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第三中學 何麗
雖然教師是教育路上的指路人,但是路還是需要學生一步一步走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前置性學習策略,積極開展一些教學活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習過程變得多元且有趣。初中階段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學生在小學時接受到的教育與采用的學習方式大多不再適用于初中學習,因此,教師理應適當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摸索出最佳的學習方式,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前置性學習并不完全等同于以往觀念中的課前預習。學生采用前置性學習,不僅意味著簡單了解一節(jié)課大體的講解內容,還會更加明確這節(jié)課的目標與方向,從而在聽課時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此外,在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梳理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大綱,使學生在預習時更有方向與側重點。依據(jù)大綱,學生也能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預習,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加投入,從而達到最佳的自我學習效果。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前置性學習之前,應當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如何根據(jù)提要與大綱開展學習任務,避免學生進行不必要的盲目探索,浪費時間。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木蘭詩》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木蘭詩》的朗讀音頻,然后讓學生試著借鑒音頻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生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也有利于他們對于這首詩的理解。學生朗讀熟練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解一下自己對于這首詩的理解、對于木蘭的看法等。教師在對于詩歌的內容理解上還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你最喜歡這首詩描寫的哪一段?你能講一講喜歡的原因嗎?你從中能看出來木蘭這名女性的性格嗎?你是否欽佩她?”教師多設計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有利于啟迪學生思維,使他們能夠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聽講,提高聽課效率。此外,教師在組織開展前置性學習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自身的語文水平,使他們能夠依據(jù)自身能力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
教師如果想要提高授課效率,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用心學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自然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然而,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免枯燥,尤其是對于語文學科來講,教師大多采用讀講背一體的教學方式,這很容易令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為學生布置多樣有趣的學習任務,也可以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教師在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可以附加一些趣味性較強的作業(yè),教師給學生布置一些更具有實踐意義并且更富有開放性的作業(yè),能夠轉變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以往看法,進而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能夠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樂趣,提高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授課之前,可以告知學生在正式講授課文時會邀請他們上講臺表演。這樣一來,學生在熟讀并理解課文之后,就可以自己組織編排表演。教師安排這樣既有趣又愉快的任務,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強對于文章的理解,還可以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實踐能力。同樣,教師在講述《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時,也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一下什么是《山海經(jīng)》,讓他們試著體會一下魯迅當時的感受,或者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描述的怪物形象自己想象,自己動手畫一畫,這都屬于布置多樣性的前置性學習任務。
當前基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大多還是采用處于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室內教學,這意味著每一個學生并非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有許多同齡人與他們一同學習、一同進步。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可以將他們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任務側重點,從而使各個小組內部的成員相互協(xié)作,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此外,學生分小組學習,可以使他們之間相互磨合,增進感情,培養(yǎng)團結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夠起到啟迪他們思維的作用,讓他們能夠從他人身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取長補短,提高自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除了在小組內合作外,還可以代表小組進行各組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比如,兩個小組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某個問題產生完全相反的看法,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開展一場辯論賽,讓這兩個小組的成員代表分別闡述自身的觀點,之后再讓其他小組的成員投票,看看哪一個小組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學生組織開展辯論也是語文前置性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于思維碰撞,還會加強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有利于拓展思維,進而提升他們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人教版九年級《無言之美》一課之前,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描述同一事物的不同句子,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分小組討論哪個句子用來描述這一事物更好、更恰當,具有無言之美。如果不同小組持有不同意見,則可以進一步組織開展辯論,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句子結構與優(yōu)美之處,找出句子更勝一籌的地方。這樣,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討句子結構,更深層次地理解句子含義,能夠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現(xiàn)階段來講,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探索與改革無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授課模式,認真研究前置性學習對于學生的意義所在。教師認真合理地設計前置性學習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開展小組合作來相互學習,都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總而言之,前置性學習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來講意義重大。教師應不斷充實自我,敢于創(chuàng)新,奏響語文教學的第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