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
如今有些為官者,會想方設法地去弄一頂“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帽子,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助長自己的權威。
當前,我們已經(jīng)開啟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一名領導干部如果能夠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領導能力,是件好事。
但是,做一個真正的學者并不容易。有的官員看重的只是“學者”光環(huán)。如此一來,就會害人誤事。
有一種現(xiàn)象很值得警惕:有的官員掌握了一定權力后,即便專業(yè)學術水平原地踏步,甚至已經(jīng)落伍,但仍有人“捧臭腳”。何況,有的官員到了一定級別,學問不用自己做,文章不用自己寫。他們頭上頂著“教授”“博導”的光環(huán),出現(xiàn)在各種論壇、講堂上,常有文章發(fā)表。還有些學會、研究會,也是或者曾經(jīng)由官員主導。為何這些官員熱衷于去蹭學者的熱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諱言,“學助官威”是重要原因之一。
干部職務有高低之分,但當有的官員撈到“學者”這頂帽子時,似乎就能在官場上高人一等。這就導致有的官員雖然沒有學術水平和學術能力,仍然想方設法弄一個教授或博導的頭銜,以官員加學者自居,自我感覺良好,增加炫耀的資本。
對于那些確有學術水平、學術能力,真正的學者型官員,應該大力歡迎。而那些華而不實甚至不學無術的“學者型官員”,自以為是,官僚主義附體,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會嚴重影響和阻礙工作的順利進行,是應該堅決鄙視的。
德才兼?zhèn)?,是選拔干部的條件。無論官員是不是具有學者的頭銜,只要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辦好事、實事,全力為人民謀福祉,就會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