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兒倆玩的都是頂上功夫。父親早兒子先玩三十年,可兒子從沒拿正眼瞧過父親。
兒子在城里,叫理發(fā)師,剪、推、拉、燙、卷、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長發(fā)變短,短發(fā)變長,黑色變色,白發(fā)變黑,卷發(fā)變直,直發(fā)變卷,起價二十不能少,三百五百不算多。父親呢,剃頭匠一個,挎一個小木箱,走村串戶,全部看家本領(lǐng)也就是把長發(fā)變短,不管男頭女頭、圓頭扁頭、大頭小頭,一律五元。若高于這個價,那都是主顧自愿給的,或是嬰兒剃胎頭,或是死人剃陰頭。
父親近七十,突然脊椎不能受力,大多時仰臥在床。兒子回來照顧父親,半個月沒摸頭,手癢癢。
父親指著自己的小木箱:“你去做我的生意吧?!?/p>
兒子不搭理,許是有大材小用之嫌,或者感覺五元一個人頭枉費自己的時間。
父親變嚴厲了:“三天不練手生。鄉(xiāng)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無事不趕集,都是我固定的主顧,每月去一次,咱得守信?!?/p>
第二天早早地吃了早飯,兒子挎著父親的小木箱出門了。
可到下午兩三點了,兒子還沒能吃到午飯。兒子體壯,飯量大,每次三碗米飯不在話下,前肚皮都貼后脊背了,走路都有踩不穩(wěn)的感覺。有去人家院里人家正吃飯的,人家要理發(fā),或是:“等一下,吃了馬上就理?!被蛘?,直接放下碗,讓先理發(fā)后再吃的,不管如何,就是不招呼他吃飯,既如此,還能開口討飯不成?有去人家院里理發(fā),人家已經(jīng)吃過飯了的,人家只理發(fā),難不成人家理發(fā)還得叫人家重新生火管你一頓飯?
理發(fā)師憨坐在石頭上,一激靈,父親走鄉(xiāng)串戶一輩子,難道天天都這樣餓著?不對,父親很多次出門理發(fā)傍晚歸來,并不是餓得急不可待的樣子呀。兒子不知哪里出了問題,干脆不理了,直接收工回家。
父親問兒子怎么啦。兒子說餓著肚子呢。
父親手撐著腦袋,瞇上眼睛,后悔不已的樣子:“我忘了交代。鄉(xiāng)下人不是開飯店,家里有幾個人,做飯時就放多少米,突然增加一個人吃飯,那自家人就吃不飽了。何況,鄉(xiāng)下人節(jié)約,或者怕你看不上人家的飯菜,就是你碰巧趕上了,大多情況都是不會叫你隨同一起吃的。”
兒子一臉迷茫,也是摸著腦袋:“我明天出去時帶上方便面吧?!?/p>
父親撲哧一聲笑出聲來:“用不著,用不著,我給你說,你撞飯要看對象,比如,五社的楊蘭芝家,四社的茍麗容家,三社的李華英家,這些人家家境條件好,大方,碰上了肯定會讓你一塊兒吃個便飯,即便吃不飽,但也餓不著……”
第二天,兒子去四社,怕記錯了,走時特地重新問了遍父親:“爹,四社茍麗容家大方點,是不?”
父親看著兒子,只笑笑,沒作聲。
比頭一天時間還早,兒子又回來了。
父親瞪著大眼,不認識兒子似的。
兒子一臉哭喪相:“我十二點鐘到達她家院子,給她家老頭理了發(fā),可她家還沒生火,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走了,怕這個社里就只他家一個店,我不走,沒事賴在那兒不成啊?!?/p>
父親瞇著眼睛,身子抖動,嘿嘿地笑個不停,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你要有點掐算的功夫才行啊,娃哩——不是依你的時間去踩人家的飯,你得觀察,看人家房上冒煙了,先繞到其他人家去理兩個頭,隔四五十分鐘再去人家哩?!?/p>
從來沒有正眼看過父親的兒子一拍大腿,眼瞪得比銅鈴大,想不到自己的父親如此精明。
依著父親的這一招,兒子走村串戶也就再也沒有餓肚皮的事兒發(fā)生。
萬萬想不到,隔月再去的時候,曾經(jīng)讓理發(fā)師吃過一次飯的人家再不叫他吃了。
第一天如此。
第二天如此。
第三天依然如此。
兒子回家又對父親訴苦:“還說是大方人家,哪里大方嘛,我上門去給他們家里人理發(fā),他們正吃飯,只讓我等一會兒,我就在旁邊餓著肚子看著他們吃,明明知道理發(fā)師沒吃,連假裝都不問一句,吃飯了嗎,話說回來,一頓飯值幾毛?。勘緛砭褪欠N莊稼,菜呢,地里有的是,啥不得了的?”兒子邊說邊朝地上吐啐。
父親也鬧不明白,他走鄉(xiāng)串戶多年,大多數(shù)時候,他報給兒子那些大方人家,撞著他們吃飯是每次必叫的啊。
父親心里不停地嘀咕,難不成世道變了人心在變?可自己理發(fā)幾十年都沒變,兒子替兩個月就變了?思來想去,還是兒子說得對,要不買個摩托車,到吃飯的點兒騎車回來,吃了飯再騎車出去。
自家一開飯,父親就明白了。
兒子吃飯快,飯量又大,肯定是上次人家讓他跟著一起吃,兒子由著性子吃,吃完第一碗的時候,主人家給添第二碗……主人家自己吃得慢,再續(xù)飯時沒飯了,喊人家吃飯反倒自己餓著了,第二次還喊?……
父親還是不批評兒子吃得快飯量大,只拿自己說事:“我一年四季去理發(fā),基本上就是在那些人家家里撞飯。但我有個規(guī)矩,吃罷第一碗飯后,絕不添第二碗,主人家客氣,要給我添,我假裝撫肚皮,還打飽嗝,‘吃飽了,吃好了,謝謝,謝謝。’如果確實太餓,沒關(guān)系,我再去另一戶大戶人家撞撞運氣,吃二次午飯,也很正常嘛?!?/p>
兒子先還沒明白過來,待細細一回味,啪啪啪,就狠勁抽自己的嘴巴:“你只顧自己,你只顧自己?!?/p>
抽過自己后,理發(fā)師站起身,面對剃頭匠的父親,恭敬響亮地叫了一聲:“師傅!”
【李佑倫,筆名郁青,廣東省小小說學會理事。曾在《黃河文學》《奔流》《作品》《芒種》《少年文藝》《小溪流》等刊物發(fā)表作品,小小說《人證》《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為其代表作?!?/p>
微篇妙品責任編輯?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