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波
摘要:當今的高中生出生并成長在信息化時代,電視與網絡等現代媒體是他們理解和獲取社會知識的重要途徑,其物質生活條件相比過去也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在各方面物質與信息的沖擊下,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以古詩詞為代表的寶藏卻很少得到學生深刻理解。因此,每位教師都有責任通過古詩詞教學促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與自信。
關鍵詞:高中古詩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實踐研究;
引言
中華文化的發(fā)展經歷了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而古詩文無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文學特征來看,古詩文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與文化內涵。所以在文化自信視域下,要引導學生通過恰當的鑒賞方式深入理解詩文內容,從而逐步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文化底蘊、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有效的古詩文鑒賞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古詩文鑒賞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逐步達到最優(yōu)化的學習效果。
一、鼓勵學生朗誦,感悟文化之美
通過朗誦引導學生去感悟古詩文的藝術美,能夠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古詩文的獨特之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朗誦《短歌行》的時候,要注意朗誦時的節(jié)奏與句讀,讓學生產生對其韻律的感受。為了避免反復朗誦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聊,教師可以搭配上一些帶有古風的音樂,帶給學生更加充實的朗誦體驗。針對高中生好勝心比較強的特點,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朗誦比賽,推動學生主動去研究古詩文的內涵,思考怎樣朗誦能夠充分體現出古詩文的韻味。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越來越喜歡古詩文,文化自信也會逐漸建立起來。
二、提煉意境
意象和意境鑒賞是古詩詞的重要切入點。以《歸園田居(其一)》為例,通過歸納總結,可以發(fā)現詩中的意象主要包括塵網、樊籠、草屋、方宅、遠村、柳樹、炊煙、雞鳴、狗吠等。這是一首十分經典的抒情詩,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方法,使描繪的生活圖景與表達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從而使讀者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詩中的塵網、樊籠、羈鳥、池魚等意象,主要是指污濁的官場和身陷官場的人,而草屋、方宅、遠村、柳樹、炊煙、雞鳴、狗吠等意象,不僅是指鄉(xiāng)村生活中的事物,更代表了一種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這些景物也被賦予了一種隱逸的情調。因此,借助這些意象,使學生感受到了遠離污濁官場、歸隱田園生活的無窮樂趣和安適心情。在這種意境中,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內心的高潔品格。正因如此,在閱讀與感悟這首詩意境的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此可見,在古詩文鑒賞中,提煉作品意境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三、多角度挖掘古詩文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
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為了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要對古詩文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從多個角度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具體來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結合古詩文的序言、注釋,從中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在高中古詩文學習中,序言和注釋是最為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在序言中往往對古詩文社會背景以及相關的文學常識進行了介紹,其中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注釋和引語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文章內容的理解,其中也蘊含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2)以作者、主旨作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詩文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濃厚的時代性,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思想傾向??梢哉f,優(yōu)秀的古詩文具有濃厚的時代痕跡,是對當時社會歷史的再現,其中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的時候,要從古詩文的作者、主旨作為切入點,深層次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展開教育。(3)結合古詩文語句,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字詞是構成古詩文的基礎,也是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應結合古詩文的語句,結合具體的語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四、利用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古詩文既是思想的結晶,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涉江采芙蓉》為例,其中有這樣一句“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一句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而這首詩所表達的是愛情的美好。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感情朦朧的時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傳統(tǒng)愛情故事,也可以問問學生還知道哪些表達愛情的古詩文,古時候的愛情觀念是純真美好的,所以才會有那一句“從前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古詩文教學中,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學生是祖國發(fā)展的未來,而思想是一個人的根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自身和社會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束語
總之,古詩文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是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增強的過程,不是只片面淺顯地談一談中國文化優(yōu)秀就可以的,要依靠學生自己的體會。而高中的古詩文教學就是學生進行積累體會的絕佳途徑,能夠成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切入點。只要大家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加強教學中的研究實踐,必然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方面創(chuàng)造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佩.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9(09):7-9.
[2]張彬麗.淺談高中古詩文教學中傳承中華文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165-166.
[3]趙曉萌.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