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梅
(甘肅省武威市天??h農(nóng)村能源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 武威 733299)
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雙子葉植物,其植株形狀類似于掃帚,株高范圍為幾十厘米至3 m。藜麥是一種淺根性作物,其花序呈序狀,主梢及側(cè)枝均可結(jié)籽,為自花授粉植物。其種子形狀類似于圓形藥片,直徑約1.5~2.0 mm左右,千粒重1.4~3.5 g,藜麥表皮附著有水溶性皂角苷。不同品種藜麥其種子在顏色及大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多數(shù)種子呈乳黃色或灰白色,少部分種子呈紫色或黑色。
耐鹽性,藜麥種子能夠在海水鹽濃度下萌發(fā)并完成生命周期。耐旱性,藜麥在生長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增強細胞內(nèi)抗氧化酶活性,清除因干旱脅迫而產(chǎn)生的大量自由基,另一方面,通過提高細胞內(nèi)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如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滲透勢,從而提高藜麥的耐旱性。耐寒性,藜麥在芽期都有很好的耐寒性,隨著真葉的出現(xiàn),植株耐寒能力逐漸降低。苗期(6~8葉)可耐受-4 ℃低溫。
藜麥適宜生長于海拔1500 ~4800 m,溫度:-4~38 ℃,最適生長溫度為14~18 ℃,土壤酸堿度:pH 4.8~9.5,相對濕度:40%~88%,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
藜麥對土壤要求并不高,但是最適宜生長于肥沃的中性土壤內(nèi)。盡可能選擇前茬作物為麥類、薯類等同時為噴灑長效除草劑的地塊。藜麥具備較強的抗旱性能,同時在其苗期不得積水,因而需選擇具備良好排水性能的地塊。作為一種小粒作物,藜麥種子頂土壤性能不強,整地質(zhì)量會對其出苗造成直接影響,因而需提前整地,并做好旋耕工作,達到“深、凈、細、實、平”,不能有明暗坷垃。
播種前需深施底肥,盡可能選擇有機肥或復合肥。一般有機肥100~200 kg/667 m2,翻地前均勻撒在地表。一般施復合肥,中等肥力耕地依據(jù)尿素6 kg/667 m2、磷酸二銨28 kg/667 m2,硫酸鉀12 kg/667 m2的施肥量做基肥一次性在整地時施入?;蚴┤肟傪B(yǎng)分≥45%氮磷鉀藜麥專用肥(13-22-10)60 kg/667 m2。肥力較差的地塊可適當增施基肥。藜麥對氮肥敏感,在生長前期不宜追肥,否則后期易倒伏。
隴藜1號: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品種特性:高產(chǎn)、抗倒伏、廣適,株高:1.81~2.24 m,千粒重:2.4~3.5 g,平均產(chǎn)量:152.0 kg/667 m2,生育期128~140 d,屬中晚熟品種。抗霜霉病、抗葉斑病。適宜在中國西北地區(qū)海拔1600~2600 m、無霜期大于130天的區(qū)域種植推廣。隴藜2號: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品種特性:糧飼兼用,株高:1.98~2.44 m,千粒重:2.9~3.3 g,平均產(chǎn)量:163.2 kg/667 m2,生育期160 d,屬晚熟品種??顾共?、抗葉斑病。適種區(qū)域:糧用適宜在無霜期大于150 d的區(qū)域種植推廣。隴藜4號: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特點:早熟、穩(wěn)產(chǎn)、易加工。株高1.79~2.06 m,千粒重3.0~3.3 g,平均產(chǎn)量:174.8 kg/667 m2,生育期128~140 d,屬中晚熟品種??顾共?、抗葉斑病。適宜在中國西北地區(qū)海拔1800 m以上、無霜期大于120 d的區(qū)域種植推廣。條藜1號:育成單位:甘肅條山農(nóng)林科學研究所。通過引種栽培馴化和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藜麥新品種。屬中早熟品種,株高152.7~218.5 cm,生育期124~132 d,其子粒呈圓形片狀,顏色為乳白色千粒重2.85~3.45 g,含粗蛋白17.04%。條藜1號具備良好抗倒伏及抗霜霉病特性,其綜合抗病性能較強,適宜栽植范圍較廣,同時具備良好抗旱、抗寒特性,對貧瘠耐性較強,產(chǎn)量較高并且較為穩(wěn)定,平均畝產(chǎn)160.7~212.5 kg。適宜種植于海拔超過1500 m,無霜期大于105 d的地區(qū),例如甘肅天祝、榆中、山丹等。
通常情況下,待播種層土溫始終超過10 ℃時即可播種。應(yīng)在4月中旬開始~5月20日結(jié)束播種,若種植地為山坡地,需遇水而播種。
在播種過程中,應(yīng)保證土壤具備良好墑情,播種層最佳含水量為15%~20%。在過于干燥的土壤內(nèi)播種,種子發(fā)芽難度較大,即使發(fā)芽也易干死。但是需注意土壤不得處于積水狀態(tài),以防種子霉爛。
若墑情良好,可將播種深度控制在1~2 cm,若墑情不佳,可適當增加播種深度,但不宜超過4 cm。
覆膜穴播采用,播種過程中需注意應(yīng)始終保持相同的播深,若墑情不佳,在播種后需注意及時鎮(zhèn)壓。人工穴播機效率:0.533~0.667 hm2/d;覆膜播種一體機 效率:1.333~2 hm2/d。
一般采用人工穴播機或覆膜播種一體機播種,播種量 0.5 kg/667 m2左右(3~5 粒/穴)。栽培行距40 cm,株距 30 cm,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在確定播種密度時,還需充分考慮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播期等因素。
及時間苗、定苗。需及早間苗,避免荒苗,以培育壯苗。最佳間苗時期為4~6葉期,而最佳定苗時期為8~10葉期。
要及時中耕除草,切勿草荒,嚴重影響藜麥生長。藜麥苗和藜草(俗稱灰灰菜)相似,避免誤除。目前沒有藜麥專用除草劑,以人工除草為宜,也可采用全膜穴播(黑膜)栽培,可以減免除草。
全生育期主要防治葉斑病、霜霉病兩大病害以及潛葉蠅、斑潛蠅、蚜蟲、跳甲等蟲害。葉斑病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對于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一般采取10%烯酰嗎啉500倍液和80%代森錳鋅15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在噴霧過程中應(yīng)注意盡量噴施于基部葉背。夜蛾類幼蟲期噴施10%煙堿乳油1000~1500倍液;蚜蟲類每畝懸掛15~30張黃板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 g/667 m2兌水50~60 kg。潛葉蠅類成蟲盛發(fā)期噴施1.8%阿巴丁(愛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10%煙堿乳油1000倍液,該蟲最佳防治時期為露水干后的8~10時,此時幼蟲在葉面活動,同時老熟幼蟲從蟲道內(nèi)鉆出。
藜麥種子具備很強的活性,僅僅遇濕3~5 h成熟籽粒即可萌發(fā);待其成熟期,若未及時對其收獲,一旦遭遇連續(xù)雨天未收貨藜麥種子即容易發(fā)芽;收獲過早容易影響種子內(nèi)營養(yǎng)積累,最終導致種子產(chǎn)量及品質(zhì)受到影響。因而,在正常生理成熟時,即籽粒硬度增加,很難用指甲將其掐破,葉片開始萎縮并脫落,即可開始收獲。待收割結(jié)束后,需及時晾曬風干,以促進種子后熟,提升其籽粒飽滿度,保證其色澤一致,大面積生產(chǎn)可用藜麥專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脫粒,脫粒后的籽粒必須晾干后,籽粒含水量低于12%時及時進行精選包裝入庫,可保證藜麥籽粒具有很好的商品性和加工品質(zhì)。
脫粒機,效率:667~1334 m2/d,聯(lián)合收割機,效率:1334~2668 m2/d ;脫粒效率:2~2.67 hm2/d,收割脫粒效率:5.33~6.67 h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