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名 王 薇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長春 130024)
互動語言學強調(diào)以動態(tài)而非靜態(tài)的眼光看待語言現(xiàn)象,并提出了把自然口語當作研究對象的主張,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拒絕研究者自己憑空杜撰語料,強調(diào)考察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互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自然話語[1]413。簡言之,就是不能將語言固定在封閉的書面形式中去研究。這對語言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為語言研究開辟了新的視角。以本文的研究對象“沒有”為例,在問答句中,“沒有”通常單獨成句,作為對問話者的回應。但我們對它的研究絕不止步于詞典中的義項和交際中的常規(guī)用法,它在交際互動中因頻繁使用而產(chǎn)生的話語標記功能需要得到語用層面的關(guān)照。
對話語標記語的個體研究,就是把某個起話語標記作用的口語表達式放到日常對話的交際序列中做動態(tài)考察[2]25。目前學者們對話語標記概念的界定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Fraser(1999)[3]認為,話語標記語不表示命題概念,只表示話語中各個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通俗地說,話語標記就是除了命題內(nèi)容以外的,說/寫者為了使語句上下銜接連貫自然而做出的努力。劉麗艷(2005)[2]25指出如果一個口語表達式具備以下特點,那么它就可以被判定為話語標記語:1.功能上具有連接性;2.語義上具有非真值條件性,即話語標記的有無不影響語句命題的真值條件;3.句法上具有非強制性,即話語標記的有無不影響語句的句法合法性;4.語法分布上具有獨立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不與相鄰成分構(gòu)成任何語法單位;5.語音上具有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停頓、調(diào)值高低等來識別。這一歸納有一定說服力。關(guān)于話語標記“沒有”,前人對它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閆建設(shè)(2016)[4]認為“沒有”在話輪首位的使用可以突破否定詞的語義限制,表現(xiàn)出其他功能。唐靈童(2017)[5]深入研究“沒有”演變?yōu)樵捳Z標記的過程以及“沒有”的特征和功能。兩位研究者均將帶有標異功能的“沒有”看作純粹話語標記,并強調(diào)其否定意義的完全消失。而袁竹(2020)[6]認為“沒有”只是轉(zhuǎn)意為“不是”,它仍有負載著否定意義的部分,并沒有全部到達純話語標記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一種標異詞語,并具有標異功能。
通過前人的研究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這樣的觀點:“沒有”的語義內(nèi)容正在虛化,體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用法。但研究者們于它虛化的程度觀點不一,對“沒有”的話語標記身份也未達成一致,其原因在于對“沒有”在言語交際中的用法缺少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導致了研究對象不夠明晰。目前還沒有文章對“沒有”的話語標記身份進行詳細的說明,話語標記“沒有”的語用功能也有待進一步探討。本文將針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論述。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否定詞“沒有”的主要功能是做動詞和副詞,但同時也在交際的頻繁使用中發(fā)生了語法化,成為一個具有情態(tài)功能的話語標記語。在共時狀態(tài)下排比“沒有”的全部用法,我們可以厘清“沒有”的發(fā)展軌跡。
《現(xiàn)代漢語詞典》[7]和《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8]對“沒有”的性質(zhì)和含義做了詳細的描述:
作動詞時,可以表示對領(lǐng)有、具有的否定,對存在的否定,表示數(shù)量不足、不夠、不到,用于比較時表示不如、不及,用在表任指的代詞前時表示“全都不”。作副詞時,可以表示對“已然”的否定,多用在動詞前。這兩種用法當屬“沒有”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規(guī)用例,都可以用在交際和對話中,單獨成句,作為對問話人“有無某物”和“有無做某事”的提問做出的回答。如:
例1.“今天就住在這兒吧。你有沒有毯子?”“沒有,我找到些舊雜志拿來蓋著?!?張愛玲《小團圓》)
例2.在談話結(jié)束時,他突然問道:“同志,您入黨了嗎?”“沒有,”我回答說。(1955年《人民日報》)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在對話中表示否定回答的動詞“沒有”和副詞“沒有”分別用“沒有1”和“沒有2”來表示。上面的兩例分別是“沒有1”和“沒有2”在日常交際和傳統(tǒng)教學中的典型用法,然而這些并未涵蓋“沒有”在口語中的所有現(xiàn)象。當“沒有”原有的否定含義部分流失時,表意轉(zhuǎn)向為“不是”,用來回答“是否”和“是不是”等格式的疑問句或用來否定前一話輪的陳述。我們將這類“沒有”用“沒有3”來表示。如:
例3.“你們是否定期見面?”海明的處境與她大有相同之處,一開口就很投機?!皼]有,”丹青懊惱的說:“完全看他興之所至?!?亦舒《忽爾今夏》)
例4.“你是不是惹他們生氣了?”“沒有,從不惹他們生氣,我聽話!他們吃完飯后,我為阿姨刷碗擦桌子掃地。我小屋里有個水管子,我就在那里刷碗。我不淘氣!”(《1994年報刊精選》)
例5.“哦,都知道啊,家里還有什么人啊?” “父母雙全還有倆哥哥?!?“哦,挺好啊,你那個哥哥長得也是你這個樣的么?” “沒有,我哥哥長得挺精神的。”(郭德綱《丑娘娘》)
例6.“哎,”她一本正經(jīng)地對我說,“你要覺得掃興,可以不理我,現(xiàn)在就走?!薄皼]有,我不是,噢,你以為我就是專門來跟你干那事的?”(王朔《過把癮就死》)
例7.王經(jīng)理說:“怎么,不愿意?是不是沒信心?”我猛然轉(zhuǎn)過神來,馬上解釋說:“沒有,沒有,只是感覺太突然,心里沒有準備?!?網(wǎng)絡(luò)語料)
通過對以上用例的觀察可見,“沒有3”表意轉(zhuǎn)變?yōu)椤安皇恰?,用來回答“是否”和“是不是”等格式的疑問句或用來否定前一話輪的陳述,侵略了“不是”的使用領(lǐng)域。這一點在例6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在“沒有,我不是”這一話段中,說/寫者先用“沒有”表示否定,在意識到自己濫用了“沒有”的職權(quán)后又用更加合乎語法的“不是”來加重否定語氣,起到了安撫對方的語用效果。其次,“沒有3”保留了部分否定含義,但是與“不是”相比否定程度較輕。如例7中的“沒有”只是對“不愿意?是不是沒信心?”這一問話含混的回應,算不上是堅決的否定,但如果替換成“不是”,否定含義便毋庸置疑了?!皼]有3”的詞匯意義由此發(fā)生虛化,發(fā)展出了情態(tài)用法,只對問話表示委婉的否定,“沒有3”與它所在的語句命題內(nèi)容和真值條件不再密切相關(guān),刪去“沒有3”,會話含義仍然不會改變。
當“沒有”在句法層面的否定含義全部流失時,“沒有”便在自然口語中浮現(xiàn)了話語連接功能,起到銜接上下文的作用。如果從話語中移去,與它關(guān)聯(lián)的語句命題內(nèi)容和真值條件不會發(fā)生變化。我們把它用“沒有4”來表示。如:
例8.“你們營業(yè),為何要放出噪聲污染環(huán)境?”(市公安局王科長嚴告)“沒有,我們只在室內(nèi)放。”“那這門口大音箱是怎么回事?”“這,這是剛才開業(yè)講話時用的?!?《1994年報刊精選》)
上述對話中,問話人針對原因發(fā)問,而聽/讀者故意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準則和關(guān)系準則,用“沒有”來回應,屬于答非所問。實際上這里的“沒有”跳出了話輪限制,否認了上一話輪隱含的“營業(yè)放出了噪聲污染環(huán)境”的預設(shè)。
例9.“我很想讀書,特別向往北大,人大也不錯,原本打算留學卻由于種種原因未成行?!?.....“目前有什么打算?”我問?!皼]有,我還是想讀書?!碧m蘭笑了一下。(1998年《人民日報》)
例9中,問話人用“什么”表明了自己的疑問點,而蘭蘭卻并沒有針對疑問點作出答復,而是用“沒有”對整個話語進行了否定。由“我還是想讀書”可知,蘭蘭不是沒有打算,因此“沒有”不是對“目前有無打算”的否定,又由前文“讀書是蘭蘭一直以來的心愿”可知,此處的“沒有”意為“除了讀書以外,沒有新的打算?!?/p>
例10.日常對話(背景:情侶吵架)
A女:“你又去玩游戲了是吧?”
B男:“沒有,不是你讓我閉嘴的嗎?!?/p>
“沒有”及其引導的后續(xù)句是對“玩游戲”這一行為的解釋說明,而不是對“你又去玩游戲了是吧?”這個具體問話的否定回答。
例11.“你干什么總不理我?”“沒有,我眼神不好,恐怕得配副鏡子了。”(王朔《誰比誰傻多少》)
“沒有”及其引導的后續(xù)句是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從側(cè)面回應對方的質(zhì)疑,起到回避和轉(zhuǎn)移話題的語用效果。
通過對以上用例的觀察可見,“沒有4”有著以下較為鮮明的特點:1.語義特征:沒有詞匯意義,只體現(xiàn)程序性意義?!皼]有4”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地否定某個行為或動作的否定詞,它所攜帶的概念意義即否定義在很大程度上虛化了。上述用例中的“沒有”既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對行為動作的否定,也就是說,“沒有4”的含義獨立于“沒有”在詞典中的常規(guī)義項。2.句法特征:結(jié)構(gòu)獨立,不與前后語言成分結(jié)合構(gòu)成更大的句法單位。如例9中移去“沒有4”后的話語似乎更加合乎語法。3.韻律特征:音節(jié)弱化,前后或有語音停頓。4.功能特征:脫離了句法層面,在交際互動中浮現(xiàn)出了相應的語用功能。如例9中的“沒有”起到了回避和結(jié)束話題的語用功能。5.分布特征:“沒有”通常出現(xiàn)在話輪的起始位置,充當話輪開端語或話輪轉(zhuǎn)換語,作為對上一話輪的回應。沈家煊(1989)[9]326-328認為會話中有引發(fā)、應答、反饋等序列,通過對上文所舉例子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沒有”通常在“引發(fā)——回應”的互動序列中占據(jù)回應位置,而不能作始發(fā)問。
具有以上特征的“沒有4”已經(jīng)可以看作話語標記,它不是對客觀事實的否定,而是體現(xiàn)出說/寫者的話語策略,即引導聽/讀者作出符合其交際意圖的理解,是說/寫者的主觀性表達?!皼]有”成為話語標記的語法化路徑可以概括如下:
“沒有1”和“沒有2”(常規(guī)用例) “沒有3”(語義部分虛化) “沒有4”(話語標記)
互動語言學認為語言的意義是在互動交流過程當中出現(xiàn)并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互動交際形成并塑造語言[1]411-416?!皼]有”話語功能的浮現(xiàn)過程就是在互動交際中頻繁的使用而逐漸定型的過程,它一方面顯現(xiàn)了一些語法化過程中的常見特征,如語境化、語義虛化、語音弱化和去范疇化等,另一方面又在自然口語的會話序列中承擔著新的語用功能。我們將“沒有”的話語標記功能分為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
話語標記“沒有”從否定詞語演變?yōu)樵捳Z標記顯然包含了轄域擴大的過程:從管轄范圍在命題內(nèi)演變到轄域涵蓋命題甚至整個話語①。進一步說,話語標記“沒有”的語篇功能體現(xiàn)在它回應功能的擴大,它不僅能夠回應某個單獨的句子,更能夠充當對整個話語的回應。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話語本身的回應,一種是對話語的潛在預設(shè)的回應。
1.回應話語本身
根據(jù)語言學中的“經(jīng)濟原則”,為了盡可能減少力量的消耗,人們總是會使用較少、省力或者具有較大普遍性的語言單位[10]。經(jīng)濟原則在語言這一功能結(jié)構(gòu)的運轉(zhuǎn)中無處不起作用,在言語交際中也不例外。當面對復雜問話時,聽/讀者可能不作一一回應,而是用某個表達式進行概括的回答?!皼]有”就是這類概括性較強的表達式之一,它可以用來回應整個話語,在言語交際中體現(xiàn)出強大的回應功能。此時說/寫者雖違反了合作原則的量準則,但“沒有”所傳達出來的言外之意仍能通過上下文語境和它的后續(xù)句中體現(xiàn)出來,不會影響聽話人的理解,同時還達到了省力、快捷的表達效果。如
例12.“這是你們倆誰策劃的,嗯?是不是你想出來的損招兒?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有組織的?”“沒有,我們只不過是想讓你們新婚不受干擾……”(王朔《我是你爸爸》)
“沒有”的臨近語對包含多個問句,而“沒有”不是對某個具體問話的否定,而是對一連串質(zhì)問的回應。“沒有”的后續(xù)句解釋了說/寫者這樣做的目的,可見“沒有”還具有引出解釋說明的引發(fā)性作用。
例13.“嗯,既是如此,閣下想必已學到了你師父的絕技?恭喜,恭喜!”南海鱷神將腦袋搖得博浪鼓相似,說道:“沒有,沒有!你自稱于天下武功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如能走得三步‘凌波微步’,岳老二便服了你?!?金庸《天龍八部》)
此處的“沒有”既是對“想必已學到了你師父的絕技?”的默許,同時也是對“恭喜,恭喜!”的禮貌回應。
2.回應話語的潛在預設(shè)
一般而言,說出某個事物就預設(shè)著該事物的存在,說出某個事件就預設(shè)著該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但是,在交際過程中預設(shè)可以以某種方式被取消。針對問話本身含有預設(shè)前提的情況,回答者可以使用否定問話本身的交際策略,從而取消上一話輪的潛在預設(shè),變被動為主動。話語標記“沒有”就具備上述取消預設(shè)的功能,它可以深入上一話輪邏輯,回應話語的潛在預設(shè)。如
例14.日常對話(語境:A男和B女之間為男女朋友關(guān)系,兩人在討論暑假旅行的去處時,B女提到了長沙這個地方。)
A男:長沙我去過。
B女:跟你前女友去的呀?
A男:沒有,還有她那些室友呢。
上述對話中,A男的回答顯示了他的確曾經(jīng)和前女友一同去過長沙。他使用的“沒有”是對女友所提出質(zhì)問的回應,但不是否認此事,而是起到了標異功能,申辯自己并不是和前女友單獨去的,還有前女友的室友等人。由此修正了對方的心理預期預設(shè),即“A男和前女友曾單獨去過長沙”,消除對方的誤解,澄清交際雙方對所討論事件的認知的不同之處,起到了回避話題,緩和矛盾的語用效果。同時引發(fā)了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的后續(xù)句:“還有她那些室友呢?!?/p>
例15.錢榮“噢”一聲,怪腔說道:“社長大人,失戀了也不必這么想不開,哪個英雄把你從河里撈出來的?”......雨翔冷漠地說:“沒有,外邊在下雨?!?韓寒《三重門》)
問話中的“哪個英雄把你從河里撈出來的?”隱含了“你掉進了河里”的前提,而雨翔深入到這層話輪的邏輯,用“沒有”積極否定掉了這一潛在預設(shè)。“沒有”的后續(xù)句解釋了身上濕了的原因,可見除了對上一話輪的預設(shè)做出回應,“沒有”還起到了引出原因的引發(fā)性作用。
例16.“你想得如此入神?”殷以寧祥和地笑?!皼]有,我只在胡想!”真正答非所問。家姑根本沒有問我在想什么,無非作賊心虛,此地無銀。(梁鳳儀《豪門驚夢》)
對“你想得如此入神?”的回答“沒有”實際上是對這一問話的潛在預設(shè)“你正在想些什么”的否認,這是聽/讀者想要回避話題時所做出的應急策略。
例17.“你笑誰?”韓麗婷指問李緬寧?!皼]有,就是滅了胖子一道?!崩罹拰幈M量令語氣平淡,不使開心流露。(韓雨婷《無人喝彩》)
例18.他先看到的景象是咕魯“準備對主人動手”,至少,在他的心中是這樣想的?!拔梗 彼拄?shù)卣f:“你在干什么?”“沒有,沒有,”咕魯柔聲說:“好主人!”(托爾金《魔戒之王》)
上述兩個例子中的“沒有”都不是正面回答問話中謂詞所需的賓語,而是在回避問話中隱含的前提。
“沒有”在互動交際中浮現(xiàn)出來的人際互動功能可以理解為說/寫者與聽/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話語標記能夠讓談話的雙方互通交際信息,互明交際意圖,這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主觀性表達,話語標記能讓說/寫者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向聽/讀者傳達主觀情感和對所言信息的評價或態(tài)度[11]。話語標記的人際功能是語言交互主觀性的最好體現(xiàn)。話主在話語中留下“自我”印記的同時還涉及對聽/讀者的關(guān)注,并且設(shè)想了聽/讀者對話語的理解和反應,最終對聽/讀者的“自我形象”和“面子”需要產(chǎn)生影響并由此完成交際的良性互動[12]。我們所討論的話語標記“沒有”正屬于主觀性的語言范疇,它是一個功能項,用來表示話主的態(tài)度和認識,在交際中可以有效地回應贊美等言語行為、回應交際雙方的認知差異,此外還能在維護聽/讀者面子的前提下有效委婉修正對方的錯誤。
1.回應贊美等言語行為
言語交際本身就是交際雙方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言語行為。受到彼敬我謙民族文化的影響,漢語使用者的交際對話中經(jīng)常會體現(xiàn)出贊美、感謝、致歉等言語行為。在漢民族文化中,當受到他人的贊美時我們往往會使用一些謙辭作為回應,如“過獎”“哪里哪里”等。漸漸地話語標記“沒有”也成為這類謙辭中的一員,在交際互動中,“沒有”能夠起到回應贊美、致歉、和調(diào)侃等一系列言語行為的作用,通常符合禮貌原則。比如
例19.日常對話(語境:女生B和自己的姐姐A吃飯時帶上了女性朋友C。)
A對B說:“哎你這同學長得真好看!”
C笑說:“沒有,她(指B)也很好看!”
此處“沒有”回應的言語行為是對方的贊美。C的回答不是對A的贊美的否認,反而是一種委婉含蓄的接受,默認對方的夸獎的同時表現(xiàn)出了謙遜和氣的態(tài)度,禮貌回應的同時又轉(zhuǎn)而夸贊另外一個人,巧妙控制了話輪的轉(zhuǎn)換。
例20.林青:“夏雨嗎?”芮小丹:“是我。對不起,這么早打擾你休息了?!绷智啵骸皼]有,我剛起來。有事嗎?”(電視劇《天道》)
此處芮小丹的話語體現(xiàn)了致歉的言語行為,林青用“沒有”回應可以起到減輕對方的內(nèi)疚,維護雙方人際關(guān)系的作用。
例21.“是么,周瑾?”同桌的另一個女同事笑著問,“夠風流的?!薄皼]有,”周瑾笑著辯解,“你聽趙蕾瞎說?!?王朔《給我頂住》)
女同事的“夠風流的?!斌w現(xiàn)出調(diào)侃的意味,周瑾用“沒有”來輕松地回應對方的這一言語行為。
2.回應交際雙方的認知差異
當“沒有”表達說/寫者的主觀認識時就能夠用來回應交際雙方對所討論事件的認知不同之處。如
例22.肖科平推門進來,臉上笑嘻嘻的。李緬寧乜視著她,含著裕說:“又想干嘛?看你就是不懷好意?!薄皼]有,”肖科平仍笑著,“我就想問你有沒有她照片,參觀一下?!?韓雨婷《無人喝彩》)
例23.“小高、小李不都叫你給支出去啦!”“沒有,沒有,我派他們?nèi)ネ瓿扇蝿?。?曲波《林海雪原》)
例24.“瞧你那樣還挺得意。順子,我現(xiàn)在發(fā)覺你動不動就會自我欣賞,自我陶醉。”“沒有沒有,心情很沉痛,又無計可施——那個是我長期在野外,自己不吹就沒人吹留下的毛病。”(王朔《劉慧芳》)
上述例子中的“沒有”都是交際者用來回應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認知差異的。例22的“沒有”回應的是說話人對他“不懷好意”的這一看法,肖科平認為“看照片”的舉動不算是“不懷好意”。例23中的“沒有”標識了聽/讀者不贊同說/寫者“支出去”的看法,后續(xù)句“派他們?nèi)ネ瓿扇蝿铡笔菍ψ约盒袨榈慕忉屨f明。例24的“沒有沒有”實際含義為不贊同他人對自己“就會自我欣賞”的認識。
3.委婉修正
在交際互動中,為了維護對方的面子,當其中一方想要修正另一方的觀點時通常不會嚴厲地指出,而是會采取委婉說服的語用策略,讓自己的觀點緩緩而至。此時的“沒有”就起到了緩和語氣,委婉修正的作用。比如:
例25.日常對話(語境:兩位老師在討論學生看線上課堂回放的問題)
A老師:“他們在課上已經(jīng)聽過一遍了,課后再看就是浪費時間。”
B老師:“嗯......我也覺得是這樣的,可能他們就是課上有一些沒聽懂的地方?!?/p>
A老師:“哪聽不懂可以問老師,我覺得學生不應該看回放啊,再看一遍就是浪費時間?!?/p>
B老師:“沒有,有的學生就是會有這種要求......哎呀,他們要看就看吧!”
從以上對話中可以看出A老師的觀點是“學生不該看回放”,B老師實際上有不同的意見,但一直采取委婉的交際策略,即使他在話輪的后段提出和A老師不同的看法,指出“有的學生就是會有這種要求”,并為學生看回放提供原因:“可能他們就是課上有一些沒聽懂的地方?!钡谠捳Z前段都會先表現(xiàn)出對A老師看法的迎合之意,“沒有”就充當了說者想要提出不同看法的先行詞,對對方的觀點起到了委婉修正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沒有”在會話序列中多處在回應位置,但不意味它只能承擔回應功能。一個舉動兼有應答和引發(fā)兩重作用[9]326,應答和引發(fā)是相對的概念,對前一話輪回應的同時也是對后一話輪的引發(fā),二者不能夠截然分開。這樣的“沒有”具有承前啟后的功能,既能起到回應作用也能起到開啟下一話論的引發(fā)作用。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將“沒有”語法化的動因和機制作為重點內(nèi)容進行論述,但仍有必要提及。文章初步認為“沒有”話語標記功能的形成有兩大動因或機制,首先,“沒有”是現(xiàn)代漢語的交際中人們常用的否定詞之一,頻繁的使用會減弱人們對這一詞語的反應,從而導致詞語意義的磨損和功能的泛化。此外,語法化的進程往往會伴隨著主觀化,主觀化也是推動“沒有”話語標記功能形成的重要機制。由于在交際中頻繁使用和主觀化等動因和機制,現(xiàn)代漢語否定詞“沒有”逐漸浮現(xiàn)出了話語標記的功能。話語標記“沒有”雖然不表示命題的內(nèi)容,但在話語中卻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延緩語流和話輪轉(zhuǎn)換等常規(guī)作用,又在互動交際中體現(xiàn)出了強大的語篇回應功能和人際功能。沒有了話語標記,篇章的連貫性會大打折扣,人們也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話語標記所體現(xiàn)出的各種話語功能,因此對個體話語標記功能的研究意義重大。
[注 釋]
①話語可以定義為超句子的語言單位,包括口語和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