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霞
(河南省扶溝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扶溝4613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存在程度不等的肝纖維化等病理變化與酒精性肝炎類似,但無過量飲酒史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fā)病時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自愈,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水腫、消化道出血等癥狀,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發(fā)展為肝硬化[1~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成為造成肝功能受損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臨床并無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確切方案,相關研究顯示,瑞舒伐他汀對肝細胞具有高選擇性,雙環(huán)醇片可抑制氨基轉移酶,具有較強的護肝作用[3]。本研究旨在分析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10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0例,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女20例,男15例;病程1~3年,平均(1.74±0.35)年;年齡24~56歲,平均(40.21±2.67)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28.31~33.14 kg/m2,平均(29.63±0.28)kg/m2。對照組女22例,男13例;病程1~4年,平均(1.89±0.41)年;年齡26~58歲,平均(41.78±2.89)歲;BMI 27.89~32.96 kg/m2,平均(29.68±0.31)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年齡<60歲;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伴有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合理的飲食計劃,控制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指導患者每日定時定量進行運動。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瑞舒伐他汀鈣片(注冊證號H20180007)1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雙環(huán)醇(國藥準字H20040467)50 mg/次,3次/d,監(jiān)測患者轉氨酶水平,待轉氨酶恢復至正常水平,劑量減為25 mg/次,3次/d。兩組均治療24周。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5]。顯效:肝臟B超顯示肝臟恢復至正常大小且肝內血管清晰,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血脂水平降低>20%;有效:肝臟B超顯示肝臟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標改善,血脂水平降低10%~20%;無效:肝臟B超顯示肝臟、肝功能指標、血脂水平均無明顯變化或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肝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24周后,采集患者靜脈血液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谷氨酰轉移酶(GGT)水平。(3)血脂水平:治療前、治療24周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T、AST及GG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s)
時間 組別 n ALT AST GGT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35 35 t P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35 35 t P 84.27±12.38 85.11±13.14 0.275 0.784 57.46±7.89 52.51±8.07 2.595 0.012 118.14±20.89 118.23±21.32 0.018 0.986 90.31±8.27 43.68±8.13 23.788 0.000 72.08±6.42 71.54±7.17 0.332 0.741 46.94±5.13 35.67±5.22 9.110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G、TC和LDL-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兩組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時間 組別 n TG TC LDL-C HDL-C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35 35 t P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35 35 t P 2.16±0.87 2.15±0.82 0.050 0.961 1.95±0.63 1.54±0.54 2.923 0.005 6.12±0.34 6.14±0.32 0.253 0.801 5.61±1.34 4.12±1.42 4.515 0.000 4.38±0.57 4.41±0.62 0.212 0.934 4.07±0.63 3.26±0.48 6.050 0.000 0.86±0.18 0.87±0.16 0.246 0.807 1.14±0.12 1.43±0.18 7.931 0.000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有關研究顯示可能與二次打擊有關,第一次打擊是肥胖、糖尿病等因素作用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導致肝臟脂肪沉積、肝細胞脂肪變性;第二次打擊是游離脂肪酸增高、細胞因子作用等導致體內自由基增多,引發(fā)機體氧化應激反應[6~7]。
ALT在肝細胞內含量最多,少量ALT即可提升血清中酶的活性。AST廣泛存在肝臟中,正常人體血清AST含量較低,但當發(fā)生炎癥反應時,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導致其血清濃度升高。人體血清中的GGT主要來自肝臟,當肝臟病變時,血清GGT會提升,因此ALT、AST及GGT可作為肝功能變化的監(jiān)測指標[8]。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ALT、AST、GGT、TG、TC和LDL-C水平均較低,HDL-C水平較高。這表明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促進肝功能恢復,調節(jié)血脂水平,療效較高。瑞舒伐他汀是一種新型甘氨酸衍生物,可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體內過量自由基,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從而降低肝細胞損害[9]。另外瑞舒伐他汀還可抑制膽固醇合成,增強LDL-C攝取和代謝,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雙環(huán)醇可保護肝細胞線粒體膜并增強肝細胞線粒體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AST等酶釋放。此外,雙環(huán)醇可降低TNF-α和ALT釋放,降低炎癥反應,從而減少肝細胞DNA的損害。雙環(huán)醇還具有減少TG堆積,降低血清內脂質的作用,促進肝內脂質的氧化代謝,從而保護肝功能[10]。因此,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片可以降低機體內ALT、AST水平,減少炎癥反應發(fā)生,減輕肝細胞損害,起到護肝作用。
綜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片治療,有助于改善肝功能,調節(jié)血脂水平,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