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玉
(南開大學 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天津 300350)
1950年整風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共在全黨發(fā)動的第一次黨員干部作風整治運動。它對于新政權的鞏固以及中共治黨經(jīng)驗的積累有著重要意義。但對這次整風的一般認識是:由于整風時間短,重點是解決各級領導機關干部的工作作風問題,因此新中國成立前后黨組織大發(fā)展所帶來的基層組織中的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1)林蘊暉、范守信、張弓:《凱歌行進的時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頁。因而,研究者往往是將之作為1951—1954年整黨運動的附屬而一筆帶過。近年來,學界對1950年整風有了一些新的探討,且呈現(xiàn)以下兩方面的特點。其一,運用地方檔案,講述該地區(qū)整風運動具體開展的過程。(2)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丁俊萍、聶繼紅的《1950年的湖北整風運動》(《黨史研究與教學》,2015年第1期),該文以各級領導機關為整風對象,從思想動員、學習文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檢查總結的一般過程描述了1950年湖北省的整風運動;吳文瓏的《1950年江蘇地區(qū)的整風運動》(《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年第3期),該文從整風運動的發(fā)起、展開、深入的各個階段入手,論述了江蘇地區(qū)的整風運動;劉德軍、周逸的《1950年蘇南地區(qū)整風運動的歷史與經(jīng)驗》(《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該文從整風運動的開展與推進過程的角度對蘇南的整風運動作了論述。這些研究多將注意力放在領導機關干部身上,沒有將之與農村基層的整風做明確的區(qū)分。在論述時,往往將農村基層整風歸并到領導機關干部整風中,統(tǒng)而論之。實際上,機關干部整風與農村基層整風在形式和內容上皆有所不同。其二,致力于對1950年整風運動做總體特征的探究。(3)參見趙亮的《慣性思維的張力與抑制——對1950年黨的整風運動重點轉移的反思》(《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1期)。趙亮認為,革命年代的慣性思維延續(xù)到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家治理中,導致整風運動開始時中央仍強調其對象重點在黨的基層組織。后來黨的糾錯注意力開始上揚,實際上將各級領導機關作為重點整頓對象。另外,王曉明、譚水陽的《1950年整風運動評析》(《寧夏黨校學報》,2007年第2期)一文,則從整風的準備工作、發(fā)起、重要意義三個方面,對1950年整風的總體特征作了概括。由此可見,對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黨整風,目前的研究較少觸及整風在農村基層展開的具體情境,因而也難免漏失這次整風的一些重要特征和意義。為此,本文嘗試從魯西(4)本文所討論的魯西,主要指今山東省西部的德州、聊城等地。從抗戰(zhàn)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魯西大部分地區(qū)曾先后隸屬于魯西行政公署和平原省。農村基層的整風入手,通過挖掘和分析當?shù)鼗鶎愚r村的縣級檔案和相關資料,以期解明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第一次整風在基層農村展開的具體情景與特點,并借此重新認識和評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這次整風。筆者認為,在中共執(zhí)政初始,把實現(xiàn)國家財政經(jīng)濟狀況的基本好轉作為當時中心任務的大背景下,1950年的魯西農村基層的整風具有明顯的“和風細雨”的特點,這次整風注重與土改、生產(chǎn)等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在學習內容上偏重于從時事、群眾路線、生產(chǎn)政策、黨的基本知識四個方面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傊?,此次整風展現(xiàn)了中共全面執(zhí)政初期全方位保持冷靜、謹慎的動向。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該指示針對新中國成立后黨員干部中的不良傾向以及教育訓練的滯后狀況,要求各地各級黨委“根據(jù)自己具體情況,做出整黨整干計劃”。(1)《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1950年5月1日),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頁。隨后,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為了保證實現(xiàn)國家財政經(jīng)濟狀況的基本好轉這一目標,“全黨應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在和各項工作任務密切地相結合而不是相分離的條件下,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2)毛澤東:《為爭取國家財政經(jīng)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1950年6月6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949.9—1950.12》(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396頁。
上述文件表明,中共決策層認為這次整風的最終目的是保障經(jīng)濟建設。具體開展方式而言,提出整風要根據(jù)各地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要與各自的中心工作任務相結合,從具體的實際工作中找問題。由此各地各級黨委被要求從準確把握工作重心入手,制定適合自身的整風方案。
魯西大部分地區(qū)為老解放區(qū),1950年年中正處于土改工作的收尾階段。對魯西地區(qū)而言,此時新區(qū)的土改及老區(qū)的土改收尾工作是基層工作的重點。因而,從與當前的中心工作密切結合的指導方針出發(fā),魯西各地黨委做出了將整風與土改相結合的決定,以期通過整風改善黨員干部作風,幫助土改順利收尾。如德州地委指出通過整風可以改善領導,轉變作風,“整黨搞好,可以保護結束土改”。(3)高原:《怎樣正確開展整風運動——高原同志在地委擴大會上關于整黨工作的報告》(1950年9月11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學者指出1950年的整風“帶有強烈‘務實’色彩”。(4)趙亮:《慣性思維的張力與抑制——對1950年黨的整風運動重點轉移的反思》,《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1期。
在那些土改工作已進入尾聲階段的地區(qū),從土改轉向生產(chǎn)便成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一背景下,農村基層整風還被視為由土改轉向生產(chǎn)建設的重要保障。如平原省省委指出:“農村支部的整黨,應密切結合冬季的生產(chǎn)?!?5)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平原省委關于今冬明春工作計劃與安排的指示》(1950年11月5日),《平原建設》(第14期),第21頁。聊城縣委認識到,“現(xiàn)在正處于全國勝利、全國大轉變的時點,中央又提出整黨運動,這是適合形勢要求,整頓一下思想作風,是為了順利轉入生產(chǎn)?!?6)聊城縣委:《縣委關于區(qū)委聯(lián)席大會思想作風啟發(fā)與大會討論總結》(1950年6月14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這種以完成生產(chǎn)任務為中心的認識,在魯西各地的整風實施方案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通過整風,“以達到提高干部思想與能力,轉變作風,全面領導好群眾的生產(chǎn)建設”。(7)聊城縣委:《1950年10月10日整黨計劃草案》(1950年10月10日),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甚至干脆提出“整風任務也叫保證任務”。(8)德州地委秘書處:《德州地委下半年工作計劃(修正草案)》(1950年9月24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
從魯西農村基層整風的具體方式上看,與領導機關的整風存在明顯區(qū)別,不是依靠學習文件,而是強調在結合實際工作中進行。在整風動員時,上級黨委除了講解整風是為了實現(xiàn)結束土改、轉向生產(chǎn)之外,還將這種宏大目標與具體細小的實際工作相聯(lián)系,試圖從更加微觀的層面指出如何實現(xiàn)整風與工作任務的結合。如平原省試圖將整風與檢查工作相聯(lián)系,通過推動評生產(chǎn)、評政策、評作風的評比運動,“具體分析好壞典型,進行評選表?!?9)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印:《平原省委關于集訓黨員整頓支部的計劃》(1950年11月15日),《平原建設》(第14期),第34頁。,來強化整風與具體的生產(chǎn)檢查工作的聯(lián)系。夏津縣的經(jīng)驗是:“(整風工作隊)到村后,在了解支部情況的同時就注意檢查、了解生產(chǎn)等工作,根據(jù)支部情況及生產(chǎn)情況具體制定整黨計劃?!?10)夏津縣委:《關于整黨必須與春耕生產(chǎn)結合的指示》(1951年2月21日),檔案號:1-3-3,夏津縣檔案館藏。注:此處的整黨指1950年整風,下同。聊城縣從整風與具體工作任務的關系中指出:“整黨要緊密結合當前工作去進行,目前秋收、選耕、松地、征糧入倉等任務繁重,務使整黨與各項任務結合起來,防止單純的孤立整黨?!?1)聊城縣委:《干部整黨會議、整黨計劃(草案)》(1950年10月21日),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上述文件表明,魯西地區(qū)各級黨委清楚地期望將整風思想層面的“務虛”與工作上的“務實”有效的結合起來。
毋庸置疑,1950年的魯西整風也出現(xiàn)過以往整風中常見的盲目、混亂乃至過激偏向。例如,當時平原省個別地區(qū)在整風伊始對整風的期待值過高,出現(xiàn)將整風“與整頓青年團、政權、民兵、婦女等工作”結合起來的情況,有的“甚至提出與掃除文盲工作相結合”。為此,平原省委做出了“必須集中全力解決當前存在于基層組織中的主要問題,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切問題”的指導。(2)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目前整訓中應加注意的幾個問題》(1950年12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1頁。再如,有的地方在整風開始時仍堅持老一套的方式,“像開黨的小組會似的每人檢討一遍,牽扯問題很多,失掉中心,傷害干部情緒”。(3)德州地委:《關于我區(qū)整風情況與整風中所遇到問題及其經(jīng)驗的報告》(1950年10月20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還有的地方“光學文件,容易啃名詞,鉆不進去,結果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還是得不到糾正”。(4)德州地委:《德州地委關于整黨工作計劃》(1950年9月9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更有甚者,有的黨員認為“從檢查工作中批判作風‘不疼不夠勁’,不如先追思想追責任、整人、檢查深刻”。(5)聊城地委:《聊城地委召開干部整黨會議情況的總結》(1950年10月11日),檔案號:4-1-2,聊城市檔案館藏。從多種檔案文件中看,魯西地區(qū)各級黨委對上述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糾正還是及時的。
1950年魯西地區(qū)的整風顯示出以土改、生產(chǎn)為中心的特點,當?shù)馗骷夵h委力圖避免以往“孤立整黨”的偏差,試圖將整風目標與各項工作任務相結合,試圖讓當?shù)氐恼L運動有中心、有重點地開展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當中,魯西地區(qū)各級黨委在努力糾正各種整風中的盲目混亂乃至過激偏向的同時,始終懷抱著一個和緩的、穩(wěn)健的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目標遠景。從整風運動“關系著今冬土改能否搞好,關系今后生產(chǎn)能否順利進行”(6)高原:《怎樣正確開展整風運動——高原同志在地委擴大會上關于整黨工作的報告》(1950年9月11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到整風是為了“迎接今冬的結束土改與進行長期的生產(chǎn)建設任務”(7)德州地委:《德州地委關于整黨工作計劃》(1950年9月9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再到“整紀的目的主要是建設完成生產(chǎn)任務,保證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的實現(xiàn)”(8)聊城縣委:《縣委關于區(qū)委聯(lián)席大會思想作風啟發(fā)與大會討論總結》(1950年6月14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新中國成立初期魯西農村基層的整風被一步步納入國家建設的任務之下,雖然被一些學者認為形似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延續(xù),但這里面可能有一點沒有被注意——中共在全面執(zhí)政初期的冷靜、謹慎與智慧。
在保障經(jīng)濟建設這一大前提下,在密切結合本地生產(chǎn)工作這一明確方針的指導下,“防止單純的孤立整黨”,即避免以往戰(zhàn)爭年代常常會出現(xiàn)的疾風暴雨式的整肅運動成為魯西各級黨委指導本地農村基層整風的主基調。由此,魯西農村基層的整風一開始就被劃定在一個“溫和”的范圍內進行——強調開展思想教育、學習基本知識和改進工作作風,強調黨員自我學習和自我改正。由此,1950年魯西農村基層的整風從開展方式到內容也就更多地帶有“和風細雨”(9)學界對中共整風運動中的“和風細雨”問題討論不多,值得深入研究。參見黃正博:《對延安整風中“和風細雨”似的教育之分析》,《教學方法研究》,2015年7期。的色彩。如德州地委指出:“整風運動主要是思想教育運動,是自我學習自我改正運動,要通過此次整風,把全黨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提高,進而改進工作作風?!?10)高原:《怎樣正確開展整風運動——高原同志在地委擴大會上關于整黨工作的報告》(1950年9月11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在平原省委的一份文件中,有待整改的黨員工作作風問題被一一羅列,絕大多數(shù)都達不到嚴厲懲治的程度,顯然可以采用“和風細雨”的學習和教育的方式去解決。
在溫和地進行黨員教育和作風整改的基調下,1950年魯西農村基層主要從時事教育、群眾路線教育、生產(chǎn)政策教育、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四個方面對農村黨員干部展開綜合的整訓。(11)《華北局關于集訓黨員和整頓支部的計劃》(1950年10月23日),《平原建設》(第14期),第8頁。
時事教育。魯西農村基層的整風教育是從時事教育開始的。當時國內抗美援朝運動剛剛開展,魯西地區(qū)各上級黨委發(fā)現(xiàn)部分鄉(xiāng)村黨員干部存在恐美或和平麻痹思想,并認為這些錯誤認識會阻礙抗美援朝運動在基層的順利開展,降低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和對其他工作的熱情,不能專心投入生產(chǎn)工作。例如,聊城縣委整黨委員會的一份材料反映,聊城六區(qū)下馬張村黨員劉懷玲及何中立(村長)說:“中國出志愿軍是多管閑事,兵力分散,更打不過美國?!?1)聊城縣委整黨委員會:《聊城六區(qū)下馬張行政村一批整支重點工作報告》(1951年1月30日),檔案號:3-1-30,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為此,平原省省委提出,在當前的黨員整訓工作中,“……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教育極為重要,不僅可以解決黨員中各種糊涂思想,提高其自覺,加強各種工作,并可經(jīng)過整訓把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運動深入到農村去”。(2)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目前整訓工作中應加注意的幾個問題》(1950年12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2頁。當時魯西農村的基層整黨工作普遍與抗美援朝教育相結合,“主要是用抗美援朝運動教育,認真分析農村情況,貫徹帝國主義侵略本質教育,樹立敵情觀念”。(3)《十一、十二、一月份整黨工作總結與今后領導整黨工作意見》(1951年1月29日),檔案號:3-1-35,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
魯西多地的整黨文件一致認為,經(jīng)過抗美援朝的時事教育,黨員干部普遍“認清美帝本質,初步肅清恐美情緒,認識了正確的中朝關系”(4)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平原省委宣傳部關于第一期農村黨員集訓情況向華北局宣傳部的報告》(1951年1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6頁。,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和實際工作中發(fā)生了諸多變化,樹立了勝利的信心和敵情觀念,激發(fā)了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如教育過程中有干部在討論時說:“美國式武器雖然好,士兵不頂打,士氣不壯,心不一致,不能打勝仗?!?5)聊城縣委:《聊城二區(qū)重點整黨工作總結》(1950年12月20日),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聊城四區(qū)的黨員干部經(jīng)過時事教育后,“明確了對哪些人寬大,鎮(zhèn)壓哪些人,哪些人是破壞分子,劃清了敵我界限”。(6)《四區(qū)整黨重點總結報告》(1950年10月),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整黨文件顯示,許多黨員干部經(jīng)教育后表示要從實際行動中支援抗美援朝運動。如聊城縣李莊(自然村)路普林(支委)針對增納二次地方糧問題說:“為了打美國鬼子我再多拿一半我也愿意?!?7)《第一批農村整支工作報告》(1950年12月29日),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
群眾路線教育。強迫命令和命令主義作風是農村基層整風的重要對象,在魯西農村基層,主要是通過展開群眾路線教育來加以糾正。對于鄉(xiāng)村黨員干部中普遍存在強迫命令作風的原因,當時黨內是有共識的。華東局通過分析指出,“鄉(xiāng)村干部的絕大部分是本質好,水平低?!薄安欢呷罕娐肪€的工作方法,不會運用合法斗爭的各種方式,以及某些任務布置過急、過重,政策又沒有講清楚?!?8)《中共中央轉發(fā)華東局關于整訓鄉(xiāng)級干部的報告》(1950年10月14日),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頁、第194頁。關于這一點,魯西各地上級黨委也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如一些黨員干部“由舊社會帶來的特權思想、封建家長統(tǒng)治思想,認為群眾落后,不強迫不行”(9)夏津縣委:《冬季整訓工作總結》(1951年4月15日),檔案號:1-3-7,夏津縣檔案館藏。,一些黨員干部認為“強迫命令不可多用,也不可不用”(10)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平原省委宣傳部關于第一期農村黨員集訓情況向華北局宣傳部的報告》(1951年1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7頁、第8頁。。
從檔案材料上看,在魯西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中,“被挖出來”的強迫命令案例比比皆是,其表現(xiàn)也是林林總總。例如,聊城縣五區(qū)黨員干部在發(fā)動群眾打井時急于求成,沒有做到“發(fā)動群眾起來自覺打井,而是單純考慮怎樣完成數(shù)目字,強迫命令群眾打井”(11)聊城縣委:《關于召開干部整風大會的總結報告》(1950年11月3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還有的黨員干部“為了完成任務,不擇手段,常用簡單的粗暴的方式進行工作,甚至打罵群眾”(12)德州地委:《德州地委關于整黨工作計劃》(1950年9月9日),檔案號:1-2-4,德州市檔案館藏。。
魯西地區(qū)的上級黨委認識到,這些強迫命令的作風將造成群眾的極大不滿,會嚴重惡化黨群關系,更會“成為當前阻礙經(jīng)濟建設的最大危險”(13)聊城地委:《聊城地委召開干部整黨會議情況的總結》(1950年10月11日),檔案號:4-1-2,聊城市檔案館藏。。為此,魯西地區(qū)上級黨委采取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的方法來整治強迫命令的作風。在群眾路線教育中,各上級黨委苦口婆心地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講解,如何在布置任務時將政策與任務結合起來,如何把工作與群眾利益結合起來。在群眾路線教育中也不乏對黨員干部的技巧性指導,“任務來了一定要交代清楚,交代具體,要先考慮如何做使群眾自覺自愿,不要只少數(shù)人干,而是通過積極的團結中間,帶領廣大群眾,應考慮如何地把廣大群眾動員起來”。(1)聊城縣委:《縣委關于區(qū)委聯(lián)席大會思想作風啟發(fā)與大會討論總結》(1950年6月14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
從當時的檔案文件中可以看到,魯西地區(qū)農村基層的群眾路線教育收到了成效?;鶎狱h員干部在思想上認識到“強迫命令對工作的危害”,認識到要靠思想去執(zhí)行政策,“發(fā)現(xiàn)群眾創(chuàng)造,總結群眾經(jīng)驗”。(2)聊城縣委:《關于召開干部整風大會的總結報告》(1950年11月3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以打井為例,黨員干部在布置任務時不再盲目,而是認識到:“打井是一個任務,務必明確打井的目的,是使群眾增產(chǎn)致富,是由旱田變水田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為了發(fā)動互助增產(chǎn)的方法之一?!?3)聊城縣委:《聊城地委召開干部整黨會議情況的總結》(1950年10月11日),檔案號:4-1-2,聊城市檔案館藏。
生產(chǎn)政策教育。魯西各級黨委在整風中認為,隨著大部分地區(qū)土改結束,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中出現(xiàn)了兩種偏向。一種表現(xiàn)為,土改后部分黨員產(chǎn)生“革命成功”思想,安于現(xiàn)狀,停滯不前,或躺倒不干。例如,聊城縣檔案文件中顯示部分黨員“要享受、要安逸、思想松懈普遍存在,認為戰(zhàn)爭勝利土改結束,別無再干透(頭)”(4)聊城縣委:《縣委關于區(qū)委聯(lián)席大會思想作風啟發(fā)與大會討論總結》(1950年6月14日),檔案號:3-1-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另一種偏向是,隨著土改后生產(chǎn)情緒高漲,許多黨員干部出現(xiàn)所謂“生產(chǎn)自流論”(5)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華北局關于農村生產(chǎn)方向與黨員干部的民主作風問題給平原省委的指示》,《平原建設》(第1期),第3頁。思想。這一思想主要是指,一些黨員干部不愿將精力放在組織生產(chǎn)上。他們認為“農民自己會生產(chǎn),不用領導”(6)聊城縣委:《上半年宣教工作總結報告》(1950年6月27日),檔案號:3-1-23,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顯然,上述思想與當時中共所提倡的“組織起來發(fā)展生產(chǎn)”的方針不相符。為克服由“革命成功”思想以及“生產(chǎn)自流”思想帶來的不作為,促使黨員干部在生產(chǎn)上發(fā)揮引領作用,并組織農民發(fā)展互助合作,在1950年的整風期間,多種形式的生產(chǎn)政策教育在魯西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中間開展起來。檔案文獻顯示,聊城一區(qū)農村“涂寫了地委印發(fā)的二十八條標語口號,貫徹了生產(chǎn)政策,使群眾了解了政策,且暴露了過去的思想顧慮”;四區(qū)則“運用社會力量宣傳生產(chǎn)政策,通過小學民校黑板報廣播筒等方式,將“省府布告十三條生產(chǎn)政策”作了宣傳。(7)聊城縣委:《上半年宣教工作總結報告》(1950年6月27日),檔案號:3-1-23,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一些檔案文獻記錄下了經(jīng)過學習教育后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如聊城七區(qū)黨員李春香說:“經(jīng)濟是國家的命脈,生產(chǎn)領導不好,民不能富,國不能強,社會也不能前進?!?8)《聊城七區(qū)上傳一批整支重點工作報告》(1951年1月30日),檔案號:3-1-30,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除了思想上的變化以外,黨員干部在實際生產(chǎn)工作中也發(fā)生了較大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黨員干部積極領導生產(chǎn)后,鋤麥、植棉、打井、開渠等一系列生產(chǎn)工作有了向好的趨勢。如聊城陽谷八區(qū)某自然村支部整黨后,“種棉花超過去四倍多,打井超過三倍”(9)《一九五零年冬一九五一年春農村整黨工作的總結報告》(1951年3月16日),檔案號:3-2-16,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
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作為執(zhí)政黨,黨的任務與所處形勢發(fā)生了變化,但是與形勢、工作任務的急速變化不相符的是,許多農村基層的中共黨員沒能完成自我身份的轉變,“絕大部分農民新黨員甚至往往缺乏起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知識或者最基本的文化”。(10)[美]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謝亮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73頁。其實,基層黨員干部也有學習黨的基礎知識、了解黨的政策和新形勢下的工作方法的動力。平原省在整風動員與集訓工作中了解到,“不論新區(qū)老區(qū)、新黨員老黨員,多數(shù)學習要求較迫切,最主要最普遍的要求是:應形勢,學辦法”。(11)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平原省委宣傳部關于第一期農村黨員集訓情況向華北局宣傳部的報告》(1951年1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4頁。為此,通過整風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政策水平,也是這次整風的重要內容。
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主要包括黨員權利與義務、黨群關系、黨的民主集中制、黨員紀律、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方面。魯西農村基層主要采取兩種形式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一是對黨的基本知識進行專門的“名詞解釋”性講解。如聊城六區(qū)下馬張行政村在教育過程中著重強調講解黨員權利與義務和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等。(1)聊城縣縣委整黨委員會:《聊城六區(qū)下馬張行政村一批整支重點工作報告》(1951年1月30日),檔案號:3-1-30,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另一種是結合工作中的問題,利用黨的基本知識進行“問題”性解釋。如平原省指出有些地區(qū)“結合對現(xiàn)實斗爭、生產(chǎn)工作檢查中所暴露了的問題進行了學習,有些地方抽一定時間進行了專門學習,對黨與群眾關系,個人與組織關系,民主集中制原則”有了認識上的提高。(2)中共平原省委平原建設編委會編:《平原省委宣傳部關于第一期農村黨員集訓情況向華北局宣傳部的報告》(1951年1月),《平原建設》(第18期),第8頁。聊城四區(qū)則根據(jù)工作中組織觀念不強、強迫命令嚴重的問題,利用對黨的基本知識的宣講,來貫徹群眾路線和團結多數(shù)的思想,啟發(fā)落后。(3)《四區(qū)整黨重點總結報告》(1950年10月),檔案號:3-1-18,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藏。
1950年魯西農村基層整風的宗旨是緊密結合當前中心工作,整風的基調為“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改造,整風的內容里沒有階級斗爭和嚴厲懲治這兩個選項,而是將注意力放在開展思想教育、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改進工作作風上,更強調黨員自我學習和自我改正。這種“和風細雨”式的整風是否效果更好?這是一個可以繼續(xù)細究的問題。當然,中共強大的訓導能力,以及極力使農村黨員干部與中央保持一致的執(zhí)著仍令人印象深刻。
1950年魯西農村基層“和風細雨”的整風可能并不是孤立事件,“和風細雨”可能透露著一個新時代的重大動向,“和風細雨”與中共在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不搞“四面出擊”的戰(zhàn)略策略方針是一致的,“和風細雨”隱約體現(xiàn)了中共在全面執(zhí)政初期全方位地保持冷靜、謹慎的智慧。在1950年整風之后的幾年里,中共在各個領域謀求大踏步的變革時冷靜和謹慎仍在。有學者很早注意到這一點,并這樣評論中共“八大”時期的執(zhí)政基調——“黨將以一種像‘和風細雨’那樣的基調更低的方式進行整頓,以使它成為經(jīng)濟建設中一支更有效的力量?!?4)[美]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謝亮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