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榮,麻超越
英式橄欖球運動員不佩戴裝備護具,在比賽中,需要運動員具備快速的沖刺、減速制動、變換方向等運動模式,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球員,進攻球員需要通過不斷變化方向、速度來躲避防守球員的堵截擒抱,而防守球員需要通過快速堵、截、擒、抱等技術來減少進攻球員的推進碼數(shù)與達陣得分,這也就意味著靈敏素質(zhì)對于英式橄欖球運動員在場上的運動表現(xiàn)地位至關重要。但是關于靈敏的定義目前還沒有形成清晰統(tǒng)一的概念,不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zhì)容易研究。傳統(tǒng)的靈敏素質(zhì)被定義為:變化方向的速度[1,2],即快速變向的能力。傳統(tǒng)靈敏只局限于變向的快慢,對于運動員自身的臨場判斷分析等能力沒有做進一步解釋,使研究者只注重變向的速度,側重于開發(fā)閉合性靈敏測試。在最新的研究表明靈敏不僅僅需要變化方向的速度,還需要具備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2-4](圖一),這一概念也在漸漸豐富完善,在國際上普遍達成共識。隨著靈敏素質(zhì)定義的不斷豐富發(fā)展,對于其測試方法也隨著更新變化,但是國內(nèi)對于英式橄欖球運動員的靈敏素質(zhì)測試研究相對匱乏、研究人數(shù)較少,而國外在這方面很早之前就開始著手研究,不同的測試方法所側重的測試目標也有所不同,在英式橄欖球專項靈敏素質(zhì)測試中,測試一般要符合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跑動動作模式,供能系統(tǒng)參與比例要符合競技需要,通過干預之后能夠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等特點。根據(jù)測試所得數(shù)據(jù),得出運動員在靈敏素質(zhì)中具體哪方面的能力欠缺,進而對其進一步加強,增強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
圖一 靈敏成分構成圖
在T型測試[5-7]中,受試者從A出發(fā),從A跑B,然后向左側滑步至C,接著向右側滑步至D(C、D錐桶的位置可以調(diào)換),然后側滑步至B,最后倒退跑至A,測試結束(即A→B→C→D→B→A),共36.56m(圖二)。測試過程中,除了A錐體不用觸碰,其他均要觸碰;受試者測試過程必須始終面朝前面;橫向側滑移動中不可使用交叉步,否則成績失效。
圖二 T型測試路線圖
在修改T型測試[5]中,測試流程和方法和T型測試相同。但是相對于T型測試而言,靈敏測試的距離更短,共20m。修改T型測試是在T型測試基礎上進行縮短距離,目的是為了探索更具體的有關變向能力的靈敏測試。
在伊利諾斯靈敏測試[7-10]中,受試者在起點呈俯臥胸貼地作為預備姿勢,開始后起身從A直線沖刺10m到B,繞過B后轉向沖刺至C,接著繞著錐桶呈蛇形前進至D,然后繞回C,再沖刺至E,最后繞過E轉向沖刺至F,測試結束(圖三)。
圖三 伊利諾斯靈敏測試路線圖
在5-10-5測試[6,11]中,受試者站于起點處,開始后轉身沖刺5m,用手觸線,然后轉身180°,沖刺10m用手觸線,最后轉身180°,沖刺5m達到終點,總距離20m(圖五)。共測試四次(左側開始2次,右側開始2次),以四次測試中最快的時間作為該測試成績。
在“之”型急轉測試[11]中,按圖示放置3個錐桶,角度為100°左右,受試者需要沖向一個錐桶然后快速制動,再加速沖刺至下一個錐桶,直至沖過終點。測試包括4個5m長的路段(總測試距離為20m)(圖四)。進行兩次測試,時間最短的一次作為測試的成績。
圖四 “之”型急轉測試路線圖
在“L”型跑[11-15]中,3個錐體以“L”形放置,間隔5米。球員們被指示沿著“L”型盡可能快地跑(圖五)。在三次測試中取成績最快的一次作為測試的成績,成績精確到0.01s。
圖五 “L”型跑路線圖
在505測試[13,14,16-18]中,兩個計時門被放置在距離指定變向5m的地方。受試者在距離計時門10m的位置出發(fā)(即距離變向點15m)受試者被指示盡可能快的加速通過計時門,在15m線上變向(180°)并盡可能快地通過計時門返回。三次測試中取成績最快的一次作為505測試的成績,成績精確到0.01s。505測試實際上測試的是受試者的變向能力而不是敏捷性的測試,評估保持速度時的改變方向的能力。
在快速變向測試[19,20]中,三組計時門按照圖片中距離放置,受試者在起點處計時門后開始,在開始前受試者被指示該往左或者右變向,變化方向在距離起跑線5m處,然后盡可能快地沖過相應的計時門(圖六)。
圖六 快速變向測試路線圖
在修改505測試[14,18]中,兩個計時門被放置在距離指定變向5m的地方,然而,與傳統(tǒng)505測試(受試者要求從距離計時門10m位置出發(fā),因此距離變向點15m)不同的是,受試者從距離計時門5m的位置出發(fā)。根據(jù)指示,受試者要盡可能快地加速通過計時門,在5m線上變向180°,并盡可能地通過計時門返回。三次測試中取成績最快的一次作為修正505測試的成績,成績精確都0.01s。
在制動&側跨步測試[21]中,受試者從起點處開始沖刺,通過第一組光傳感器計時開始,右橫向側跨步通過被錐體包圍的區(qū)域(如圖▲所示),然后繼續(xù)沖刺,然后左橫向跨步通過另一個被錐體包圍的區(qū)域(如圖▲所示),最后沖刺通過最后一組光傳感器(終點),計時結束(圖七)。測試過程中有兩臺攝像機記錄受試者的運動特征。測試要求受試者沖刺后雙腳制動停止,使用橫向側跨步通過錐體包圍區(qū)域。
圖七 制動&側跨步測試路線圖
在變向加速測試[10]中,受試者從起點處計時門出發(fā),沖刺5m,變向45°繼續(xù)沖刺到下一個標記物,繞過3個標記物分別沖刺3m,最后沖刺10m通過終點計時門,測試結束(圖八)。
圖八 變向加速測試路線圖
在反應性靈敏測試[14,19,22]中,受試者開始于標記線處。計時門分別放置在標記線左右5m、前方2m處,即,兩個計時門彼此之間距離10m。測試者與受試者面對面站立。測試者站在一組計時燈的后面。每次測試都以測試者的啟動而開始計時。受試者對測試者的動作反應首先是向前移動,并于測試者向左或向右移動的方向一致,當受試者觸及某一側計時光束時,計時停止(圖九)。測試者展示四種場景中的一種:(1)右腳向前邁一步,然后向左變向。(2)左腳向前邁一步,然后向右變向。(3)右腳向前一步,然后向左,之后向右變向。(4)左腳向前一步,然后向右,之后向左變向。受試者需要對上述某一情境做出反應,但是受試者沒有被提前告知具體情境,且呈現(xiàn)的順序對每個受試者都是隨機的。對于每名受試者呈現(xiàn)的情景和數(shù)量都是相同的。測試方案包括隨機呈現(xiàn)的四種不同方案,共8次試驗。成績即所有試驗的平均值,分左邊與右邊。
圖九 反應性靈敏測試路線圖
在新反應性靈敏測試[20]中,受試者主要對剪輯視頻中的“演員”進行反應。剪輯視頻使用Sony HDV Handycam數(shù)碼相機進行拍攝,四名“演員”身穿橄欖球鞋和訓練服。攝像機被放置在“演員”前方16m處,高度1.50m,每個演員要求跑向鏡頭,離鏡頭大約6m遠,然后像比賽中那樣執(zhí)行動作。要求動作如下:(1)持球45°左轉變向。(2)持球45°右轉變向。(3)45°左轉變向,然后向左傳球。(4)45°右轉變向,然后向右傳球。(5)45°左轉變向,然后向右傳球。(6)45°右轉變向,向左傳球。(7)假裝右轉變向,持球45°左轉變向。(8)假裝左轉變向,持球45°右轉變向。(9)假裝右轉變向,45°左轉變向,然后向左傳球。(10)假裝左轉變向,45°右轉變向,然后向右傳球。(11)假裝右轉變向,45°左轉變向,然后向右傳球。(12)假裝左轉變向,45°右轉變向,然后向左傳球。每名“演員”拍攝12段視頻,共48段剪輯視頻,隨機選擇8段用于測試。在測試前,受試者會有3次練習測試,所使用的剪輯視頻不同于正式測試的8段視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受試者熟悉測試流程,減少測試誤差數(shù)值。受試者站于起點計時門后,通過計時門后計時開始,同時攝像機也會隨機播放8段剪輯視頻中的一段,受試者要求對剪輯視頻中的“演員”動作做出反應變向,然后盡可能快地通過相應計時門,計時結束(圖十)。共8次測試,組間間歇1分鐘。計時成績即測試成績。
圖十 新反應性靈敏測試路線圖
反應性靈敏速度測試[23]的測試路線與CODS相同。與之不同的是,不再提前指示變向的信息,受試者需要通過自身的視覺掃描判斷變向方向,并通過計時門。當受試者通過起點處計時門測試開始,沖刺通過距離計時門0.5m的觸發(fā)門時,會觸發(fā)左或右終點計時門的閃光,受試者需要在距離起點5m處做出45°變向并通過終點計時門,測試結束。受試者隨機進行6次測試(左3次,右3次),每次測試間歇3分鐘,記錄所有成績,計算該測試的平均值。
(1)通過閱讀大量國外關于英式橄欖球靈敏素質(zhì)測試方面的研究,目前對于英式橄欖球運動員靈敏素質(zhì)測試主要分為變向速度(Change-of-Direction Speed)和反應靈敏(Reactive Agility)兩類,總結14種關于測試英式橄欖球靈敏素質(zhì)的方法,其中11種測試方法主要評估運動員變化方向或者變化速度的能力,另外3種測試方法不僅測試變化方向/速度的能力,而且還需要運動員的反應靈敏以及感知、知覺-認知能力,更加符合實際運動情境的專項需求。目前大多是有關英式橄欖球靈敏素質(zhì)測試的方法仍然以變向速度(CODS)為主,原因是其測試方便、易操作。但是近幾年有關RA的靈敏測試研究也漸漸增多,但是因為其操作復雜、設備昂貴等原因,普及度不高,但也值得學者研究。賽場上運動員有關靈敏的運動表現(xiàn)不僅僅是通過變化方向/速度表現(xiàn)出來,還有包含對對方的動作的感知認知能力。(2)變向速度測試:T型測試因為其需要的設備和準備最快、標準簡單而深受歡迎,涉及四種方向變化的速度,測試評估運動員的加速和減速時調(diào)整步伐的能力,以及橫向位移和變向速度的能力。但是T型測試涉及的線索不能很好地再現(xiàn)場地運動的動作模式。同時,因為測試時間持續(xù)10-12s,休息不當,可能導致供能系統(tǒng)抑制,影響測試的準確性。修改T型測試在T型測試的基礎上縮短測試距離,目的是為了探索更具體的變向靈敏測試,為籃球、排球、網(wǎng)球等小場地運動提供更具體的靈敏測試,而T型測試則更適用于足球、橄欖球等大場地運動。伊利諾斯靈敏測試評估個人快速變向和控制的能力,較符合英式橄欖球運動中頻繁的跑動模式。5-10-5測試綜合變向和線性加速的能力?!爸毙图鞭D測試主要評價運動員短距離加速和減速制動的能力?!癓”型跑評估運動時加速、減速以及內(nèi)切轉向的能力。505測試持續(xù)時間大約2-3s,注重運動員的變向能力,但是不能通過時間評價運動員的變向能力,因為研究表明,505測試有10m的沖刺距離,只有31%左右的時間花在變化方向上,因此,對于直線沖刺速度快的運動員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通過線性速度彌補變向的不足。修改505測試相比于505測試縮短了沖刺的距離,減少線性速度對成績的影響。制動&側跨步測試是第一個用來評估橄欖球運動員跑動時躲避對手的橫向跨步的靈敏測試,被認為是能夠有效評估橄欖球運動員的靈敏素質(zhì),包括躲避防守隊員的能力及側跨步變化方向的靈敏性。變向速度測試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測試,沖刺-變向-加速,主要評估運動員的線性速度與變向后的加速度。絕大多數(shù)的變向速度測試都涉及線性加速階段,這也到導致了許多線性速度快的運動員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同時也有研究表明速度快的運動員變向速度缺陷(CODSDeficit)相對較高,并不能精確的測試靈敏。變向加速測試評估運動員的在加速時的變向能力。(3)反應靈敏:反應性靈敏測試是第一個評估橄欖球運動員反應靈敏的測試,用來對比高、低水平運動員的靈敏素質(zhì),高水平運動員在決策時間和反應準確度上均勝于低水平運動員。新反應性靈敏測試在原來的基礎上改進加入了剪輯視頻,更加符合運動中的具體情境,對于運動員的視覺掃描、線索判斷、快速反應要求高。反應性靈敏速度測試在變向速度測試基礎上加入光束燈,從原本的閉合性靈敏測試變成了開放式靈敏測試。
反應靈敏測試已經(jīng)被證實能夠更全面的測試橄欖球運動員的靈敏素質(zhì),模擬比賽中的具體情境。但是目前有關此類測試的研究開發(fā)還相對較少,對靈敏的定義還未形成統(tǒng)一。未來靈敏測試可以在變向速度的基礎上加入隨機不確定因素(如測試者即時給予指示,運動員迅速做出判斷等),使其變成開放性靈敏測試;或是結合具體的運動模式開發(fā)更適合具體位置運動員的靈敏測試,推進靈敏素質(zhì)研究的進程。
我國在沒有研發(fā)出可靠有效的英式橄欖球靈敏測試前,多加參考借鑒國外相關的靈敏測試方法;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有關靈敏測試的研究,都應將重點轉移至反應性靈敏上,而非變向上,這樣能更好地區(qū)別高水平運動員與低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區(qū)別,實現(xiàn)專項化靈敏測試;本文主要整理英式橄欖球運動員靈敏素質(zhì)測試的方法,對于靈敏訓練的方法沒有進行整理,但同時測試方法也可作為訓練的方法之一;調(diào)查研究范圍局限于英式橄欖球運動,其他運動,類似美式橄欖球的靈敏測試方法同樣可以提供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