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南陽473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中老年人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高達10%左右,發(fā)病率位居第4位,具有氣流受限不可逆的特征,且病情呈進行性加重,可發(fā)展為呼吸衰竭、肺性腦病等嚴重并發(fā)癥,致死率及致殘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療以抗感染、化痰平喘、擴張氣道為主,穩(wěn)定期的治療以改善肺功能、延緩疾病進展為主要目的,常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但對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就麻杏石甘湯合小陷胸湯加減聯合噻托溴銨粉霧劑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慢阻肺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觀察組男39例,女27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59.37±6.28)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4±1.78)年。對照組男40例,女26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8.93±6.17)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59±1.8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西醫(yī)符合慢阻肺診斷標準[3];中醫(yī)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1月內有急性加重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患有惡性腫瘤、肺結核等影響肺功能的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低流量吸氧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并給予噻托溴銨粉霧劑(國藥準字H20060454)吸入,18μ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合小陷胸湯加減。組方:石膏20 g,杏仁、枇杷葉、瓜蔞仁各15 g,黃芩、大黃各12 g,麻黃、法半夏、白芍、甘草各10 g。辨證加減:伴氣虛者加太子參15 g;伴口干者加麥冬、花粉各12 g;痰熱較盛者加桑白皮、浙貝、膽南星各10 g。水煎服用,1劑/d。兩組均治療2周。
1.4 評價指標(1)治療2周后評估臨床療效。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用肺通氣功能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計算FEV1%預計值;用動脈血氣分析儀檢測pH、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2周后,觀察組FEV1、FEV1/FVC、FEV1%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n FEV 1(L) FEV1/FVC(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66 66 t P 0.78±0.24 0.77±0.26 0.230 0.819 49.58±3.6 49.65±3.7 0.062 0.950%) FEV 1%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66 66 t P 1.25±0.48*0.93±0.32*4.506 0.000 7 1 65.24±4.88*58.36±4.25*8.637 0.000 55.89±3.96 55.97±4.05 0.115 0.909 72.06±4.57*66.64±4.21*7.086 0.000
2.3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治療2周后,觀察組PaCO2較對照組低,PaO2、pH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n pH PaO2(mm Hg)PaCO2(mm Hg)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66 66 t P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66 66 t P 6.83±0.78 6.81±0.81 0.145 0.885 7.54±1.09*7.18±0.85*2.116 0.036 58.19±5.31 58.23±5.37 0.043 0.966 79.25±6.81*68.72±6.24*9.262 0.000 68.27±4.38 68.31±4.52 0.052 0.959 31.83±2.46*39.62±3.83*13.903 0.000
慢阻肺的發(fā)生主要是由氣道慢性炎癥、肺實質病理改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原因所致的氣道重構,從而引起肺通氣功能受損,順應性下降[5]。慢阻肺急性期可出現咳喘加重、呼吸困難等癥狀,致使患者肺功能進一步下降,所以急性期發(fā)作次數增加,可增加疾病風險,不利于預后。噻托溴銨粉霧劑是治療慢阻肺的抗膽堿能藥物中的一線用藥,可長期維持性使用,屬于支氣管擴張劑,能夠阻斷M3受體,從而抑制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起到擴張支氣管的作用[6]。另外,噻托溴銨還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減少氣道的分泌物,且半衰期較長,用藥方便,局部用藥安全性更高。
中醫(yī)學將慢阻肺歸于“肺脹、咳嗽、喘證”范疇,為外感六淫、氣機壅塞所致邪壅于肺,痰飲、痰瘀則可引發(fā)咳喘,而久咳可傷及脾腎,屬本虛標實證,治療應以清熱化痰、祛瘀解毒為主[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FEV1、FEV1/FVC、FEV1%、pH及P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說明在使用噻托溴銨粉霧劑時加用麻杏石甘湯合小陷胸湯加減,能有效提高患者肺通氣功能,減少CO2潴留,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麻杏石甘湯方中石膏、麻黃為君藥,石膏性大寒,味辛甘,可泄熱生津、清肺熱;麻黃性溫味辛,可宣肺平喘,兩者宣、清結合,可增加辛涼清肺之功效。大黃、杏仁為臣藥,可清肅肺熱、通達肺氣。余為佐藥,可助君臣清熱化痰[8~9]。小陷胸湯方中法半夏可辛開化痰,瓜蔞仁可清熱潤肺,黃芩可清上焦肺熱。痰熱盛者以桑白皮、浙貝、膽南星加減,可使清肺化痰之功效更甚。白芍具有解痙的作用,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可起到止咳平喘、清肺化痰之效[10]。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湯中麻黃能夠興奮β2受體,起到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同時減輕支氣管黏膜水腫,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酶具有抑制呼吸中樞的作用,起到平喘的作用;小陷胸湯中黃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的作用;法半夏能夠緩解喉上神經引起的咳嗽,具有鎮(zhèn)咳的作用。
綜上所述,麻杏石甘湯合小陷胸湯加減聯合噻托溴銨粉霧劑治療慢阻肺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肺通氣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減少CO2潴留,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