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我們的一生中,每個人都要經歷童年、少年,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情感,請圍繞這兩個特定階段的體驗來寫一篇文章。
“游戲”童年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沾河中學校八年四班 劉雨竹
它,是我童年生活的寫照。
“ 丟??! 丟啊! 丟手絹! 輕輕地丟在小朋友的后面……”(文章的開頭引用歌謠,設置故事情境,吸引讀者)置身于草場中,與小伙伴們嬉鬧,日日體會著它所帶給我的不近相同的樂趣。它很好地詮釋了我的童年。
人總是喜歡回憶過去,是因為過去是美好的,現在看來的確如此。每每憶起它時,微笑總是不禁自然流露(“微笑”一詞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調,為后文描寫自己的快樂經歷做了鋪墊)。我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它,也正因為遇見了它,我有了那段最好的時光。
不曾算過與它相伴多久,不知不覺中,我已成長為一位少年。少了幾分稚氣,多了幾分成熟。光陰往來,日月流轉。與兒時同伴的交流再沒有通過它,不再如往日那般嬉戲于草場之上。玩耍領地演變?yōu)榱送跽?、QQ 飛車……
溝通交流起來興許更為便捷,又興許也會有那么瞬間的快樂。(此段以時間為順序,描寫了自己在“游戲”相伴之下獲得的快樂和經歷,最好從中選擇一個游戲進行詳寫,不能都是略寫) 同樣是它,等級提升了,但總覺得變了味道,再也找不到那段最美好時光所帶給我的快樂。
是不是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為了追求曾失去的那份快樂,我們就一定要回到過去?當然不。作為少年,如何抵住誘惑、保有本心?(這一句思考非常深刻,吸引讀者,讓讀者從誘惑、本心和快樂的關系上做出思考,將文章中心引向深處)作為少年,如何心懷夢想、未來可期?作為少年,如何在疫情當前、承擔時代之肩?(這句話從時代角度思考自己肩頭責任,深入挖掘了中心,很成功)“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中國少年該有中國少年的樣子:唯有拼搏努力,堅持不懈;唯有以堅毅饋日月,用勤懇付華年;唯有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站在中國少年的高度思考未來,結合自己的拼搏和理想的實現升華了中心)回首過往,它,依然美好,但已成為過去;放眼未來,它,已經為我開啟了新的征程。
“它”,會成為未來的我的寫照。(結尾為自己設計了未來的愿景,暗示了自己未來的樣子,呼應了上文)
(指導教師:高微巖)
特邀名師馮淑娟點評:文章的開頭從兒童歌謠出發(fā),寫出了小作者的童真和童趣,讀起來能吸引讀者,也有代入感。結尾部分立意深刻,作者能從自身經歷出發(fā),思考肩頭的責任,最后上升到“中國少年”的闡述,呈現出由淺入深的架構,同時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第四段在敘述個人經歷的時候,欠缺詳略安排。建議講其中一個經歷用詳寫進行放大,放大的內容最好與后文主旨構成呼應,特別是能對自己思考個人責任或者中國少年做鋪墊。建議加入一個長輩,自己與長輩之間設計幾處對話,對話中加入促使思想轉變和認識發(fā)生轉變的詞句,在情節(jié)推進和自己認識發(fā)生上有一些緩沖,文章的合理性就更強了。
特邀名師馮淑娟,北京市特級教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理事、研究生導師。有《作文的“大米”》《走在追夢的路上》《滿分作文就四步》等著述多部。
問:如何寫人生經歷?
答:寫人生經歷的文章,情節(jié)中最好“有我”,使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描寫經歷。在寫作素材的選擇上可以寫一件完整的事情,中間加入波折或者矛盾,在矛盾的解決過程中,寫出人生的感悟;也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圍繞自己身上發(fā)生的幾件事進行敘述,然后用一條主線將幾件事串聯起來,抒發(fā)心中的情感或寫出人生的感悟。當然,你無論是描寫一件事情還是寫幾件事情,在敘事過程中都應該設計好詳略,在描寫人物上,最好使用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正面、側面等方法,將人物描寫得“立體化”一些。在文章的結尾結合自己的經歷,用議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
本期特邀劉麗朵抒寫少年時代。劉麗朵,文學博士,作家、編劇。著有隨筆集《還魂記》、短篇小說集《深情史》《中國童話》等。
問:看到這個題目,您首先想到什么?
答:童年和少年是一個人情感和體驗非常敏銳的時期,成年之后,它們往往就“鈍了”。而哪一個孩子又是真正“獨特”的呢?你所以為的“獨特”,只不過只是因為不了解別人罷了。真正的“獨特”,反而是成年以后通過修養(yǎng)、智力和努力所獲得的東西。比如,曾經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就是認為:假如恰好孔子沒有出生,那世界上也絕不會有另一個人來代替孔子,去做他做過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