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小時候,父母長輩常對我們說:“你們現(xiàn)在有吃有喝,幸福啊!不像我們那時候日子過得那么苦?!本o接著就是一句質(zhì)問:“你說你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沒想到,等我們這一代“70后”和“80后”上歲數(shù)了,也會對年輕人說同樣的話。
說這代人比上代人幸運,算是事實。因為國家在發(fā)展,日子越來越好。但這句話在年輕人聽來有點惱人。一邊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幸運,一邊計算投入產(chǎn)出比:“你們有更好的生活,你們不能太貪得無厭啊!”
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王璐瑤沒發(fā)揮好,止步于資格賽。她在微博上發(fā)了一張自拍,附文說:“各位抱歉,很遺憾。我承認我慫了,三年后再見吧?!边@給她惹了麻煩。很多網(wǎng)友在評論里大肆指責,大意是:輸了比賽不好好反省,還有心情玩自拍,像話嗎?你沒取得成績,居然都不苦大仇深一點?
我倒是覺得,年輕人更輕松,更樂意愉悅自己,不見得是壞事,反倒應該看成上一代的成績。幾代人前赴后繼地奮斗,不就是為了讓后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嗎?有人看不慣,說年輕人都不知道努力了,嚷嚷要摸魚,少工作,多花錢。對此我是這么看的:首先,他們大多只是說說,該做的事情未必落下了;其次他們?yōu)槭裁匆f這些?其實就是在表達對上一代的反抗:“你們喜歡這樣,我偏不這樣?!?/p>
記得有一次,我跟國外同行討論青少年咨詢案例,說到“逆反”,翻譯用了rebelling。老外一開始沒理解,孩子也沒什么具體劣跡,不抽煙不喝酒不打架,只是一回家就鎖門,不跟父母說話。對方說:“噢,autonomy?!边@個詞的意思是“自主性”。保留自己的空間,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這跟逆反當然不是一回事。但站在上一代的角度,很容易把它們混為一談。
“你該知足了”,這是一種姿態(tài)巧妙的介入,甚至有一絲狡猾:表面上什么都給你了,但眼睛始終滴溜溜地盯著你的人生:什么都給你了,你該像樣點啊!在這樣的枷鎖下,有的年輕人就會用一種看似佛系的、摸魚的姿態(tài)表達獨立:我什么都不做,才能做自己。
每一代人在上一代眼中,大概都有過不像話的時候,但他們最終是會越長越像的。每一代都很拼,艱苦有艱苦時的頑強,富足有富足后的奮斗,嘴里說無所謂,其實在哪個崗位上都默默努力。這就像是一個代代相傳的成人禮。
比如,今年東京奧運會的年輕運動員,成績非常亮眼,而且他們更愛玩了:玩自拍、做美甲、打游戲……也許年長者還是會感嘆:“一代不如一代?!倍淮贻p人照樣充耳不聞,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節(jié)奏長大,最終像他們的父輩一樣,成為一個時代新的中流砥柱。
看到年輕人鮮活的身影,我其實有一些嫉妒。沖著他們指手畫腳品頭論足,也許是想表達,“我要是像他們那么年輕就好了”。上一代給予下一代的一切支持和照顧,大約是上一代夢寐以求卻遺憾沒有得到的,于是用這種方式說:“替我們好好再活一遍吧!”
但人永遠不能從別人身上找回自己。只能隔著距離欣賞,看那些朝氣蓬勃的人享受他們的幸福。這是另一代人的快樂和自由。
(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1年第16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