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業(yè)農村部編印的《農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問答》(以下簡稱《問答》)分為6個部分,從宅基地基本政策和宅基地取得、使用、流轉、退出、監(jiān)管等方面,依據國家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結合實踐情況,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本刊從2021年第1期開始,對《問答》內容進行連續(xù)刊載。
第一部分 基本政策
1.什么是農村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包括住房、附屬用房和庭院等用地,不包括與宅基地相連的農業(yè)生產性用地、農戶超出宅基地范圍占用的空閑地等土地。
2.農村宅基地在土地分類中屬于哪一類?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按照土地所有制性質劃分,土地分為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其中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按照土地用途劃分,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大類。其中,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xiāng)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因此,從土地性質和用途上來說,農村宅基地屬于集體建設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土地進一步分為耕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其他土地等12類,其中農村宅基地屬于住宅用地。
3.農村宅基地歸誰所有?
農村宅基地歸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0條規(guī)定,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除由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59條規(guī)定,農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
4. 哪些主體可代表農民集體行使宅基地所有權?
《物權法》第60條規(guī)定,對于集體所有的土地,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于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xiāng)鎮(zhèn)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蛾P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fā)〔2011〕178號)在“依法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代表”中規(guī)定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受本農民集體成員的委托行使所有權;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于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xiāng)鎮(zhèn)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沒有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代管。集體經濟組織的具體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根據本地有關規(guī)定和實際情況依法確定。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fā)〔2016〕37號)規(guī)定,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別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綜上所述,可代表集體行使宅基地所有權的主體包括4類,即集體經濟組織(鄉(xiāng)鎮(zhèn)、村、村內)、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鄉(xiāng)(鎮(zhèn))政府(代管)。
5.什么是“一戶一宅”?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的標準。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qū),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