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
[摘? ? ? ? ? ?要]? 20世紀90年代,我國高職教育體系就開設了職業(yè)法律專業(yè)。而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職業(yè)教育的飛速發(fā)展,高職院校中的法學教育專業(yè)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法律行業(yè)非常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陣地。基于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定位,高職法學教育也應該以培養(yǎng)法學相關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當前,技術的重要發(fā)展,新媒體對各個行業(y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新媒體時代下各個行業(yè)迎來了重要改革。為此,以應用為核心的高職法學教育,也應該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積極應用各類新興理念和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落實,以實現高質量的高職法學教育。
[關? ? 鍵? ?詞]? 高等職業(yè)教育;新媒體;法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47-0188-02
一、引言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培養(yǎng)高等人才最為核心的陣地,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其影響性和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高職教育有其非常顯著的定位和作用,就是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在高職教育中,法學教育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塊。高職法學教育要緊隨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引入新媒體時代新生的各種理念和技術,促使高職法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提升高職法學專業(yè)學生的競爭力。以下將從高職法學教育的定位、當前高職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新媒體時代如何有效提升高職法學教育改革的成效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對高職法學教育改革有所幫助。
二、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定位分析
(一)以適應社會法學崗位需求為目標建立培養(yǎng)方案
對于高職法學教育而言,其整體教學方案體系的建立要充分延續(xù)高職教育的核心定位。因此,高職法學教育要體現應用型教育,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成效。具體而言,高職法學教育首先要緊密結合當前社會法學相關崗位的發(fā)展與需求的變化,建立一個能夠充分適應新時代法學崗位需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教育結構。這也是高職法學教育最為重要的定位。其次,在應用型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下,高職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設計也要著重于法學實踐的開展,讓學生通過高質量的法學教育實踐提升其法律的思辨思維,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學生解決法學問題綜合能力的提升。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重要定位就是立足于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培養(yǎng)目標,通過加強法學教育實踐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適應法學崗位的實際需求。
(二)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法學應用性能力的培養(yǎng)
在以應用型法學實踐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法學實踐課程為重的培養(yǎng)方案基礎上,高職法學教育在教學目標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實施上,要以學生為核心,優(yōu)化教育模式,通過加強學生的參與度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在高職法學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各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各種切近實際的教學案例等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積極進行思辨,深入建立案件分析思路,有目的性地進行法條規(guī)范的學習與應用,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此外,各種模擬法庭、法學辯論等實踐活動也要積極開展,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自主參與、積極交流,確保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有目的性地提升法學教育成效,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
三、當前高職院校法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法學建設落后,各院校間合作不足
雖然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一員,近年來高職教育也高速發(fā)展,其重要性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但是高職教育由于幾十年來在社會以及民眾的心中一直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這種較為低等的地位,導致高職教育整體上的建設較為一般。尤其是對于法學這一對專業(yè)性以及學生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行業(yè),過去高職法學教育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雖然近幾年高職法學教育隨著高職院校的改制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高職法學教育改革取得了長效,但是整體上的專業(yè)建設還是較為滯后,教學、科研等領域都得不到充分的教育資源的保證。而教育資源的缺乏,也使各高職院校只能將僅有的資源投入本校的教學中,使能夠快速開闊法學教育的視野、促進法學教育快速提升的學術交流活動顯得較為不足。綜合而言,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因為教育資源的缺乏而在專業(yè)建設和學術交流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高職院校法學專業(yè)教師整體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法學教育中,另一個問題在于專業(yè)教師隊伍的建設也不足。一方面當前的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無法給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使高職法學教育招不到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從而促使高職法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不利。另一方面當前高職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教師自身也沒有很好的自我持續(xù)提升的意識。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一些專業(yè)教師在意識、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需求,導致其法學教育的成效逐漸下滑。最后,基于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目標,高職法學教育實踐很重要。但是部分高職法學的教師在具體法律法務等實踐方面因為長期在學校中而經驗不足,使其進行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無法真正達到既定的目標。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通過聘任校外的法務方面專家,形成“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但是校外的法務專家對校內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深刻,在教學實踐設計上會存在與學生實際學情脫節(jié)的情況,也無法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綜合法律實務能力的提升。
四、加強新媒體技術應用,促進新時代高職教育改革
(一)有效加強高職法學教育模式的更新
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法學教育中一些較為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無法滿足新的教學需求,另一方面無法和新的教育技術有效融合,制約了新興教育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新媒體時代下,有效加強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改革的一大重點就是更新教育模式。過去單方面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和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內容復雜、信息傳遞方式多變的特征相沖突。學生在面對外界良莠不齊的信息沖擊的情況下,思想等各方面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但是“填鴨式”傳統(tǒng)教育模式無法根據學生的疑惑來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很茫然、吃力。新媒體時代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入新的教育輔助技術和工具,并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借助各類新媒體時代便利的技術和工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高效實現為學生答疑解惑、促進學生法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加強教育資源的投入,強化網絡建設和新媒體平臺建設
新媒體時代下,教育技術的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而新媒體信息化對高職法學實踐教學的提升也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改革中,學校等方面應該系統(tǒng)性地進行高職法學教育的信息化改革。而要有效促進系統(tǒng)性的信息化革新,充足的教育投入必不可少。為此,國家、社會、學校都應該有效達成一致,給予高職法學教育以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為高職法學教育的網絡和平臺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具體而言,高職法學教育首先應該引進網絡建設方面的人才,并積極結合社會法學崗位需求,咨詢相關方面專家,設計高質量的法學教育網絡平臺,為高職法學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打好基礎。
五、總結
新媒體時代給高職法學教育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對高職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職法學教育應該進一步基于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強化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積極擁抱新媒體時代下的變化和發(fā)展,持續(xù)促進高職法學教育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張勝英.淺析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法學教育中的運用:以刑法課程的教學為視角[J].科技信息,2009(29):673.
[2]沈培培.關于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相關探索[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6):41-43.
[3]溫培財.以刑法課程教學為視角探索高職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5):277,279.
[4]徐曉光.高職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88-90.
[5]張宇,周憶陶.高職法學教育實訓課的平臺建設[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4):147-148.
[6]季敏,楊衛(wèi)宏.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法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完善[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1):74-76.
[7]郎士超.高職法學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4):179-181.
[8]潘志學,潘勇敏,姜仲波,等.政法高職院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高職法學教育科研所座談紀要[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139-141.
[9]于午丁.高職法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可能路徑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6(5):116-119.
[10]傅玉良.高職法學教育應強化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兼論高職法學教育模式改革[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7(2):180-185.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