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油菜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2021-12-07 06:09:34李莉華
      湖北農機化 2021年14期
      關鍵詞:角果小菜蛾菌核病

      李莉華

      (儀隴縣三蛟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四川 儀隴 637615)

      1 油菜霜霉病

      1.1 發(fā)生癥狀

      油菜霜霉病又被稱為霜蔸或者龍頭病,該病可發(fā)生于油菜苗期至成熟期各個時期。霜霉病可為害油菜莖稈、葉片、多以及角果等。待感病后,油菜葉片可見褪綠色、形狀不規(guī)則的病斑,若環(huán)境較為潮濕,在病斑背面可見大量的白色霜狀物,病情嚴重時,小病斑逐漸合并為大病斑,引發(fā)葉片的局部枯死,甚至導致整葉枯死。若油菜莖稈以及分枝發(fā)病,可見其病斑類似于水漬,形狀不定,顏色為黑褐色,同時可見白色的霜霉。若霜霉病危害油菜花朵,可見患病花彎曲腫大,花瓣顏色發(fā)綠,厚度增加,無法正常結實,花瓣表面出現白色霜霉。若為害角果,可見病變角果較為細小,同時發(fā)生彎曲,其種子顏色逐漸變淺,籽粒較小。

      1.2 發(fā)生特點

      在油菜種植中,霜霉病發(fā)生的概率通常為10%~30%,若病害較為嚴重,其發(fā)生概率可超過50%,一旦發(fā)生,油菜產量以及品質均會受到嚴重影響。作為一種真菌性病害,油菜霜霉病病菌主要通過其卵孢子在病殘體或者土壤內越夏以及越冬,亦可通過菌絲體的形式在種子內部越夏,主要通過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通常在第二年的2~3月可能大量發(fā)生,該病可在風雨傳播作用下實現多次再侵染。若出現連續(xù)陰雨天氣,在種植過程中存在重茬問題、播種密度過大、氮肥施入量過高等,該病發(fā)生概率將顯著提升。

      1.3 防治措施

      1.3.1 農業(yè)防治

      在油菜種植中,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抗病性較強的油菜品種;需將油菜與水稻等各種禾本科作物輪作,以降低土壤內菌源數量;嚴格控制種植密度,不斷優(yōu)化栽培措施以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避免施入過多氮肥,可適當增加鉀肥以及磷肥的施入量,使油菜植株抗病性能得以提升;強化田間溝渠建設,待雨后需及時落實各項排水措施,以避免田間濕度過高;若在田塊內發(fā)生病葉的病殘體,需及時將其清理至田塊外,采取焚燒或者深埋等方式集中處理,以減少田間病菌的傳播[1]。

      1.3.2 化學防治

      在播種前,采用20%的甲霜靈對種子拌種處理,以防種子攜帶有病菌;若田塊內已發(fā)生霜霉病,可在發(fā)病初期通過噴施40%百菌清懸乳劑600倍液進行防治。

      2 油菜菌核病

      2.1 發(fā)生癥狀

      油菜菌核病又被成為油菜莖腐病,是油菜種植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種病害。該病可為害油菜幼苗、莖稈、葉片、花瓣、角果以及種子等,若盛花期發(fā)病,其為害最為嚴重。若為害葉片,可在葉片表面出現存在同心輪紋的暗青色病斑,病斑周邊可見淡黃色暈斑,若較為干燥可見病變葉片出現穿孔以及破裂問題,若較為潮濕可見病斑逐漸擴展同時發(fā)生腐爛問題。若為害莖稈,在發(fā)病初期可見其病斑為淺褐色,形狀類似于水漬,若田間濕度較大,病斑表面出現白色絮狀菌絲,同時莖稈較易發(fā)生折斷以及萎蔫枯死問題,到了發(fā)病后期可見莖稈內菌絲逐漸形成類似于鼠糞的黑色菌核,此時油菜極容易出現分枝死亡,甚至引發(fā)整株死亡。另外,油菜花瓣也較易受害,若花瓣染病,可見其出現類似于水漬的黃褐色病斑。若角果受害,其顏色轉變?yōu)榛野咨N子失去光澤同時體積較小,在種子內部可產生大量的黑色小菌核。

      2.2 發(fā)生特點

      在油菜種植中,其菌核病株出現的概率約為10%~30%,若病害較為嚴重,可超過80%。菌核病一旦發(fā)生,其角果數量以及各角果籽粒數量明顯減少,種子的千粒重顯著降低,油菜產量以及品質均易受到較大的影響。菌核病病菌可在病殘體、土壤以及種子內越冬以及越夏。到了第二年的3~4月,在氣流的傳播作用下,菌核病病菌可侵染油菜的莖稈、葉片以及花瓣等。該病高發(fā)于花期降水較多、溫度較高同時濕度較大的田塊內;若當地為重茬地,或者在種植過程中過遲施入過多氮肥,也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菌核病。

      2.3 防治措施

      2.3.1 農業(yè)防治

      在油菜栽植過程中,盡可能選擇具備較強抗病性的雜交油菜品種;可將油菜與水稻等復種輪作,從而將土壤內病原菌消滅;若田塊內存在病殘體,避免及時對其集中處理,以減少軍援數量;定期觀察,一旦發(fā)現病株以及病葉必須及時摘除,以避免再侵染;采取適宜的種植密度,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構建田間溝渠,保證各個溝渠暢通,做到雨止田干。

      2.3.2 化學防治

      在農業(yè)防治基礎之上還需做好化學防治工作。分別在油菜盛花初期以及盛花期做好相關防治工作。在具體防治中,一般為油菜噴施50%多菌靈500~1000倍液,7 d后再次噴施一次。

      3 油菜小菜蛾

      3.1 發(fā)生癥狀

      油菜小菜蛾又被稱為吊絲蟲或者網蟲,是油菜種植中的一種主要害蟲。小菜蟲低齡幼蟲僅可對油菜葉片葉肉取食,將葉片表皮殘留下來,導致葉片出現“開天窗”癥狀;3~4齡幼蟲會啃食葉片導致其出現孔洞以及缺刻,若蟲害較為嚴重,可啃食全葉導致其形成網絡,僅僅葉脈可留下。油菜小菜蛾可引發(fā)油菜幼苗的死亡,導致種植田塊內出現成片枯死問題,引發(fā)油菜的嚴重減產,甚至導致其絕收。

      3.2 發(fā)生特點

      油菜小菜蛾成蟲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害蟲,具備明顯的趨光性。其雌蟲羽化后即發(fā)生交尾,可多次交尾,在交尾當晚其雌蟲即可產卵,平均每條雌蟲大約可產200粒卵。在潮濕多雨季節(jié),油菜小菜蛾發(fā)育受阻,因此該蟲害高發(fā)于高溫干燥氣候內,尤其高發(fā)于大面積種植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或者連續(xù)種植油菜的地塊。

      3.3 防治措施

      3.3.1 農業(yè)防治

      在油菜種植中,需對其作物合理布局,禁止對油菜連作,這樣可有效破壞小菜蛾的越冬產卵場所,使其蟲源數量有所減少。待收獲油菜后,需將其殘枝落葉及時清除,同時及時做好翻耕工作,這樣可將大量蟲源徹底消滅。

      3.3.2 物理防治

      因小菜蛾成蟲具備明顯的趨光性,可通過殺蟲燈或黑光燈的設置對小菜蛾成蟲大量誘殺,以減少其蟲源。

      3.3.3 生物防治

      可在水盆上用鐵絲固定誘芯,將誘芯設置于高于水面1~2 cm的位置,需注意每月更換一次誘芯,這樣可實現小菜蛾的大量誘殺。也可利用Bt菌劑等各種細菌殺蟲劑以殺滅小菜蛾幼蟲。

      3.3.4 化學防治

      若田間小菜蛾的孵化率超過了20%,此時即可對其防治,超過50%時需進行第2次防治。通常采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

      4 油菜蚜蟲

      4.1 發(fā)生癥狀

      蚜蟲是油菜種植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害蟲。蚜蟲主要在油菜葉片背面、莖稈、枝條、花軸以及菜心上聚集,通過吸取汁液為害。受害葉片表面可見大量褪色斑點,若蟲害較為嚴重,此時葉片發(fā)生卷曲萎縮,幼苗生長速度受到較大影響,若為害花軸以及嫩莖,常導致其畸形;若為害角果,其正常發(fā)育將受到較大影響,部分植株甚至出現枯死問題[2]。

      4.2 發(fā)生特點

      在一年的時間內,油菜蚜蟲可發(fā)生10~40代,同時因其世代處于相互重疊狀態(tài),很難對其徹底區(qū)分。在連續(xù)陰雨天氣或者夏季高溫時期,油菜繁殖受到阻礙,此時蚜蟲發(fā)生較輕;但是在干旱同時溫度較為適宜的季節(jié),常大量發(fā)生蚜蟲。

      4.3 防治措施

      4.3.1 農業(yè)防治

      在實際種植中,應選擇對蚜蟲具備抗性的油菜品種。

      4.3.2 生物防治

      食蟲蚜、瓢蟲等多種昆蟲均可抑制蚜蟲,此時可通過人工飼養(yǎng)或保護上述天敵的方式以控制蚜蟲。

      4.3.3 物理防治

      蚜蟲具備明顯的趨黃特性,因此可在秋播時節(jié),將大量黃板設置于油菜田周邊以誘殺害蟲,亦可將銀灰色塑料膜懸掛于田間以達到趨避蚜蟲的目的。

      4.3.4 化學防治

      一般采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或者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

      猜你喜歡
      角果小菜蛾菌核病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與半閉彎尾姬蜂種群動態(tài)研究
      植物保護(2022年1期)2022-02-10 23:33:07
      武漢地區(qū)春甘藍小菜蛾發(fā)生動態(tài)與氣象因子關系研究
      基于油菜角果長度圖像識別的每角粒數測試方法
      桑葚菌核病綜合防治技術綜述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
      諸葛菜角果生長特性的研究
      甘藍型油菜抗裂角種質篩選及其相關性狀分析
      種子(2017年12期)2018-01-17 10:55:45
      液態(tài)地膜+甲基硫菌靈對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試驗
      蠶桑通報(2015年1期)2015-12-23 10:14:28
      室內飼養(yǎng)小菜蛾與田間種群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
      2012年津市地區(qū)油菜菌核病發(fā)生實況調查及原因分析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09
      东丰县| 舞钢市| 綦江县| 通道| 平罗县| 龙江县| 蓝山县| 白水县| 体育| 大厂| 肇州县| 克什克腾旗| 滦南县| 永寿县| 黑山县| 桦川县| 浦东新区| 汝南县| 麻城市| 德州市| 车致| 余江县| 辉县市| 崇阳县| 钟祥市| 铁岭县| 札达县| 灌阳县| 广东省| 禄劝| 台中县| 常宁市| 门源| 南部县| 新宁县| 当雄县| 大冶市| 玉环县| 宁陵县| 江油市|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