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饒縣農業(yè)農村局 尚凡芹
廣饒縣振龍農業(yè)機械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8月,位于廣饒縣大碼頭鎮(zhèn)高港村。該合作社擁有各類機具90余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自走式植保機63臺,無人機15臺,糧食烘干設備4臺套,糧食色選機1臺,農機總動力達3375千瓦。合作社積極探索“田管家”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引進推廣新技術、新機具,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服務市場競爭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近幾年,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五星級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等光榮稱號。2020年承擔全省農業(yè)生產托管服務項目中小麥和玉米托管環(huán)節(jié),并多次承擔廣饒縣糧食烘干作業(yè)項目,積極引導小農戶向現代農業(yè)的路子發(fā)展。
經過10年的生產托管運作探索,振龍農業(yè)機械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從單一環(huán)節(jié)托管到全托管服務模式,從單獨的耕、收到貫穿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環(huán)節(jié)托管,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全托管”服務模式。一是探索“訂制農業(yè)”托管模式,把“單打獨斗”的小農生產變?yōu)椤奥摵献鲬?zhàn)”的大農業(yè)經營。二是“社企”合作強強聯合,依靠企業(yè)先進科學技術服務于小農戶,走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路子。三是推行“田管家”全托管服務模式,讓農戶省心省力又掙錢。四是 “四統一”模式延長產后服務鏈條,助力小農戶發(fā)展與現代農業(yè)接軌。
合作社根據種植戶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務措施。首先開始嘗試“訂制化”的托管模式,通過“合作社+種植大戶”模式,與周邊種糧大戶簽訂“訂單”,開展“耕、種、管、收”單環(huán)節(jié)托管服務。為充分發(fā)揮農機合作社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提高周邊土地收、耕、播、種機械化綜合水平,在多方征求農戶意見之后,合作社立足實際,與高港村和楊宅村的270余戶農民簽訂了土地托管合同,開展定制訂單作業(yè),把“單打獨斗”的小農生產變?yōu)椤奥摵献鲬?zhàn)”的大農業(yè)經營。目前,與多個村的種植大戶簽訂1.6萬多畝“半托”式服務。
2020年,合作社與中化農業(yè)聯手合作,提升現代農業(yè)服務標準。合作社種植的2000畝試驗田,一種采用中化農業(yè)提供的全程種植方案,測土配肥、精準植保;另外一種采用傳統方法種植。實踐證明,中化農業(yè)實施的方案和其他農戶比較,每畝減少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購置生產成本約15%,畝產增收100~150公斤,每畝提高農民收入200元。合作社與中化農業(yè)合作后,購買的農資全部低于市場價格,并有農藝師提供全程技術服務,除此之外,還與周邊及當地多家糧食加工或收儲企業(yè)建立合作關系,糧食收購的價格高于市場價。
“社企”結合后可提供線上線下的綜合農事服務指導工作,采取了統一種子農資采購、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植保防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集中烘干、統一收購的“六個統一”生產方式,保證了訂單的數量與質量。
“田管家”全托管服務模式是一種農業(yè)綜合服務合同,農戶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托管服務費,合作社就會提供“農資+農機+勞務”一條龍托管服務。目前,高港村和楊宅村的小農戶7000余畝土地,通過“合作社+小農戶”模式,開展“耕、種、管、收、銷” 全產業(yè)鏈農業(yè)托管服務。另外,合作社首先從自身建設入手,購進植保無人機和自走式高地隙噴桿噴霧機等新裝備,實現了作業(yè)精準化、智能化、高效率。成立了專業(yè)化的農機隊、植保隊,經常性地開展農機手實用技術培訓活動,更好地滿足農業(yè)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其次,通過集約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收。大力調整種植結構, 推廣保護性耕作、小麥與玉米機械化播種和收獲、農作物秸稈能源化綜合利用、農機節(jié)能等新技術,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間管理和先進的機械耕種收割,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精準化的機械作業(yè),農作物產量提高10%以上。
糧食烘干機械化是農業(yè)全程機械化的一部分,是糧食處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僅使烘干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解決了老百姓晾曬難的問題。為了確保糧食品質,合作社先后投資500萬建造4套糧食烘干、儲存設備。同時,由于經過烘干的糧食作物干燥適宜、質量較高,獲得了收購商的青睞,合作社的糧食作物通過訂單回收在市場中比同類產品每公斤高出0.2元。目前,合作社探索糧食統一烘干、統一加工、統一儲存、統一銷售的經營模式,防止過度加工造成的糧食和能源的浪費,確保糧食收割后做到及時脫粒、篩選、烘干、儲存全機械化,從源頭保證糧食的質量安全。2016年以來已完成糧食烘干總計10萬余噸,使周圍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帶動了當地糧食種植的產地初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
該合作社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讓土地“變零為整”,打造農民利益共同體,讓土地托管在田間“扎根”。
廣饒縣大碼頭鎮(zhèn)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水源少、土壤鹽堿,土地產出率相對較低,而周邊企業(yè)較多,工資待遇好,生活有保障,所以年輕人大都到附近企業(yè)和外地打工。土地托管后,土地的經營權仍然屬于村民,村民隨時可以到地里查看莊稼長勢,合同到期后也可以隨時收回土地,有效解決了農民經商、外出務工的后顧之憂,最重要的是解決了部分農民將種田當“副業(yè)”和農田撂荒問題,解決了當前流轉土地普遍出現的“非農化”“非糧化”問題。
土地托管后,每畝地成本大約能降低15%,產量增加約10%。同時,合作社將產的糧食按每公斤高于市價0.2元回收,參與托管的耕地比相鄰未托管的耕地年畝均增收200~300元,這一降一增之間,實現了村民與合作社的“雙贏”, 大幅度提升了托管農戶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依托村集體實現了組織小農戶土地集中連片接受托管,降低了服務成本。合作社按照服務面積給予村集體每畝3元的服務費,村集體也獲得了收益,帶動了大碼頭鎮(zhèn)11個村集體經濟開展農業(yè)生產托管。雙方實現了合作共贏,為集體經濟發(fā)展壯大探索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