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琳·托馬斯是一位心臟病患者,曾多次發(fā)病。自那以后,她在美國梅奧診所參加了針對女性心臟病幸存者的培訓項目,并開通博客、寫書,為女性提供心臟疾病方面的輔導。因為研究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出現心臟病發(fā)作癥狀后很長時間才會求助,一是她們不想制造麻煩,二是事情太多忽視了病情。為此,卡洛琳撰寫文章,記錄了十余位女性患者發(fā)病的親身經歷,希望給其他人提個醒,以及時就醫(yī)。
米斯蒂(26歲):
那天是我懷孕的第35周,感覺喉嚨里有奇怪的收縮感,好像有東西卡在那里。這種感覺一直蔓延至胸部,這不是疼痛,而是一種擠壓感。然后,我開始感到輕微疼痛、大汗淋漓、惡心、渾身發(fā)冷、頭暈。而且,雙臂從肩膀到肘部有一種奇怪的刺痛感和麻木感。后來,被確診為動脈瘤破裂引起的心臟病。
桑德拉(37歲):
凌晨,我被胃灼熱感疼醒,回憶了一下,并沒有吃過可能引起胃灼熱的東西。我找到胃藥服下,但無濟于事,后背還伴隨著一陣劇痛,感覺快要死了,這個過程僅僅用了1分鐘。我的心跳停了下來,然后被送往醫(yī)院。之后,我因為類似問題又去過3次醫(yī)院,都是感覺胃灼熱、惡心,偶爾會有胸痛。
勞拉(40歲):
那天我已經睡著了,但身體多處疼痛不得不起床,第一個癥狀好像是左胸下方疼,左臂內側也有疼痛感,疼痛波及下巴和左耳。而且,我的體溫也很高,隨時都有要吐的感覺。雖然一段時間過后,惡心和發(fā)熱癥狀消失了,但身上多處疼痛問題仍然存在。后經醫(yī)生診斷是自發(fā)性冠狀動脈央層引起的心臟病發(fā)作。
戴布拉(42歲):
我的第一個癥狀是心臟有擠壓感,但是并不疼。這個癥狀消失后,轉為胳膊和上背部之間疼。后來,我發(fā)現手臂逐漸變得麻木刺痛。我意識到這是典型的心臟病發(fā)作癥狀,便立即趕往急診。
莎倫(43歲):
一天我走在路上,突然肩胛骨間有強烈的疼痛感,幾分鐘后,背部開始疼,然后渾身發(fā)熱,覺得惡心。又過了幾分鐘,我感覺疼痛蔓延到胸部,順著左臂傳到手上。當時,我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趕往醫(yī)院。
莫妮卡(43歲):
心臟病發(fā)作前1個月,我經常感到胸痛,容易疲勞。發(fā)病當天凌晨5點,我的胸部中央開始疼,并蔓延到背部、喉嚨和耳朵,那種疼痛就像一萬頭大象坐在我的胸口。
瑪蒂(46歲):
我有心臟病家族史,自己也難逃厄運。發(fā)病的第一個癥狀是胃灼熱,隨后感到胸部受壓,但沒有逐漸惡化。我的手肘也有一種奇怪的疼痛感,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醫(yī)生檢查發(fā)現我是自發(fā)性冠狀動脈夾層,情況危急,放了3個支架。
金柏(46歲):
發(fā)病時,我感覺胸部像被散彈擊中一樣,喘不過氣,左顱骨有劇烈的鉆孔痛。
厄娜(49歲):
那天晚上,我在用電腦工作,右臂開始有些疼,我想也許是鼠標用多了。但疼痛開始擴散到肩部,之后蔓延至背部,我并沒有在意便去睡覺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我醒來后感覺很難受,不能呼吸,想吐又吐不出來。隨著癥狀越來越嚴重,便緊急趕往醫(yī)院。
丹恩(49歲):
一天晚上,我感覺異常疲勞,以為睡一覺就好了。第二天醒來,我感覺呼吸困難,左肩胛骨疼,喉嚨也難受,嘴唇發(fā)麻,這些癥狀反復出現。丈夫立即把我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艾麗(51歲):
我曾有過兩次心臟病發(fā)作經歷,每次癥狀都不一樣。第一次是一種難以置信的疲憊感,我坐在床上看電視,突然連頭都抬不起來。接下來6周,經常有惡心、頭暈、左肩胛骨疼、背痛、盜汗和熱得無法忍受的感覺。后來我做了3次搭橋手術,但效果不佳。最近一次發(fā)病時,我覺得胸部有刺痛感,然后蔓延到脖子、下巴和喉嚨,并伴有頭暈、發(fā)熱、惡心和焦慮。
科比(51歲):
我發(fā)病時,感覺很焦慮,并伴隨胸悶、手腳腫脹,爬樓梯上氣不接下氣。后來,我感覺胸部有壓迫感,很像消化不良,冒了一身冷汗。
凱西(55歲):
半夜,右臂的疼痛感讓我輾轉反側,慢慢地,疼痛加劇,胸悶嚴重。我還感覺惡心,并開始嘔吐、腹瀉。醫(yī)生認為,我心臟病發(fā)作是由慢性疲勞綜合征用藥過量引發(fā)的。
蘇爾馬(61歲):
心臟病發(fā)作前一段時間,我就感覺爬樓梯時很吃力了。一天凌晨,我感覺上腹和胸口一陣緊繃的疼痛,然后逐漸蔓延到左臂,并伴隨一種麻木感。我立刻去了醫(yī)院,但在路上的25分鐘內,感覺越來越疼,開始冒汗,每一秒我都坐立不安,胸口的疼痛變得無法忍受。直到接受治療,所有疼痛感才消失。
(牛犇/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