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侍崇艷
體育類專業(yè)大學生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學習難易度:認識、致因與對策*
張美玲1侍崇艷2
(1.南京體育學院 奧林匹克學院,2.南京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與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探討不同專業(yè)、年級、性別、文理科背景間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學習難度的認識及存在的差異,旨在尋求解決方案,為相關(guān)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jù)。運用問卷調(diào)查法、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對南京某高校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3個專業(yè)的學生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學習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文理科背景間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學習難度的認識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敖獭薄皩W”兩個主體要轉(zhuǎn)變觀念,謀求變革,同時學校加強軟硬件建設,提供資源和物質(zhì)保障,共同改變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學習困境。
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教學改革
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主要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營養(yǎng)學、運動處方等以自然科學體系為基本知識框架的課程體系[1]。該類課程呈現(xiàn)出專業(yè)化(專業(yè)術(shù)語多且相對抽象,甚至讀起來都非常拗口)、跨學科、理論及實操性較強等特點,使其變成了學生口中“最難啃的骨頭”。但是該類課程往往是體育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chǔ)或核心課程,對學生相關(guān)專業(yè)后續(xù)課程學習、專業(yè)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考研和就業(yè)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京某高校運動人體科學(下簡稱“人體”)、運動康復(下簡稱“康復”)、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下簡稱“社體”)3個專業(yè)學生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學習現(xiàn)狀及對策。
1.2.1問卷調(diào)查法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對南京某高校人體、康復和社體3個專業(yè)的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進行調(diào)查。共回收問卷440份,有效問卷433份,有效率98.41%。
1.2.2訪談法
依據(jù)研究目的,對南京某高校人體、康復和社體三個專業(yè)的部分學生和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部分教師進行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學習難度認識方面觀點、問題、原因等進行深層次訪談。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用Excel2010和Spss 23.0軟件對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探討不同變量間的關(guān)系及其存在的內(nèi)部規(guī)律,為論文撰寫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撐。
2.1.1不同專業(yè)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
分別對人體、康復和社體3個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有122名人體專業(yè)的學生參與了本課題調(diào)查,具體情況如表1。其中36.89%的學生認為《運動生理學》課程難度是最大的,其次是《運動解剖學》(24.59%),再次是《運動生物力學》(18.03%)??祻蛯I(yè)99名學生中,31.31%的學生認為《運動生物化學》最難,其次是《運動生理學》(25.25%),再次是《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物力學》,占比同為17.17%。社體專業(yè)212名學生中有76.42%的學生認為《運動生理學》是最難的,只有7.55%的學生認為《運動解剖學》最難??梢?,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運動認可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存在很大差異。經(jīng)深度訪談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該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因為不同專業(yè)的專業(yè)定位、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不同,專業(yè)課程設置和難易程度也不一樣,課程群和課程間銜接也不同,甚至在應用程度和要求方面也有所不同。
表1 不同專業(yè)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難易度認識(N=433)
課程運動人體科學(人數(shù)/%)運動康復(人數(shù)/%)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數(shù)/%) 運動解剖學30(24.59%)17(17.17%)16(7.55%) 運動生理學45(36.89%)25(25.25%)162(76.42%) 運動生物力學22(18.03%)17(17.17%)2(0.94%) 運動生物化學12(9.84%)31(31.31%)4(1.89%) 運動營養(yǎng)學0(0.00%)0(0.00%)2(0.94%) 運動處方2(1.64%)0(0.00%)2(0.94%) 體育心理學1(0.82%)0(0.00%)1(0.47%) 體育保健學0(0.00%)1(1.01%)1(0.47%) 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0(0.00%)1(1.01%)4(1.89%) 推拿學1(0.82%)1(1.01%)0(0.00%) 其他9(7.38%)6(6.06%)18(8.49%) 合計(人)12299212
2.1.2不同年級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
關(guān)于不同年級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88.41%的大一新生都認為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里最難的課程是《運動生理學》,7.32%的學生認為《運動解剖學》最難。大二學生認為《運動生理學》最難的占比38.52%,其次是《運動生物化學》(23.70%),再次是《運動生物力學》(14.07%)。大三學生仍然認為《運動生理學》最難(37.50%),其次是《運動解剖學》(22.92%)。而32.56%的大四學生認為《運動解剖學》最難,其次是《運動生理學》(19.77%),再次是《運動生物力學》(17.44%)。從年級角度來看,出現(xiàn)這樣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除了課程本身因素外,也和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所接觸的專業(yè)知識面和每個學期專業(yè)課程開設相關(guān),進行其他專業(yè)課程學習后,有了聯(lián)系、對比和鏈接后再反觀該類課程難度認知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
表2 不同年級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難易度認識(N=433)
課程大一(人數(shù)/%)大二(人數(shù)/%)大三(人數(shù)/%)大四(人數(shù)/%) 運動解剖學12(7.32%)12(8.89%)11(22.92%)28(32.56%) 運動生理學145(88.41%)52(38.52%)18(37.50%)17(19.77%) 運動生物力學2(1.22%)19(14.07%)5(10.42%)15(17.44%) 運動生物化學2(1.22%)32(23.70%)3(6.25%)10(11.63%) 運動營養(yǎng)學0(0.00%)0(0.00%)1(2.08%)1(1.16%) 運動處方0(0.00%)1(0.74%)1(2.08%)2(2.33%) 體育心理學0(0.00%)1(0.74%)0(0.00%)1(1.16%) 體育保健學0(0.00%)0(0.00%)1(2.08%)1(1.16%) 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0(0.00%)4(2.96%)0(0.00%)1(1.16%) 推拿學1(0.61%)0(0.00%)0(0.00%)1(1.16%) 其他2(1.22%)14(10.37%)8(16.67%)9(10.47%) 合計(人)1641354886
2.1.3不同性別/文理科背景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
表3 不同性別/文理科背景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難易度認識(N=433)
課程男(人數(shù)/%)女(人數(shù)/%)文科(人數(shù)/%)理科(人數(shù)/%)不分文理科(人數(shù)/%) 運動解剖學28(12.67%)35(16.51%)34(18.28%)23(14.38%)6(6.90%) 運動生理學148(66.97%)84(39.62%)77(41.40%)86(53.75%)69(79.31%) 運動生物力學11(4.98%)30(14.15%)26(13.98%)15(9.38%)0(0.00%) 運動生物化學13(5.88%)34(16.04%)27(14.52%)17(10.63%)3(3.45%) 運動營養(yǎng)學1(0.45%)1(0.47%)2(1.08%)0(0.00%)0(0.00%) 運動處方2(0.90%)2(0.94%)0(0.00%)2(1.25%)2(2.30%) 體育心理學0(0.00%)2(0.94%)1(0.54%)0(0.00%)1(1.15%) 體育保健學2(0.90%)0(0.00%)1(0.54%)0(0.00%)1(1.15%) 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0(0.00%)5(2.36%)2(1.08%)2(1.25%)1(1.15%) 推拿學1(0.45%)1(0.47%)1(0.54%)1(0.63%)0(0.00%) 其他15(6.79%)18(8.49%)15(8.06%)14(8.75%)4(4.60%) 合計(人)22121218616087
從性別角度來看,66.97%的男生認為《運動生理學》最難,其次是《運動解剖學》(12.67%);而女生也認為《運動生理學》最難,但占比只有39.62%。此外,除了《運動解剖學》(16.51%),認為《運動生物化學》和《運動生物力學》最難的比例較之于男生大大升高。除了課程本身難度外,這應該與男生和女生的性別特點、學習態(tài)度、認真程度有關(guān)。從平時的課堂情況看,女生往往比男生更能認真聽講、記筆記,考試復習也比男生準備的更加充分。另外調(diào)查結(jié)果和男生一般喜歡和擅長理化類學科,而女生一般喜歡和擅長文科類學科一致。
從學生高中時代的文理科背景看,排在難度榜第一的均是《運動生理學》,但在《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物化學》兩門理科類課程方面,理科背景的學生比例明顯下降,說明理科背景學生是占據(jù)了一定的優(yōu)勢。
2.2.1課程本身——聚焦于教學方法、手段
難度是由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圖1數(shù)據(jù)表明,53.58%的學生認為難度最大的課程是《運動生理學》,其次是《運動解剖學》(14.55%),再次是《運動生物化學》(10.85%)。
圖1 學生認為難度最大的課程(N=433)
這些課程一般都具有跨學科、專業(yè)名詞多、交叉性、抽象性等特點。以《運動生理學》為例,它是體育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基礎(chǔ)課程,是人體生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學科,是體育、生命科學和醫(yī)學知識的融合。該課程學習不但要從人體生理學入手,還需要掌握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yī)學等基本知識,只有和這些相關(guān)學科相互配合、融會貫通,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2]。由此也可以看出該課程的知識面之寬,學習難度之大。應對這樣的課程,需從“教”與“學”兩方主體入手,著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變革,如充分的運用學科知識模塊化、重點理論“解剖法”、科學小實驗、思維導圖、直觀視頻和模具等等,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樣可以極大的降低課程學習難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會隨之提高。
2.2.2“學”之主體——聚焦于學習態(tài)度、方法
從圖2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認為是知識點太多、太瑣碎導致該類課程學習難度大。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這類課程難是因為專業(yè)術(shù)語記不住,很多知識需要死記硬背,自身學科基礎(chǔ)薄弱。雖然學生都知道這類課程在專業(y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感興趣的不多。40.32%的學生表示,平時基本不會花費時間去學習,39.78%的學生偶爾會看看書,而花很多時間去預習、查資料和整理筆記的同學僅有15.05%。另外,在應對這類課程的考試復習時,66.67%的同學是“臨陣磨槍,強記復習資料”,只有18.82%的同學是通過有規(guī)律的復習來進行。
圖2 課程難度大的原因(N=433)
大量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要想改變現(xiàn)狀,必須從學生自身出發(fā),端正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運用Blend-learning[3]、思維導圖和現(xiàn)代多媒體視聽應用技術(shù),“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復習”相結(jié)合,提問題,找答案,攻克所有課程中的“艱難險阻”。
2.2.3“教”之主體——聚焦于教學改革、模式
教學,涵蓋“教”與“學”兩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調(diào)查中,有19.89%的學生期待教師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改變、豐富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南京某高校運動人體科學類課程群教師隊伍年輕,具有與學生間的“代溝”小、接觸新事物多等特點,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年輕教師的優(yōu)勢,靈活轉(zhuǎn)變課堂授課模式,改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小組教學模式或者結(jié)合“微課[4]”“慕課[5]”“翻轉(zhuǎn)課堂[6]”等形式授課,將多媒體技術(shù)充分融合進入課堂,可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4學校軟硬件——聚焦于建設、完善
“實踐出真知”。近年來關(guān)于運動人體科學類實驗課程的研究和探索非常多,充分驗證了實驗類課程的重要意義[7-8]。從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實踐部分往往最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可以真切的感知知識,理論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在有效獲得知識的基礎(chǔ)上,鍛煉了學生實驗操作、表達、組織、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調(diào)查結(jié)果看,62.90%的學生希望該類課程可以增加實踐/實操/實驗部分,58.06%的學生希望學??梢约訌妼嶒炇医ㄔO和教學資源建設。由于某高校是新建二級學院(民辦性質(zhì)),自身的實驗室建設起步較遲,很多實驗儀器沒有配備,導致一些實驗沒辦法完成,或者需要“舟車勞頓”將學生從分部送到本部去做實驗??陀^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實驗/實踐部分往往會被壓縮,或者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實驗室建設、場地場館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等教學資源的拓展和完善迫在眉睫。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類不同專業(yè)、年級、性別、文理科背景的大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難易度認識不同,產(chǎn)生原因與課程本身難度、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與要求、不同年級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和理解力、不同性別學生的個性和認知特點、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和學習付出度、學習力、不同文理科背景的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教師的付出度以及學校的現(xiàn)有資源配置有關(guān),建議“教”與“學”兩方主體要轉(zhuǎn)變觀念,謀求變革,同時學校要加強軟硬件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共同攻克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群的學習困境。
[1]陸碧瓊,朱歡,朱萍玉,等.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人體科學類知識學習困境及對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7(3):93-96.
[2]鄧樹勛,王健,喬德才主編.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1.
[3]Imaneh Farahani,Stephanie Laeer,Samieh Farahani,et al. Blended learning: Improving the diabetes mellitus counseling skills of German pharmacy students[J]. Currents in Pharm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2020,12(8).
[4]劉剛,莊洪波,李偉峰,等.基于Web的“PBL+微課”在“運動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19,40(11):105-108.
[5]孫濤.體育院校運動人體科學類課程教師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教學的調(diào)查分析[D].廣州體育學院,2018.
[6]劉懷金.云計算和翻轉(zhuǎn)課堂在高校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3):53-58.
[7]王紅俊.“雙一流”背景下運動人體科學類實驗課程改革路徑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15):25-27.
[8]石金毅,陶江.“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體育類實驗室開放探索與研究:以湖北省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277-278.
On th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Physical Science Course Group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Understanding, Causes and Suggestions
ZhANG Meiling, etal.
(Nanjing Olympic College, Nanjing 210000, Jiangsu, China)
江蘇省“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T-C/2016/11);南京體育學院教改項目(JG201828),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科技發(fā)展基金項目資助。
張美玲(198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保健與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