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鄧仕彬,劉濤,鄭常玲,汪秀妹,黃雅茹,陳雅芳
(莆田學院環(huán)境與生物工程學院,枇杷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與利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 莆田 351100)
橙子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柑橘類水果,其表皮顏色鮮艷,果肉和果汁占比高,味道清甜,營養(yǎng)豐富。橙子屬于不容易腐爛發(fā)霉的水果,保存期相對較長。橙子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維生素含量較高[1]。此外還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抗過敏、延緩衰老、滋潤養(yǎng)顏、補肝安神等重要生理功能,有益于人體健康[2-4]。番茄是一種常見的營養(yǎng)豐富的果蔬,外觀呈紅色,既可以生食、炊后食用,也可加工制成醬、汁或制成番茄罐頭保藏,是老幼皆宜的果蔬[5]。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含量較高[6],番茄紅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和清除自由基能力,還能發(fā)揮抗衰、抑癌等生理功能[7-8]。由于番茄不宜長時間貯存且不能長途運輸,采摘后應盡快利用,避免造成嚴重損失[9]。隨著消費多元化和營養(yǎng)健康果酒方面消費需求的增長,市面上單一品種的葡萄酒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10],因此以橙子和番茄作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能力且高營養(yǎng)價值的釀制復合果酒,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多元化食品的需要。
揮發(fā)性成分的種類、含量影響著果酒的感官品質[11]。傅里葉紅外光譜技術(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具有無損快速鑒定復雜體系官能團的特點。橙子和番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隨著發(fā)酵過程的進行,逐漸滲透到酒液中,使果酒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12]。本試驗以橙子、番茄為主要試材,通過改變果漿體積比、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種量4個條件,以優(yōu)化混合果酒的發(fā)酵工藝,在分析各因素對混合果酒的感官品質影響的基礎上,采用響應面(Box-Behnken)試驗優(yōu)化條件。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對優(yōu)化后的混合果酒的香氣成分進行分析,并對混合果酒的抗氧化性能進行分析,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技術測定果酒的特征官能團信息,豐富果酒的市場。
倫晚橙、番茄:市售;蔗糖:廈門古龍食品有限公司;葡萄酒、果酒專用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纖維素酶(100 000 U/g)、果膠酶(30 000 U/g):山東隆科特酶制劑有限公司;焦亞硫酸鈉(食品級):河南華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檸檬酸(食品級):福建緣菱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亞鐵、水楊酸、無水乙醇、過氧化氫、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鐵氰化鉀、三氯乙酸、三氯化鐵(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AR12CN型電子天平、STARTER 2100酸度計: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DK-S24恒溫水浴鍋: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PYX-300G-B恒溫培養(yǎng)箱:廣東科力韶關實驗儀器有限公司;PAL-1糖度計:廣州愛拓(ATAGO)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HW-80酒精濃度計:漳州市新奧光電儀器有限公司;UV-5500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V-1100D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MJWBL5431J攪拌機: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H1850醫(yī)用離心機: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日本島津公司;TENSORⅡ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德國布魯克科技有限公司。
1.3.1 混合果酒發(fā)酵操作要點
將橙子和番茄清洗干凈,切塊后在打漿機中打漿,橙子果漿[橙子∶水=1∶1(體積比)]與番茄果漿[番茄∶水=2∶1(體積比)]按照一定體積比混合,混合果漿加入一定量的焦亞硫酸鈉,80 mg/L果膠酶和80 mg/L的纖維素酶,攪拌溶解,放入50℃水浴鍋中酶解2 h,隨后以白砂糖調節(jié)混合果漿的初始糖度,以檸檬酸調節(jié)pH值至3.5。將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到30 mL糖液(糖度為5°Brix)中,在38℃下活化0.5 h。將酵母液加入至果漿完成酵母接種,密封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發(fā)酵。形成的混合果酒經過澄清、過濾后,將成品進行糖度、酒精度測定和感官評定。
1.3.2 單因素試驗
按照 1.3.1 的方法,研究果漿體積比(3∶1、2∶1、1∶1、1∶2、1∶3)、初始糖度(16、18、20、22、24、26 °Brix)、焦亞硫酸鈉添加量(10、30、50、70、90 mg/L)、酵母接種量(0.2、0.3、0.4、0.5、0.6 g/L) 和發(fā)酵時間(1、2、3、4、5、6、7、8、9 d)對混合果酒品質的影響。
1.3.3 響應面試驗
分析單因素試驗對混合果酒品質的影響,選擇初始糖度、焦亞硫酸鈉添加量、酵母接種量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得到混合果酒的最佳工藝。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響應面因素水平設計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testes design
1.3.4 混合果酒體外抗氧化活性測定
·OH清除率和Fe3+還原力的測定參考程宏楨等[12]的方法。
1.3.5 理化指標及感官評價方法
色度和透光率參考梁冬梅等[13]的方法;酒精度采用酒精度計測定;pH值采用酸度計測定;糖度采用糖度計測定;還原糖、干浸出物參照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試驗方法》進行測定;感官評價參照GB/T 15037—2006《葡萄酒》檢測。邀請接受過感官培訓的評定小組(10人),對混合果酒的色澤、透明度、香氣、滋味及典型性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得分取平均值,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分標準Table 2 Sensory rating criteria
1.3.6 香氣成分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參考馬德秀等[14]、高馨雨等[15]和賈愷等[16]的方法進行測定。
1.3.7 特征官能團測定
將酒液干燥后進行FTIR測定。
采用Excel 2019整合數據,Origin 8.5繪圖,Design Expert8.0.6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
2.1.1 果漿體積比對混合果酒感官評分的影響
將橙子和番茄的果漿分別按照 3∶1、2∶1、1∶1、1∶2、1∶3的體積比進行混合,添加果酒專用酵母進行發(fā)酵,發(fā)酵8 d后對混合果酒進行感官評價,感官評分見圖1。
圖1 不同果漿體積比制得的混合果酒的感官評分Fig.1 Sensory evaluation of mixed fruit win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ulp volume ratio
由圖1可知,橙子和番茄果漿體積比為1∶2時,發(fā)酵制得的混合果酒感官評分最高。在此條件下,混合果酒顏色呈淡橙色或淡紅色,有光澤且澄清,口感較柔和。番茄的香甜味較大程度地掩蓋了橙子的苦味。因此,后續(xù)優(yōu)化試驗選用果漿體積比1∶2釀造混合果酒。
2.1.2 發(fā)酵時間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
不同初始糖度下混合果酒糖度隨著時間的變化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初始糖度下糖度隨發(fā)酵時間的變化Fig.2 Change in sugar contents with fermentation time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sugar content
由圖2可知,隨著混合果酒發(fā)酵時間的延長,混合果酒的糖度逐漸降低,發(fā)酵6 d后,糖度呈穩(wěn)定趨勢。因此,后續(xù)優(yōu)化試驗選擇發(fā)酵時間為6 d。
2.1.3 初始糖度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
初始糖度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見圖3。
由圖3可知,初始糖度在16°Brix~24°Brix范圍內,酒精度隨初始糖度增加而上升。這是由于在此初始糖度范圍內,可利用營養(yǎng)物質多,酵母生長繁殖旺盛,生成酒精量就越多。初始糖度在24°Brix~26°Brix范圍內,酒精度變化很小。這是由于酒液中糖含量較高,發(fā)酵酒液滲透壓升高,酵母不能生長到理想的狀態(tài),影響了酒精的合成。由于果酒酒精度不必要求過高,而過高的糖度會影響混合果酒口感并且浪費材料,結合感官評分的結果,確定初始糖度為24°Brix為較優(yōu)條件。
圖3 初始糖度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Fig.3 Effect of initial sugar content on fermentation of fruit wine
2.1.4 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
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見圖4。
圖4 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ddition amount of sodium pyrosulfite on fermentation of fruit wine
由圖4可知,在試驗范圍內,焦亞硫酸鈉添加量為70 mg/L時,酒精度最大。混合果酒中添加焦亞硫酸鈉可降低微生物的生存率,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在10mg/L~70 mg/L時,酒液中其他雜菌難以存活而酵母菌可以生存,酒液中的白砂糖被酵母菌中的蔗糖酶水解為單糖,生成酒精和CO2,因此酒精度升高,糖度降低。當焦亞硫酸鈉添加量為90 mg/L時,焦亞硫酸鈉濃度過高抑制酵母菌的生長繁殖,酵母菌無法利用白砂糖轉化為酒精,因此酒精度低,糖度升高。結合感官評分,確定焦亞硫酸鈉添加量70 mg/L為較優(yōu)條件。
2.1.5 酵母接種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
酵母接種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見圖5。
圖5 酵母接種量對混合果酒發(fā)酵的影響Fig.5 Effect of inoculation amount of yeast on fermentation of fruit wine
由圖5可知,當酒液中酵母接種量為0.4 g/L時,酒精度最大,糖度最小。酵母接種量低于0.4 g/L時,酵母繁殖量低,混合果酒不能得到充分發(fā)酵,因此糖不能被酵母全部吸收轉化,從而酒精度低,糖度高。而酵母添加量較高時,添加量越高,酵母的生存競爭力越大,導致酵母存活率越低,最終糖度升高,酒精度降低。當酵母接種量為0.4 g/L時,酵母存活率高,且存活狀態(tài)旺盛,因此糖利用率較高,糖度較低而酒精度高,結合感官評分,確定酵母接種量0.4 g/L為較優(yōu)條件。
2.2.1 響應面試驗結果
優(yōu)化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響應面試驗設計方案及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Box-Behnke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根據Design Expert V8.0.6軟件的分析,得到A初始糖度、B焦亞硫酸鈉添加量、C酵母接種量對感官評分的回歸方程:感官評分=81.4+1.13A-2.75B+0.63C-0.5AB-1.25AC+0.5BC-5.58A2-4.83B2-2.57C2。
2.2.2 方差分析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of regression model
由表 4可知,該模型極顯著(P=0.000 2<0.01),失擬項不顯著(P=0.298 4>0.05),模型的選取具有合理性。決定系數R2=0.968 3,校正系數R2adj=0.927 6,表明此模型可以用于可靠分析混合果酒的發(fā)酵工藝。一次項初始糖度差異顯著(P<0.05),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差異極顯著(P<0.01),交互項表現不顯著(P>0.05),二次項 A2、B2、C2差異均為極顯著(P<0.01),表示本試驗的因素選擇合理。根據F值可判斷因素對響應值的影響程度,表4中一次項所對應的F值大小排序為B>A>C,表明焦亞硫酸鈉添加量影響力最強,酵母接種量影響最弱。
2.2.3 交互作用分析
根據3D響應圖中各因素的走勢可以推斷對響應值的作用大小。響應面曲面中,越平坦的曲面可判定為影響響應值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各因素對混合果酒感官評分影響的響應面圖見圖6。
由圖6可知,從曲面的傾斜度可以判斷,焦亞硫酸鈉添加量的曲面最陡峭,表明對感官評分的影響最大,初始糖度的曲面次之,酵母接種量的曲面最平緩,這與方差分析的結果一致[17]。
圖6 各因素對混合果酒感官評分影響的響應面Fig.6 Response surface graph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sensory score of mixed fruit wine
2.2.4 混合果酒最佳條件的驗證
通過軟件分析與優(yōu)化,最優(yōu)發(fā)酵參數為初始糖度24.21°Brix、焦亞硫酸鈉添加量 64.25 mg/L、酵母接種量0.41 g/L,該數據下混合果酒的感官評分為81.875 5分。為了使試驗操作更好地進行,修正后的參數值為初始糖度24.2°Brix、焦亞硫酸鈉添加量65 mg/L、酵母接種量0.41 g/L,進行3次平行,得出的混合果酒感官評分為83分,與預測的數值十分接近,表示該試驗結果可信度較高,也可以更好地預測混合果酒的發(fā)酵條件會如何影響感官評分。
2.3.1 混合果酒抗氧化活性分析
混合果酒·OH清除能力見圖7。
圖7 混合果酒·OH清除率Fig.7 The scacenging ability of·OH of mixed fruit wine
由圖7可知,混合果酒的·OH清除率較高,在樣品添加量范圍內變化幅度較小,VC的·OH清除率在添加量為0.3 mL~1.2 mL之間呈現上升趨勢,在添加量高于1.2 mL后,持續(xù)保持較高的清除率。在樣品添加量0.3 mL~1.2 mL時,混合果酒的清除率高于VC的清除率,當混合果酒的添加量為0.3 mL時,其·OH清除率已經達到98%。樣品添加量為1.2 mL~2.0 mL時,混合果酒和VC的清除率都保持較高狀態(tài),且VC的清除率略高于混合果酒的清除率[18]。
混合果酒對Fe3+還原力的影響見圖8。
圖8 混合果酒對Fe3+還原力的影響Fig.8 The effect of fruit wine on Fe3+reducing ability
由圖8可知,在樣品添加量范圍內,混合果酒及VC的Fe3+還原力均隨著樣品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最后趨于穩(wěn)定。由于番茄中存在的番茄紅素具有強力的抗氧化特性,且在工藝過程中添加了焦亞硫酸鈉(抗氧化劑),與 FeCl3發(fā)生反應可以使 K3[Fe(CN)6]的 Fe3+還原為Fe2+?;旌瞎圃谔砑恿繛?.25 mL~1.50 mL時,其Fe3+還原力小于VC的Fe3+還原力,當混合果酒添加量為1.75 mL~2.00 mL時,混合果酒的Fe3+還原力略高于 VC的 Fe3+還原力[19]。
2.3.2 指標分析
由最優(yōu)工藝進行3組平行驗證試驗,測定出混合果酒的酒精度 9.6%vol,pH3.5,糖度 7.6 °Brix,透光率73.1%,色度1.303,還原糖54.12 g/L,干浸出物28.4 g/L,感官評分81分。
2.3.3 香氣成分分析
混合果酒的主要香氣成分見表5。
表5 混合果酒的香氣成分Table 5 Aroma components of fruit wine
由表5可知,這些香氣成分主要有酯類、醇類、酸類等,其中峰面積占比>1%的香氣物質有異戊醇34.37%(蘋果白蘭地香氣)、硫酸二丁酯16.22%(花香香韻)、辛酸乙酯14.80%(白蘭地酒香味)、癸酸乙酯10.08%(果香、酒香、白蘭地香味)、苯乙基乙醇4.11%(玫瑰香味)、乙酸異戊酯3.64%(香蕉香氣)、甲酸正己酯2.49%(水果香味)、辛酸2.17%(水果香氣)、己酸乙酯1.65%(曲香、菠蘿香型香氣),占峰面積最高的成分為異戊醇34.37%??得鼷惖萚20]研究柑橘果酒香味物質中,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正己酸乙酯為果酒做出主要貢獻,與本試驗結果相近。超過800種的香氣成分蘊藏在果酒中[21-22],大多數酯類物質具有花果香味和酒香味,因此賦予了混合果酒的香氣。
2.3.4 特征官能團的測定結果
果酒的紅外特征光譜圖見圖9。
圖9 果酒的紅外光譜圖Fig.9 Infrared spectrum of fruit wine
由圖9可知,3 297 cm-1處的強寬吸收帶為O-H伸縮振動,對應酒中的羧基中的OH;2 917 cm-1為C-H 伸縮振動區(qū)(3 000 cm-1~2 700 cm-1);1 714 cm-1的吸收峰處于羰基C=O的伸縮振動區(qū)(1 900 cm-1~1 650 cm-1),可能對應的是混合果酒中的酯類物質;1 605 cm-1的吸收峰位于雙鍵伸縮振動區(qū)(1 690 cm-1~1 500 cm-1),可能對應的是混合果酒中含有苯環(huán)骨架的物質;1 222 cm-1和1 402 cm-1的吸收峰位于X-H面內彎曲振動及X-Y伸縮振動區(qū)(1475cm-1~1000cm-1),1 402 cm-1附近的吸收峰說明混合果酒中含脂肪族-α-氨基酸[23],1 222 cm-1的吸收峰對應的是酯類的=CO-C基團,對應混合果酒中的酯類物質;1 035 cm-1的強尖峰說明混合果酒中含有伯醇類物質;921 cm-1位于烯烴、芳烴的C-H面外振動區(qū)。
本文采用單因素、響應面試驗,擬定橙子番茄混合果酒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后工藝條件為橙子果漿(橙子∶水=1∶2)與番茄果漿(番茄∶水=1∶1)的體積比為 1∶2,初始糖度24.2°Brix,酵母接種量0.41 g/L,焦亞硫酸鈉添加量65 mg/L,感官評分為83分。在最優(yōu)條件下得到的混合果酒色澤呈淡紅色,果香與酒香味協(xié)調,酸甜適中,回味香甜?;旌瞎频摹H清除率可達到98%,Fe3+還原力隨著樣品的添加量增大而增大。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分析混合果酒的揮發(fā)性香氣物質,主要成分為異戊醇、硫酸二丁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旌瞎圃诩t外光譜圖中存在較明顯的特征峰,這些特征峰與混合果酒所含物質組分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