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莊浪 744699)
有機肥的使用可以保持土壤的酸堿平衡,減緩土壤酸化的速度,提升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1]。施用有機肥或有機無機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多種酶的活性[2]。有機肥不僅為作物提供生長和發(fā)育的所需營養(yǎng)成分,對農作物的發(fā)育性狀也會起到調控作用,而且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也有很大作用[3]。
1.1 參試材料
1.1.1 參試品種 選用甘肅金源種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培育的金凱2 號,屬普通中晚熟玉米品種。
1.1.2 參試地膜和肥料 試驗用黑色地膜(0.01 mm×120 cm)(由天水進宏塑化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新春牌有機肥(由甘肅銀海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有機質≥45%;葫陽有機肥,有機質≥45%(由甘肅葫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貝特有機肥(由寧夏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復合肥料。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位于東經(jīng)120°1′3.42″、北緯38°12′7.22″的莊浪縣韓店鎮(zhèn)石球村,無霜期128 d,≥10℃的活動積溫為2 008℃。海拔2 135 m,年降雨量550 mm,土質為黃土。試驗地為梯田旱地。土壤pH 6.73,容重1.4 g/cm3,有機質含量14.8 g/kg,全氮1.37 g/kg,速效氮124 mg/kg,全鉀26.02 g/kg,速效鉀327 mg/kg,全磷1.41 g/kg,有效磷86.4 mg/kg,緩效鉀1 037 mg/kg。
1.2.2 試驗設計 試驗設4 個處理,每個小區(qū)3 次重復,小區(qū)長4 m、寬5 m,面積20 m2,犁地后用黑色地膜覆蓋,按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模式種植。2020年4 月10 日開始犁地覆膜,4 月15 日播種,采用玉米點播器播種,每穴點播玉米籽種1 粒,根據(jù)出苗情況適當補苗。玉米出苗后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200 kg/hm2,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適時噴藥防治,收獲時采用五點取樣法取樣,每點取2 株,各處理每小區(qū)取10 株考種。
1.2.3 施肥方法 4 個不同處理的施肥模式見表1,所施肥料均用于底肥,犁地時撒施,尿素用作追肥,在玉米拔節(jié)期施用。
2.1 施用不同有機肥的玉米生物學性狀分析
由表2 可知,施用不同有機肥對玉米生物學性狀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各處理4 月15 日同一時間播種,各處理按玉米出苗時間排序為T4>T3>T2=T1,T4 出苗最早,T3 出苗居中,T2 和T1 同期出苗,出苗較遲,均為4 月25 日;各處理按拔節(jié)期時間排序為T4>T1>T2>T3,T4 拔節(jié)最早,T1 拔節(jié)次之,T2 拔節(jié)介于T1 和T3 之間,T3 拔節(jié)最遲,為6 月10 日;各處理按大喇叭口期時間排序為T3>T4>T2>T1,T3 大喇叭口期最早,T4 第二,T2 第三,T1 大喇叭口期最遲;各處理按抽雄期時間排序為T1>T2>T4>T3,T1 抽雄期最早,T2 抽雄期次之,T4 第三,T3 抽雄期最遲;各處理按吐絲期時間排序為T3>T1>T2>T4,T3 吐絲期最早,T1 吐絲期較遲,T2 第三,T4吐絲期最遲;各處理按成熟期時間排序為T4>T3>T2>T1,T4 處理9 月28 日成熟最早,T3 處理9 月30 日成熟,T2 處理10 月1 日成熟,T1 處理10 月5日成熟,成熟最遲;各處理按生育期時間長短排序為T4>T3>T2>T1,T4 最短163 d,T3 生育期165 d,T2 生育期167 d,T1 最長為171 d。
2.2 玉米植株生長長勢分析
由表3 可知,按株高排序:T4>T3>T2>T1;按莖粗排序:T1>T3>T2>T4;按穗位由高到低排序:T4>T3>T1>T2;按穗長由長到短排序:T4>T1>T3>T2;按穗粗排序:T2>T3>T4>T1;按穗行數(shù)排序:T4>T3>T1>T2;按行粒數(shù)排序:T3>T4>T2>T1;按穗粒數(shù)由多到少排序:T4>T3>T1>T2;按出籽率百分比排序:T2>T1>T3>T4;按百粒重由高到低排序:T4>T3>T2>T1;通過綜合排序可知,在各個處理中T4 長勢最好,T2 和T3 居中,T1 最差。
2.3 玉米產量分析
由表4 可以看出,在4 個處理中,T4 小區(qū)平均產量為40 kg,產量為12 988 kg/hm2,比對照增產5.93%,居第一位;T2 小區(qū)平均產量為39 kg,折合產量為12 800 kg/hm2,較對照增產4.40%,居第二位;T3小區(qū)平均產量為38.5 kg,折合產量為12 500 kg/hm2,較對照增產1.96%,居第三位;T1 小區(qū)平均產量為38 kg,折合產量為12 260 kg/hm2,較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產量較低。
2.4 玉米生產成本投入產出經(jīng)濟分析
通過表5 得知,地膜用量15 卷/hm2,地膜95元/卷,覆膜所需費用為1 425 元/hm2;玉米出苗后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200 kg/hm2,尿素83 元/袋,所需費用為207 元/hm2。各處理底肥所需費用,T1 復合肥料80 元/袋,施用16 袋肥料,施肥費用為1 280 元/hm2;T2 貝特有機肥100 元/袋,施用20 袋肥料,施肥費用為2 000 元/hm2;T3 新春有機肥55 元/袋,施用25 袋肥料,施肥費用為1 375 元/hm2;T4 葫陽有機肥50 元/袋,施用25 袋肥料,施肥費用為1 250 元;按生產資料投入費用每個處理排序:T2>T3>T1>T4;按產量由高到低每個處理排序:T4>T2>T3>T1;按純收入每個處理由高到低排序:T4>T2>T3>T1。
通過試驗可知,在相同物候環(huán)境中4 個處理以T4 產量最高,比T1 增產5.93%,純收入27 489元/hm2,與T1 相比純收入增加1 777 元/hm2;T2 比T1 增產4.40%,純收入26 268 元/hm2,與T1 相比純收入增加556 元/hm2;T3 比T1 增產1.96%,經(jīng)濟純收入26 193 元/hm2,比T1 純收入增加481 元/hm2;在4 個處理中,T4 生產資料所需成本投入最低,為3 682 元/hm2,綜合評比位居第一,經(jīng)濟價值最高。T2 生產資料所需成本投入最高,為4 432元/hm2,經(jīng)濟價值位居第二。T3 投入生產資料所需成本介于T2 和T4 之間,為3 807 元/hm2,經(jīng)濟價值位居第三。由以上結果可知,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產量和經(jīng)濟效益均高于當?shù)爻R?guī)施肥,可在玉米生產中推廣。