如水的月華灌滿書房,在月亮姥姥的輕撫里,枕一席書香,安然入睡。
我愛讀書,尤愛古典文學(xué),常沉醉于書香,不知不覺間,簡樸的書房也變得神奇。
我可以在書房里打開天眼,瀏覽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朝夕間就可以遍閱上下五千年的風(fēng)雨寒暑,興衰更替。
打開發(fā)黃的書頁,恍惚中,我可以傾聽戈壁灘的風(fēng)鳴沙吼、駝鈴聲聲,眺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風(fēng)光;也可以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里駕一葉蘭舟,穿過荷池藕林,穿過煙雨江南。
我可以站在岳陽樓上,晝看“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夜觀“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也可以立在黃鶴樓上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風(fēng)和景明;還可以坐在滕王閣上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可以踱步鸛雀樓,遠(yuǎn)望“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山高水長。
我可以在書房里打開心門,用心發(fā)現(xiàn)“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钡耐窦s,用心體會“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我可以在“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中看見杜甫的“喜”;在“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中看見岳飛的“怒”;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看見蘇軾的“悲”;在“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中看見孟郊的“歡”……
我可以在書房里睜開慧眼,在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中看見大愛無疆,悲天憫人。王陽明先生說,人的一生都要“致良知”且“知行合一”;范仲淹先生說,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先生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張載先生說,讀書人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覺悟和理想抱負(fù)。睜開慧眼,我可與古今圣賢交流對蕓蕓眾生的悲憫,溝通以天下為己任、舍我其誰的浩然之氣。
我愛古典文學(xué)。
教師點(diǎn)評
印證小作者對古典文學(xué)深切熱愛的,是通篇巧妙的引用。這篇文章把自己所有的思想與感悟都融入引用的詩文里,抓人眼球。小作者不僅徜徉在詩文的美景中,也體會到其中的情感,還領(lǐng)悟了更深層的家國情懷。引用看似天馬行空、信手拈來,實(shí)則層次分明、步步深入與升華。若不是讀成“書蟲”,恐怕難有這份深深的感悟。愿小作者把先賢的浩然之氣發(fā)揚(yáng)光大。(黃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