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畑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將學生集中到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利用最優(yōu)資源和最佳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是順應現(xiàn)代教育要求的一種表現(xiàn)?;诖?,文章對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從選擇探究性學習主題、重置項目式學習時間等方面對信息技術學科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項目式學習;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1)17-0000-03
●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具體策略等進行分析和研究,是為了利用項目式學習構建高效化、創(chuàng)新化的信息技術課堂,使小學生受到最優(yōu)化的引導和教育,從而推動他們的全面成長。因此,筆者根據(jù)自身教學實踐,對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應用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策略進行了探究。
● 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它對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利于教師設計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對多的灌輸式講解方式,向?qū)W生傳遞信息技術知識,并多以教材作為唯一的素材來源,所以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對比較單一和匱乏。而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他們能夠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積極主動地搜集能夠論證自己觀點的素材,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的單一性逐漸得到突破和改變。[1]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和中心,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他們只是利用機械式記憶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學習。但是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中,學生會根據(jù)教師給定或者小組自行選擇的項目主題,開展探究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任務,他們能夠深入任務內(nèi)部探究信息技術問題,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機械式記憶學習方法,開始向深度學習目標靠攏,所以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
3.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遲遲無法推進。但是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思想開始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推動了教學改革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始向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
● 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具體策略
為了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模式,使項目化學習成為推動教學發(fā)展的有效措施,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構建科學性項目小組、選擇探究性學習題目、重置項目式學習時間等策略出發(fā),開展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項目式教學。
1.創(chuàng)建科學性項目小組,奠定合作學習的形式基礎
項目學習小組是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在科學分組的情況下,其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教學目的才能得以實現(xiàn)。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雖然也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但是在分組時隨意性過強,通常都是以地理位置和性別差異作為分組的依據(jù),這就使得合作小組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最終也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奠定合作學習的形式基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實力進行全面考察,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形成具體的考察記錄,并根據(jù)記錄展開分組,最終達到組間同質(zhì)、同組異質(zhì)的分組效果,從而保證項目式學習在公平和平等的基礎上展開。[2]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開展項目式學習之前,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跟蹤考察,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性格特征、領導能力、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和歸納,并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分為三個遞進的層次,然后將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均分,分別融入到不同的小組中,使每一個項目小組都能擁有三個層次的學生,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分組的科學性。
2.選擇探究性學習題目,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度教學
學習題目是開展項目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決定最終學習效果的因素,只有選擇適宜的題目,才能發(fā)揮出項目學習的作用和價值。在當下的教育中,深度學習的理念逐漸受到關注和認同。為了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度教學,教師可以選擇探究性的學習題目,讓小學生能夠在項目小組中深入挖掘信息技術中的知識,充分體現(xiàn)出信息技術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以此達到深度教學的目的。[3]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操作鍵盤(一)》的教學中,小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計算機鍵盤的組成,但是他們還不具備靈活操作鍵盤的能力,也沒有掌握鍵盤各按鍵之間的隱藏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探究性的學習題目,即“通過實踐操作,找出鍵盤中不同按鍵組合的隱藏作用”,在這樣的題目引領下,小學生會在小組中與其他組員展開探索和討論,逐漸找出不同按鍵之間的組合應用,如“Ctrl+A”是全選按鈕,“Ctrl+F”是查找,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操作鍵盤的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明顯的發(fā)展和提升。
3.重置項目式學習時間,滿足學生的合理學習需求
學習時間對最終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如果學生能夠擁有更多自主的學習時間,那么他們就能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來合理安排時間,以此達到最優(yōu)化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滿足學生的合理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重置項目式學習時間,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依據(jù)他們的感受和體驗,讓其自行決定練習和學習的時間,從而真正落實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理念。例如,在《初識畫圖》的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教師可以在進行方法教學后,將時間交付給項目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與項目組成員進行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畫圖的重點和難點,并自主決定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練習和深入研究,從而不斷增強小學生利用計算機畫圖的能力,使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穩(wěn)步提升。重置學習時間,不僅能夠給予學生自主性,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節(jié)省因重復訓練而產(chǎn)生的時間浪費。
4.構建開放式資源平臺,豐富信息技術的教學素材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對資源數(shù)量和質(zhì)量要求較高的科目,只有具備豐富且高質(zhì)量的教學資源,才能夠緩解學生面對新知識而產(chǎn)生的畏難情緒,而豐富教學資源的方式,不只是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還應該擁有開放式的資源平臺,使小學生能夠自主查閱素材和資料。因此,為了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構建開放式的資源平臺,讓他們能夠通過先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平臺獲取有效的學習信息,并在項目小組內(nèi)進行合理應用,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端遠程操作平臺,合理地控制學生使用開放式資源平臺,讓他們利用資源平臺尋找教學資源,避免因教師疏忽而造成學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的狀況。[4]例如,在《復制與粘貼圖形》的教學中,為了豐富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開放資源平臺,讓項目小組成員在教師的遠程監(jiān)控下,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中尋找合適的圖形和圖片,并進行復制和粘貼,然后進一步利用拓展操作手段,對圖形進行完善,以此增強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讓他們在豐富的素材中掌握復制和粘貼圖形的方法和技巧。
5.建設互動式展示活動,增強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
在項目式學習背景下,為了檢驗項目小組的研究成果,使學生能夠在再現(xiàn)思維過程中發(fā)展多元思維,展示活動成了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中建設互動式的展示活動,為項目小組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再現(xiàn)思維過程的機會,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例如,在《網(wǎng)絡文明小公民》的教學中,在項目小組完成任務之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考察他們是否采用多樣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建設互動展示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組的成果,并要求在口頭敘述中體現(xiàn)出每一組的學習思路,以此實現(xiàn)項目化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6.開發(fā)跟蹤式反饋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反饋機制是了解學生學習水平、學習態(tài)度等綜合性情況的有效途徑,只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反饋機制,教師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項目式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制訂跟蹤式的反饋機制,對學生個人、項目小組實行全程跟蹤記錄,對他們實行持續(xù)性的評價,綜合考量他們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水平等方面的變化,從而做出符合實際的評價和反饋,使學生個人和項目小組能夠認識到本人或者本組存在的問題和缺陷。[5]例如,教師可以以一個學期為時間維度,對各小組的組合形式、項目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小組各個成員的進步程度等進行全面分析和考察,并給予客觀性的評價記錄,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 結語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推動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發(fā)展,還促進了小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和進步,使他們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能發(fā)展合作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多元思維能力等。因此,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項目化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持續(xù)對學生進行跟蹤反饋,以他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合理改進其應用方式。
參考文獻:
[1]韋海銘.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信息技術,2020(06):71-74.
[2]周微.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基于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的研究[J].魅力中國,2020(05):191-192.
[3]周硯芳.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13):30-31.
[4]魏川.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17):49-50.
[5]葛欽娜.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03):162-163.
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小學生項目式學習評估方式研究”(課題編號:19018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