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王 云
(1.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2.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愈演愈烈,國與國之間無論在經(jīng)濟上還是文化上的交流都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成為國與國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近些年來,英語成為一門熱門專業(yè)被學生所青睞。然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其當前所需關注的重要問題。學生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能夠深入的了解英語這門語言與其所蘊含的外國文化,進而能夠體味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在多元化文化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對我國文化與精神的理解,在思想上會出現(xiàn)偏差,過分崇洋媚外。因此,在行為上會存有很多不妥之處。基于這一問題現(xiàn)狀,就必須在保證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由此可知,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十分必要性。
高職院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地方,其為廣大莘莘學子提供了優(yōu)越的學習場所,也讓學生能夠接受知識的洗禮,從而實現(xiàn)教化育人的重要職能。當然,大學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還應該服務社會,承擔傳承文化、傳播文化、弘揚文化的責任。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學好英語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達成的共識。相應的,加強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也逐漸成為高職院校未來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職生思想政治高度的有效途徑,但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高職生形成更為健全人格的要求。為此,“課程思政”理念應運而生,并成為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選擇。我們知道,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工作以教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為主要,卻沒有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導致“育人”職能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但是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工作的同時必須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教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很多外來文化不斷涌入高職院校,并對高職生的思想和觀念帶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高職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是會接觸到一些良莠不齊的英美文化,致使一部分高職生形成了崇洋媚外的意識,不僅對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不利影響,而且也不利于他們未來發(fā)展前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英語教學課堂,既要把專業(yè)文化知識教授給學生,同時還要借鑒“課程思政”思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樣一方面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人才。不僅如此,中國作為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茶文化。這些傳統(tǒng)茶文化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比如采茶、選茶、泡茶、種茶、茶道、茶德、茶精神豐富。茶文化還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學思想,所以能夠對高職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是鑒于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所以茶文化已經(jīng)逐漸成為很多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資源之一。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高職英語課堂融入思政教育還有利于傳承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從而為茶文化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和動力。
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已經(jīng)成為國內眾多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英語課堂中對思政教育的融入工作。當然,從表面上來講,英語課堂與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屬于兩個不同的教育模塊,所以兩者并不存在關聯(lián)性。但實際上,在“課程思政”視角下,英語課堂融入思政教育是切實可行的,而且也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然而,在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同樣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融入的效果。茶文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利用好茶文化,讓茶文化成為兩者能有效融合的媒介、橋梁??傊?,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有:
要想將高職英語課堂打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就要準確找到能將兩者融合到一起的媒介,而茶文化所特有的性質就使得茶文化能扮演好這個角色。這是因為,自從中國茶飲品漂洋過海地流入到英美等國家以后,中國茶文化也隨之流入到這些國家。而流入到這些國家的中國茶文化在受到當?shù)匚幕挠绊懴拢饾u成為具有本地文化特征的茶文化,并逐漸失去了中國茶文化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說,不僅中國有茶文化,像英美等國家也有茶文化。所以,如果高職英語教師能夠合理利用茶文化,并將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為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內容之一,那么必然可以讓高職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能夠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禮,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合理利用茶文化應該成為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過去,往往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受體、受眾,所以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比較多。但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強調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原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挖掘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并增強他們未來發(fā)展的自信心。由于不同學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個性特點、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給學生上課,否則將很難得到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不可能得到學生的支持和認可。所以,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全面的教學與個性差異相統(tǒng)一的個性需求,并且還要把學生個性的健康成長作為課程實施的著眼點和目標,這樣才能有利于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當然,學生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只有當兩者能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互扶持時,才能形成相輔相成的教育格局。
教育是國家發(fā)展之本,一個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水平?jīng)Q定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教育教學質量,我國不僅制定并落實了擴招政策,并且也為建設世界“一流高?!薄耙涣鲗W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只有那些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才能獲得更光明的發(fā)展前景。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其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生愛國主義情感,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并促使他們形成更為健全的人格。茶文化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書育人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中以茶文化為媒介融入思政教育既是深化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有效方法。當然,要想保證融入效果就應該找到有效的融入路徑,比如: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英美茶文化其實就是中國茶文化的分支,雖然隨著英美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其與中國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大,但這并不能否認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于高職英語教師而言,如果他們想要發(fā)揮出茶文化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作用,其不僅要將茶文化與英語教育、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更要深入分析中西茶文化的異同點。中國茶文化包羅萬象,所以其當中的某些內容與英美茶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英語教師要將這部分茶文化摘錄出來,并在課堂上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中西茶文化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并為形成更為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
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既要扮演好教書育人的角色,同時還要用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互動,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自己的偏見。很明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方式明顯不利于在英語課堂上融入思政教育。這是因為,思政教育并不是將簡單地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讓他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寶貴的精神品質。因此,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課堂聽課興趣,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當然,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幾乎不太可能把茶文化教育發(fā)展成為一門學科教育,所以茶文化教育只能充當思政教育的一部分,通過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來發(fā)揮出茶文化的教育作用。而要想達到這個目標,英語教師也必須要改革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方面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人才。由此可知,《簡述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則及有效路徑》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