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許昌市金堂鈞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河南許昌 461002
鈞瓷行業(yè)有一種現象,不同窯口的掌門人本身既是“大師”又是管理者,還是一線的藝術工作者,集工匠、非遺傳承人、藝術家、總經理、董事長等多種稱謂于一身,這就要求鈞瓷人不但要具有企業(yè)管理、商業(yè)運營、品牌定位等工商管理方面的技能,還要在精準的市場定位下,創(chuàng)作設計出兼具審美、實用于一體的鈞瓷作品。
上世紀90年代前后建立私家窯口的鈞瓷人,目前大多還在工廠里或從事管理,或從事勞作,還依然是鈞瓷行業(yè)的主力軍,瓷二代的中青年還沒有形成中堅力量。后期加入行業(yè)的年輕人,主要從事鈞瓷的低技術含量的重復勞作,很少有優(yōu)秀或科班出身的青年加入其中,并從事企業(yè)管理和作品創(chuàng)作等關鍵環(huán)節(jié)。
從商業(yè)的角度分析,生產型企業(yè)的立身之本就是“產品”。在世界品牌定位大師杰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產品、價格、渠道、溝通宣傳)四大要素中,產品是最基礎的,最應該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yōu)勢,最起碼要保持行業(yè)平均水平,所以在研究分析影響鈞瓷行業(yè)發(fā)展的眾多因素中,從鈞瓷人自身出發(fā),著重研究和分析了投向市場的鈞瓷作品,在文化創(chuàng)意和外觀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總之,這些年來造成鈞瓷市場遇冷的一個內因也就是人的問題。假若從人出發(fā),再往下探究,具體反映到事務上時,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市場上呈獻給消費者的鈞瓷產品差強人意,基于不同消費者的文化創(chuàng)意不夠,并且滿足不了廣大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
根據當下鈞瓷行業(yè)的現狀,我個人認為,鈞瓷人自身的創(chuàng)意設計技能與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必要。越是在商品極其富足的時代,好的商品越是顯得稀缺,鈞瓷作品推向市場,得不到好的效應和口碑,不一定是您的作品沒有提升,而可能是您作品的提升水平,沒有趕上人們審美的提升水平。因為審美的發(fā)展經歷了“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目前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就是后現代主義審美的“博物館”。城市的高樓大廈、晚間的夜景、新建的機場都是藝術品,凈雅的茶社、用餐的飯店,無論環(huán)境還是設施,無不充斥著藝術氣息,甚至快消品的外形及包裝都要經過藝術化設計,人們經歷了一個日常生活與藝術分離,到日常生活與藝術融合的過程,這就給鈞瓷人在作品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稱“業(yè)精六學、才備九能”的饒宗頤大師,在一次采訪對話中說過,“藝術生命在于無窮的追求,但創(chuàng)新總是有來源的,或者來自傳統,或者借鑒別人。”這句話是在一定的語境下說的,我想把這句話再追根究竟一下,“創(chuàng)新來自傳統”其實也是對傳統的借鑒,那么傳統從何而來呢?我的理解是生活,古代圣賢中有偉大的造物者,比如堯、舜、墨子等等,對于他們而言,沒有傳統可借鑒,他們的造物靈感就是來自生活。那么接著饒老的話講,藝術創(chuàng)新,或者來自生活,或者借鑒傳統和別人。無論哪種借鑒,都需要鈞瓷人用自己的藝術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
那么自己的藝術靈感往哪去找呢?我認為每位鈞瓷人的藝術靈感“自身俱足”?!洞髮W》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泵髅鞯轮械摹懊鞯隆?,就是智慧和善良,明明德就是把自己與生俱來的智慧和善良發(fā)揚彰顯出來。這也與佛家講的“佛性本自具足”的道理相通。依照這種中國傳統的哲學智慧,鈞瓷人的藝術稟賦需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實踐、體悟,給彰顯、發(fā)揚出來。
一、要扎根生活,做為一個生活敏感的人,在日常中體悟造物的價值所在,在生活中了解審美對象基于場景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審美,從自然中汲取營養(yǎng),在實踐中彰顯智慧。從而創(chuàng)造出適合時代審美和實用場景的好鈞瓷作品。
二、要多走、多看,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去兄弟瓷區(qū)參觀學習,向其他藝術門類的前輩請教,揣著敬畏之心,走進中外藝術館、博物館,用心去體會藝術品背后作者的表達,用心與作者對話。
三、要系統學習藝術理論知識和提高審美能力水平,要融通中西,我輩應站在前輩和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除此之外,還要學習中西文化與哲學,特別是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因為藝術品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從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經過學習、思辨、吸收、內化,最終融入自我,使自己不但是手藝人,還應該成為文化人,站在文化理論的高度,用藝術批判的視角來指導器物創(chuàng)造,只有這樣,鈞瓷人才能創(chuàng)作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并高度統一的時代精品。
當然,現代鈞瓷作品要想在外觀設計上有大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除了鈞瓷人自身的創(chuàng)意設計技能與藝術審美能力要提升以外,還需要有當代的文人雅士介入其中。當代的文人雅士就是大學里藝術專業(yè)的教授、專家、學者,倘若這些“文人雅士”能夠以產、學、研的形式加入到鈞瓷器型的創(chuàng)作中來,一定是鈞瓷器型創(chuàng)新的一股清流。憑借他們的學識、審美、藝術造詣的深度和廣度,定會創(chuàng)作出美、用兩宜的上乘佳品,定會給后世留下藝術價值極高的寶貴遺產。
一、創(chuàng)作出美、用相宜,雅俗共賞的上乘佳作,使鈞瓷行業(yè)在風云莫測的市場中永葆青春活力,這個是“本”的問題。固然重要,然而,想要在國內市場上有叫得響的鈞瓷品牌,實現鈞瓷作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而應該有的高附加值,鈞瓷人還要加強企業(yè)管理和商業(yè)管理方面的學習,或引入這方面的高端人才,這樣才能夠解決傳統手工藝行業(yè)效率低下的問題,并能夠用快速便捷的方式讓鈞瓷產品被推送到目標消費群體面前,以實現商業(yè)的價值和目的。
二、有了作品的“美”和商業(yè)的“善”之外,想要在國際市場上行深致遠,鈞瓷人還要敬畏科學技術的“真”,加強科技與文化的融合。鈞瓷在千余年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是伴著鈞瓷人對材料認識的提高和機械工具的運用,而保持其先進性,進而體現其時代特征。歷史即現實,鈞瓷人一定要擁抱科學技術,與大學院校和社會上的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增加鈞瓷行業(yè)的科技內核,這可能對強化知名民族品牌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是硬性的、支撐性的。
饒宗頤大師說:“藝術生命在于無窮的追求。”一語道出藝術生命的歸宿和目的?!兜赖陆洝吩?“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比酥阅芘c天地齊名,是因為人的生命不但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古人講的“心包太虛”是指人心能裝下整個宇宙,人有探究世界萬物真理和發(fā)現世間美好的無限可能,這就為我們藝術生命的無窮追求提供了理論基礎。鈞瓷人想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鈞瓷事業(yè)做好,不但要讓自己的藝術生命永久成長,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斷地探究真理和發(fā)現美好,還要對科學技術和商業(yè)規(guī)則予以充分尊重,在市場中實現鈞瓷作品真、善、美的價值,給后世留下更多更好的鈞瓷佳品,讓后人與自己交心、對話,從而讓自己的藝術生命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