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玲
摘要: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不同與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僅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準則,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不論是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方面還是在學生的學習指導方面都要以一種不同的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育教學手段完善和發(fā)展化學化學課堂的不足,指引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化學課堂教學;弊端;對策
引言
化學教學在高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比例,高中化學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物質的相關屬性,構成和作用,學習相關的化學物品,認識到化學的兩面性,進而形成正確的化學觀念,因而知識點較多,知識體系結構較為復雜,為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分層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其本質上就是將學生以化學基礎劃分層次,然后依據不同的層次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提高每位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從而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全體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目的。為此,現代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將分層教學有效的融入教學中,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傳統(tǒng)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環(huán)境中,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呈現出“一人語”的現象,“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整個課堂下來都是教師一直在講話,學生只做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大概可分為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溫故知新。即教師復習提問學生上節(jié)課所學的基礎知識;二是講解新知。即教師講解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三是習題鞏固。即教師布置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四,習題解答。教師為學生公布上節(jié)課所布置練習題的答案;五是布置課后作業(yè)。從這幾個教學步驟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關系中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關系中所處的位置,這明顯是與新課改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據此,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由本質上思考所學內容,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知識倉庫”,從而能夠更好地改善這一問題。
1.2教學理念落后和單一
在我們印象里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教師往往會構建出一種“單一化”,“古板化”的教學方式,只簡單地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進行重復記憶與淺層探析,教科書知識的固有傳授占據極大的成分,更不用說教師個人專業(yè)知識的呈現,導致結果就是沒有師生之間交流合作的產生。教師的教學觀念往往停留在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層面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不能對學生進行合理全方位的評價。雖然一再強調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但在高考的制度環(huán)境下往往采取讓學生對教材中化學方程式和理論概念進行普通記憶,這就難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如此,在教學的內容上面來看,有的老師只知道按部就班的教學,使得學生的實踐發(fā)展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改善方案和措施,教學模式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需求。
二、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問題的改良
(一)以學生為本,將學生進行分層
在開展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進行分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將學生進行分層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化學基礎。對于高中生來說,其自尊心較強,了解學生的性格基礎以便教師在對學生分層之后開展思想工作,讓學生能夠積極正面地看待分層教學。教師在了解學生化學基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學當堂測驗的方式,以便教師對學生的整體實力和個人實力有一個大概的把握,進而為后面的分層提供良好的基礎。第二,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化學基礎能力,將基礎較扎實,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基礎一般,實力一般的學生劃分為中等生,基礎較為薄弱、實力較差的學生劃分為差等生,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第三,在劃分學生分層之后,教師要認為這只是初次的分層,要依據學生一段學習過程來重新劃分層次,在這個時候層次的劃分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化學實力,并參考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動力等,將最為優(yōu)秀的人劃分為優(yōu)等生,其余的依次劃分為中等生和差等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為分層教學的開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前提和基礎,有效地構建了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了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傳統(tǒng)教學媒介的展示是在黑板上表現出來的,表現形式固定,單一,不能反應出化學中的三重表征問題,而且對知識的擴充量小。通過運用科技媒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完成傳統(tǒng)教學在黑板上不能用文字和語言完成的教學任務,提高了對于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例如氯水見光易分解,鋼鐵生銹,合成氨,布朗運動的過程,金屬的電化學腐蝕等;如在講解有機分子的構型時,因學生初接觸,缺乏空間知識和想象能力,黑板上不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直觀感受。通過現代技術所呈現出的畫面,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和探索化學學科學習的好奇和興趣,而且利用多媒體還能展現化學學習過程中一些難以理解的化學反應如鈉的性質及其反應和其他復雜化學反應的反應歷程,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更加清晰明了的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同時一些有毒的,危險性大的實驗如氯氣的制取等。都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直觀展現給學生們,學生更加深刻掌握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通過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互的轉化,可以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說,由于自身和外界原因對化學的學習和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很明顯地就會感覺到差異,因而要開展分層教學,教師可以從學生本身,教學內容、教學練習、教學評價等角度入手,來有效地開展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的化學發(fā)展。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不斷的優(yōu)化分層教學的開展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孔德文.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10):29.
[2]王玲.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