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醒
從職工思想教育工程到職工技能提升工程,從職工幫扶服務工程到工會組織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以來,全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西藏工會工作和工運事業(yè)不斷取得新成績、邁上新臺階。
工會援藏既是工會工作,又是黨的職工群眾工作,也是民族工作。對口援藏之路,工會使命在肩。
自2014年以來,全國17個省(市)、16家中央企業(yè)工會與西藏7市(地)、74個縣(區(qū))工會建立對口援助關系”。
“援助資金1.83億元,實施援藏項目581個”。
“累計培訓西藏全區(qū)職工6.5萬人次”。
“建成實體職工書屋27家”。
“建成縣級工會職工之家(幫扶中心)74個”。
……
今年9月14日,全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一組組數據,生動反映著2014年以來工會援藏工作點滴。從職工思想教育工程到職工技能提升工程,從職工幫扶服務工程到工會組織能力提升工程,全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四項工程”為抓手,推動西藏工會工作和工運事業(yè)不斷取得新成績、邁上新臺階。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全國總工會帶領各級工會全面開啟第三輪對口援藏工作,簽訂援助西藏項目628個,援助資金3.5億元。
正如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剛在會上所說,做好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是工會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政治任務,是工會融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政治擔當,是工會堅定不移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政治責任。
工會援藏既是工會工作,又是黨的職工群眾工作,也是民族工作。
對口援藏之路,工會使命在肩。
2021年7月21日,西藏。
這方熱土,烙印下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召開后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了西藏。從林芝到拉薩,總書記一路聆聽自治區(qū)建設成就匯報,一路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給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親臨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是要表達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支持,對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關懷?!?/p>
緊跟黨中央戰(zhàn)略部署,時隔兩個月,作為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全國總工會在拉薩召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會議,心系西藏工運事業(yè)發(fā)展、情系西藏廣大職工群眾,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把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擺到“國之大者”中進行新一輪工作的謀劃部署。
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的身影?;仡欉^往,工會對口援藏工作已經持續(xù)進行了27年。
199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做出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后,全國總工會先后三次召開不同形式的會議部署援助工作。以三次會議召開的時間為節(jié)點,從1994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14年,分三個階段展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
這三個階段的工作被視為第一輪工會對口援藏行動。全國總工會以國家確定的對口支援關系為基礎,結合地方工會和產業(yè)工會的實際情況,突出工會優(yōu)勢和特色,持續(xù)加大工會援藏工作力度。
僅第一個6年,全國總工會對西藏各級工會補貼就達2505.5萬元。三個時間節(jié)點中,全國各級工會給予的資金支援也從584萬元、761.5萬元到1348萬元,分階段不斷增加。其間,承擔過援藏任務的省市總工會、全國產業(yè)工會和中央企業(yè)工會達到38家。
不少省市工會還交出了“超額完成”的成績單。據資料顯示,有14個省市超額完成第一輪全總安排的援藏資金任務,浙江、遼寧省總工會實際援藏金額更分別達到當初任務的14倍和9倍。隨著資金、人才、技術、項目和物資等同步支援,為后續(xù)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10月11日,全國總工會于四川成都召開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既是對過去20年援藏工作的周年總結,更是對第二輪工會對口援藏工作的新“導航”。
隨后,《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做好對口援藏工作的意見》制定下發(fā),全國總工會對第二輪對口援藏工作的落實提出具體要求、進行具體分工,加強力度、加快步伐開啟對口援藏工作的新征程。
這一階段,工會援藏工作呈現(xiàn)出援助資金總數大,援助單位積極性高、主動性強,援助項目向民生領域傾斜三大特點。
在拉薩,隨著江蘇、北京兩省市工會的大力援助,1600平方米的拉薩市職工活動中心建成,當雄縣龍仁鄉(xiāng)職工之家、墨竹工卡縣職工之家等職工文體活動陣地相繼建成,極大地豐富了職工會員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在山南,根據與湖南、湖北、安徽省的對口援助內容,安排3批、每批20人,共60名勞模及一線職工,先后赴三省進行療休養(yǎng);先后選派20名工會干部分別赴三省總工會掛職、學習,進一步提高山南工會干部理論水平和履職能力。
在那曲,通過與遼寧、浙江兩省及中石化、中海油等五大央企對接,設立“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基金”項目,解決了全市企業(yè)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
一直以來,全國各級工會高度重視對口援藏工作,認真履行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光榮使命,認真落實全國總工會對口援藏工作部署,著力提升西藏工會服務職工、服務大局的能力。
持續(xù)的資金投入為援藏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動能。僅從第二輪工會對口援藏資金來看,就是西藏工會十年經費收入的總和。
如何使用好援藏資金?西藏各地市保持著審慎態(tài)度,認真規(guī)劃合理安排。
2015年以來,山南市總工會在調查研究、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認真推進各縣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建設項目,特別是在助學幫扶上,延伸拓展救助渠道,主動對接對口援藏的湖南、湖北、安徽省總工會,加大對山南籍困難學生助學救助。2018年、2019年兩年共爭取援藏資金70.1萬元,對357名困難職工子女實施助學救助。
“過去幾十年里,我在生活等方面遇到過各種挫折和困難,得到了工會組織的大力幫扶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如今,美夢成真,兩個小孩正在扎其鄉(xiāng)完小讀書,家里貸款購置了一臺小型汽車來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F(xiàn)在,我不僅脫貧且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工會的幫助和支持,哪里有今天幸福的生活……”去年,山南市總工會收到了來自扎囊縣一位困難職工的感謝信,信里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是一位困難職工發(fā)自肺腑的真切表達。
寫信的人叫扎西羅布,今年61歲,是扎囊縣原貿易公司的一名困難職工,家里有6口人。由于自己體弱多病,公司又是破產改制企業(yè),工資收入低、家庭負擔重,一個月不到1000元的工資需要供養(yǎng)3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
自2015年以來,扎囊縣總工會深入實施生活救助、醫(yī)療救助、就業(yè)幫扶等幫扶措施,在工會的大力幫扶下,扎西羅布一家生活狀況明顯改善。
2015年以來,西藏自治區(qū)各級工會共收到困難職工感謝信500余封。困難職工以寫感謝信的方式提出脫困申請、“曬”出脫困致富賬。截至2020年底,全區(qū)累計實現(xiàn)17899戶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
第二輪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恰逢全國脫貧攻堅和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的關鍵時期,取得巨大成效的背后,也鐫刻著各級援藏工會的名字。
今天,工會援藏工作為當地職工帶來的變化,已經由星星之火,簇成了可以燎原的火光。
今天的西藏,職工思想文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各援藏工會援建實體職工書屋27家,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西藏行”主題教育、“新時代雪域高原文明職工”等創(chuàng)建活動,團結引導各族職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天的西藏,職工技術技能明顯提升。圍繞西藏地區(qū)國家重點項目,各援藏工會指導支持深入開展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帶動30萬余職工參與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從2017年起,西藏自治區(qū)連續(xù)4年評選命名“西藏工匠”28人,連續(xù)5年創(chuàng)建“勞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室”25家,職工群眾的使命感、責任感不斷增強。
今天的西藏,職工幫扶工程成效顯著。在各援藏工會的協(xié)助下,全區(qū)74個縣級工會職工綜合服務中心(幫扶中心)等職工活動陣地基本建成,“圓夢行動”、義診服務等民生項目逐一實施,職工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今天的西藏,工會組織戰(zhàn)斗力顯著增強。過去5年,全總和各援藏工會共派出援藏干部7名,他們把西藏作為第二故鄉(xiāng),把內地工會和企業(yè)工會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傳播到西藏工會,極大地改進了西藏工會服務理念,提升了西藏工會服務能力。
各級工會對口援藏工作持續(xù)的推動力,解決了西藏工會過去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實事,為西藏工會開創(chuàng)工會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chuàng)援藏工作新局面。
由此開始,全國各級對口援藏工作加快了推進步伐。
職工需要什么,工會就服務什么。
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全國工會對口援疆援藏工作協(xié)調小組兩次赴西藏,到阿里、那曲兩大高寒缺氧地區(qū),針對職工需求展開專項調研。
阿里、那曲地區(qū)駐扎著眾多養(yǎng)路職工,常年處于高原戶外作業(yè)的他們,不僅皮膚黝黑、臉上皺紋多,連他們的嘴唇都是紫色的、指甲蓋都是黑色的。2021年7月,赴西藏調研期間,全總協(xié)調小組發(fā)現(xiàn),高原缺氧仍是當地職工最主要的困擾。
今年47歲的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工人席元壽對此深有體會,即使他在那曲供電公司工作了23年,具備豐富的高海拔野外作業(yè)經驗,仍然要與高原反應“斗爭”。
席元壽為《中國工人》記者生動地比喻說,高反就像是背了20公斤重物,人不僅行動遲緩,時間久了,思路也會不清晰。
2019年底,為了實現(xiàn)那曲市雙湖縣、尼瑪縣兩個地區(qū)的國家電網主網覆蓋工作,席元壽連續(xù)15天往返于兩個縣之間做最后的檢查調試工作。因為體能消耗量大,最后幾天,他出現(xiàn)了高原反應,頭疼欲裂,步子邁不開,上車都要拉著車門扶手。
今天的那曲市,職工工作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辦公室、宿舍樓都安裝了供氧設備。然而,那曲地廣人稀,對于常年在野外工作的職工來說,只能長期忍著高反。席元壽說:“項目部里確實配備了兩三個氧氣瓶,但那是應急保命的,不能隨便用,偶爾高反,大家都是自己克服,忍一忍就過去了?!?/p>
老職工偶爾到拉薩出差一周,再回來都要重新適應高海拔,更不要說初到那曲工作的新職工。他們必須要經歷一周的“習服”,身體好、適應能力強的人才能留在當地工作。就連機械設備,也會因為高海拔運行嚴重“降效”。
因為缺氧,西藏地區(qū)年輕干部意外猝死事件時有發(fā)生;因為缺氧,大部分西藏職工都會出現(xiàn)心臟、肺部肥大等現(xiàn)象,對身體器官造成的不可逆損傷不容忽視。
經過兩次實地調研,全國工會對口援疆援藏工作協(xié)調小組集中力量解決高海拔地區(qū)職工常年缺氧的困境,將“高原職工氧吧”項目列入第三輪工會對口援藏工作的品牌項目和全總黨組部署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同時,帶動全國17個?。ㄊ校?6家中央企業(yè)對口援藏工會,向“高原職工氧吧”項目傾斜資金和力量。
很快,中國職工發(fā)展基金會積極響應參與了全總“高原職工氧吧”項目,發(fā)揮職業(yè)人群健康管理專項基金優(yōu)勢,攜手社會力量向西藏職工捐贈1000臺便攜式制氧機。
9月14日下午,全國總工會在西藏當雄公路養(yǎng)護段17工區(qū)舉行“高原職工氧吧”項目制氧機捐贈儀式,把1000臺便攜式制氧機送到了西藏交通運輸職工的手中。
據了解,“高原職工氧吧”項目將在西藏7個地市、59個縣區(qū)實施131個項目,包括提供集中供氧設備,贈送單體式、分體式制氧機等,為活動參與人數較多的職工服務中心、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場所和生活條件艱苦的邊境鄉(xiāng)鎮(zhèn),因地制宜開展送氧活動。
2014年,在成都召開全國工會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談會,對援藏工作進行部署。
2015年,在北京召開全國工會對口援疆援藏工作推進會議,推動援藏項目精準對接。
2016年,在拉薩召開企業(yè)工會援藏工作座談會,新增援藏企業(yè),進一步做好企業(yè)對口援藏工作。
……
在第二輪全國工會對口援藏工作中,全國總工會作為主導者,緊盯對口援藏項目進展情況,時時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打出“組合拳”,確保工會援藏工作取得成效。
2020年,經過兩年建設的阿里地區(qū)首個勞動人民文化宮正式投入使用。文化宮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總投資3100多萬元。其中,包括援藏資金500萬元。更為重要的是,文化宮的建成既填補了西藏自治區(qū)地市級工會文化宮建設的空白,又豐富了當地職工群眾單調的文化生活,讓職工能夠安心留在這里工作。
見證并參與阿里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建設工作,讓河北省總工會援藏工會干部楊明亮很有成就感。從2019年7月起,他和中國工人出版社援藏工會干部李陽一起,搭檔在這里工作了兩年多。
“發(fā)揮好工會干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眱赡甓鄟?,他們一邊了解職工需求,一邊協(xié)調推進工會援藏項目落地見效。
阿里地區(qū)職工出行難,從阿里到拉薩只能乘飛機,單程飛機票就要2600元,大部分職工連拉薩都沒去過。如何滿足高原職工療休養(yǎng)需求?援藏工會干部提議,選擇阿里地區(qū)海拔較低的位置,建造一處屬于職工自己的療休養(yǎng)基地—職工高原病康養(yǎng)和培訓基地。
項目要實施,前期就要調研。楊明亮始終記得今年3月,他和當地工會干部一同前往阿里地區(qū)札達縣底雅鄉(xiāng)調研的情景。
3月的阿里地區(qū)被厚厚的積雪包裹著,為了確保職工高原病康養(yǎng)和培訓基地項目的落地,他們必須在當月完成調研工作。前往底雅鄉(xiāng)的路上,雪厚得沒過了汽車多半個轱轆。車走不動時,楊明亮就和當地工會干部一同下車鏟雪,生生鏟出一條通道?;爻虝r,為了避開大雪,他們選擇沿河谷返程,卻又趕上了泥石流。車又走不動時,他們繼續(xù)下車搬石頭,一邊搬,一邊有小石子從山崖上滾下來……
調研過程雖然艱辛,項目推進卻十分順利,在當地鄉(xiāng)鎮(zhèn)的全力支持下,快速解決了土地購置問題,職工高原病康養(yǎng)和培訓基地建設項目也納入了第三輪工會對口援藏項目中。
今年,第三輪工會對口援藏工作將優(yōu)先保障21個邊境縣、122個邊境鄉(xiāng)鎮(zhèn)以“守護國門”為主題的工會陣地建設,并培養(yǎng)一批有技能等級、有本領就業(yè)的人才隊伍。隨著第三輪工會援藏簽約儀式的舉行,工會援藏項目資金將逐步到位,項目落實指日可待。
“此次不論是資金總額還是項目數量,都比上一輪翻了一番多?!笨吹饺绱丝上驳淖兓?,楊明亮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干部的身影。除援藏工會干部外,還有大批內地工會干部和藏族干部職工長期堅守在高原。楊明亮在踐行工會干部初心與使命的同時,也被身邊當地工會干部們的付出深深感動著。他說:“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比高原更高的精神?!?/p>
正如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吳英杰所說,70年來,在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發(fā)展西藏的每一次偉業(yè)中,都鐫刻著工人階級的堅實足跡,書寫了民族團結的光輝歷程。
一批批援藏工會干部的到來,一項項工會援藏項目的實施,都只為同一個目標—在竭誠服務職工中,密切黨和各族職工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增進各族職工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西藏工運事業(yè)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今天,工會對口援藏工作的新征程已經全面開啟。
在全國總工會的高度重視關心下,各級工會正緊緊圍繞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需、西藏各族職工群眾所急、西藏工會所盼,突出重點、講求實效,潤物無聲、久久為功。在提升工會對口援藏的質量和水平的同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